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机械工程专家艾兴院士逝世 享年95岁

科普小知识2022-04-15 02:55:28
...

机械工程专家艾兴院士逝世 享年95岁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

著名教育家、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优秀党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艾星同志,因病于2018年4月7日7时45分在济南逝世,享年95岁。4月9日下午,艾星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苏山殡仪馆举行。

艾星院士逝世后,**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同志向艾星院士及其家属表示哀悼。**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张德江、吴官正、张,**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陈,**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 刘延东等*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对艾星院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也以不同形式对艾星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 他们是: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小虹;和教育部副部长孙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佳怡、省长巩峥、省政协主席傅志方、副省长于杰等山东省领导同志对艾星院士及其家属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艾星院士病逝前后,*山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省长孙,,原副主席、原党委副书记等省领导和省有关部门, 以及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礼、范力明等学校领导到医院看望或向家属表示特别慰问。 山东大学的主要领导朱正昌同志、许贤明同志、李寿新同志、张荣同志也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哀悼,并向艾星院士的家属表示了慰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山东省委、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人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许多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100多所大学。 著名学者、社会名流、部分优秀校友、山东大学医务人员、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宜兴院士的故乡、宜兴院士的亲友、众多弟子、故友和国际友人,以各种方式对宜兴院士的逝世及其家属表示哀悼。

*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委秘书长刘佳怡、杨东奇、王清宪,山东省副主席俞杰、吴翠云,山东省前副主席、雷建国、周红星。省委、省人大、省*、省CPPCC、各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代表,部分优秀学者和社会朋友;艾星院士的亲戚和弟子;山东大学全体领导和师生代表出席了葬礼。

艾星院士,1923年7月生于江西东乡。1931年9月至1948年6月,我在厦门大学江西东乡如东小学、江西临川中学和高中机电工程系学习机械工程。1948年8月至1953年8月,他先后在厦门大学机械系担任助教和讲师。1953年9月至2000年7月,他在山东理工大学(后更名为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系担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2000年7月至2018年4月,他在山东大学机械工程系担任教授。1999年12月,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艾星院士先后担任中国刀具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刀具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山东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香港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Xi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国内外著名杂志顾问编辑。

艾星院士长期致力于切削刀具材料、超硬材料加工、复杂曲面加工、齿轮齿动态变形测量等机械加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应用。他是我国机械加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外机械工程教育和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他为中国切削和先进制造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成功开发了专用铰刀和切削液,解决了主要关键技术,保证了产品的及时出口。它们是由国家纺织部门授予的。1966年,他编辑了中国第一本切削参数手册,该手册经过两次修订,分别于1985年和1994年再版。它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首创了基于切削可靠性的陶瓷刀具研究与设计新理论体系,融合了切削科学和陶瓷材料科学,丰富和发展了切削和陶瓷刀具研究的新理论,从而将我国陶瓷刀具材料的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成功开发了6个品种12个品牌的新型氧化铝基陶瓷刀具,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三个是国内外第一。在超硬材料加工领域,提出了超声振动、间歇磨削-间隙脉冲放电复合加工的理论和技术,建立了加工运动图、物理模型、加工效率和精度计算模型,研制了专用DC电源和间歇砂轮,成功研制了多功能超声-间隙脉冲放电复合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效率提高了3-5倍以上。在复杂曲面处理领域,建立了复杂曲面分解与重构理论。我们成功开发了手表外壳、钟表齿轮和木材加工工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系统,将设计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首次测量齿轮传动中轮齿的动态变形,解决了国内外长期只能测量轮齿静态变形的主要问题。

艾星院士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做严格的研究和艰苦的工作。他为山东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示了一位老党员的高尚品德和伟大风范。艾星院士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先后培养了52名博士生,其中2人获得了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这些人才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为我国乃至世界机械加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及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通过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广泛应用,对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机械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艾星院士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发表论文400多篇,专著7部,获国家发明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部级优秀教材奖1项,国家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先进工作者、国家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导师等荣誉称号。

艾星院士对党极其忠诚,实事求是,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毅力,对同事团结友好,宽待人,严于学生,勤于培养。艾星院士敬业、清正廉洁。他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严谨的道德品质和情操,赢得了学术界同仁的钦佩和尊敬。

艾星院士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是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的一生,是在机械制造特别是机械加工研究领域为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生,是为山东大学发展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是我们机械工程界的巨大损失,也是山东大学的巨大损失。他的高尚品格、奉献精神、杰出成就和个人魅力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研究。

斯里兰卡人民已经去世,我们将永远怀念艾星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