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点招”潜行:招“才”还是招“财”
严禁引进涉及“积分招募”的录取和收费方式,深入开展以预防“积分招募”为重点的专项招生管理。2013年,教育部有关通知严禁“点招”。
所谓“点招生”,也称为选择性招生,是指对分数达到最低控制线、不能进入学校录取线的考生进行命名和录取,从而享受普通学生的待遇。这种从未被认可的注册形式从未消失。正当全国各地高调行动如火如荼之际,一名记者的调查发现,在严格的命令下,这种“伎俩”并未被禁止,而是变得更加隐蔽,收取更高的费用。
没有足够的钱来搞一个一百万元的“骗局”。
“江苏招聘网”与“寻求学校教育”...互联网上活跃的“招生网”让江苏省今年的新招生规则陷入尴尬,因为根据《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工作意见》,江苏省取消了选择性招生。
“见面并交谈-身份验证-签署协议-支付押金-完成配额-学费-考试机构录取查询-未能入学的三天内全部拒绝”-这是互联网上“要求学校教育”概述的“提示”的基本流程图。
同时,该网页上还有一个“2013年江苏省高考招生目录”,列出了各高校的招生批次和“招生”额度,并给出了一个有意义的解释:“招生额度一般是学校今年招生计划的5%,而今年只有计划的1%,所以你明白了吧。”
记者通过网页上的联系方式联系了陈老师,了解到"订购"的学校一定是考生自愿填写的学校,费用因学校而异。一名记者要求在南京建一所大学,对此,他出价100万元。
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中间人”中有一些是纯粹的金钱骗子,但实际上其中一些人可以发挥作用。他们一般或多或少与学院和大学有关,在学校工作过,或认识相关的学校校长等。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证实了“诡计”中介提供的价格。南京一所本科院校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恶作剧”指数大幅下跌(仅为去年的五分之一),价格也上涨了五倍。去年,“恶作剧”指数为2030万元,今年至少要花100万元。
记者的调查还发现,在一些地方,“招数”名义上是关上门,但却打开了另一扇窗。
“有些提示”的说法已经过时,现在艺术类招生和独立招生是相对常见的做法。”一位山东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以前山东的一所大学对学生有一些优惠政策。在过去的两年里,它已经转移到独立招生和艺术招生。
文科学生的录取存在许多“漏洞”。首先,在“学校考试”期间有关系的父母会联系考官,以确保他们的孩子的分数不会太低。第二点是,艺术的录取是由录取学校划出的一条单独的界线,“基本上,学校想成为任何人,但成本并不低,而且要花10多万元才能完成这段关系。”家长说。
一名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每年收取1000多万元的“小费”,已经成为教师福利和学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阅读更多
高校的“诡计”:腐败的温床应该被制止。
网上披露几所大学买卖高考“招数”
资金的缺乏使得高校“提建议”变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