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曾庆存院士:铸丹心,开日月

科普小知识2021-10-21 05:03:21
...

曾庆存院士:铸丹心,开日月

■我们的记者张晶晶

曾庆存院士当选美国气象学会名誉会员,得到了国际社会和中国气象界的高度认可。

曾庆存先生,生于1935年,今年79岁。他快80岁了。尽管他偶尔会生病,但他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

今年年初,各大科技网站纷纷发布新闻:“曾庆存院士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这位45岁的气象学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同时也是俄罗斯科学院的外国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的院士,拥有另一个头衔并不奇怪,但对中国气象学家来说,这是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的。

记者有幸在大气物理研究所铁塔分馆安静的公园里采访了曾先生。当他敲门进来的时候,他正在为学生修改文章。阴暗办公室的光线不太好。简单桌子上的荧光灯发出淡淡的白光,到处堆积的信息讲述了主人多年来默默无闻的故事。

“这是一个七英尺高的身体,有骨骼、血肉、呼吸、欢乐和悲伤、激情和钦佩、成功和失败、痛苦和甜蜜。每个人都有。我也是,普通人。”这是曾庆存的自我描述。砸地板也很精彩。

智慧来自父亲

谈到他的第一位老师,曾先生回答说,他无疑是他的父亲。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我父亲总是很勤奋,对邻居很好。我母亲也很勤俭,很照顾曾家的兄弟姐妹。一天,我父亲去城里捡一些肥肉,碰到了小学校长。校长看到曾福虽然是个农民,但他的举止却显示出一种温柔和高尚的精神,于是他走上前去说话。

在谈话中,校长得知他的父亲有两个合适年龄的儿子要学习,并告诉他必须让他的孩子学习曾先生说,事实上,他的父亲自己也渴望上课,但没有机会。听了校长的话后,曾父决定让兄弟俩学习。从那时起,曾庆存就跟随他的兄弟,一天天地往返于田间学校,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两兄弟都非常珍惜。

曾庆村同时工作和学习,他认为被高中录取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在大学里继续深造,并把科学研究作为他的终身职业。1952年,响应*号召,他申请了北京大学物理系,考试合格后被分配到气象专业,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在他的家乡广东阳江,村民们都说:曾庆村如果不是气象学家,早就成了作家。

年轻的曾庆村在田野里吃草,他会唱民歌来缓解自己的无聊。开始阅读后,他开始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歌。从学校回家后,曾氏兄弟复习功课,而曾氏父亲也一起学习,背诵诗词,或在地上练习写“大字”。陆地上的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愉快的夜晚,全家人一起欣赏诗歌的另一个时间是下几天雨的时候。

看着屋外的雨丝,曾父吟诵道:“雨一直怀疑天空在漏水。”曾庆存补充道,“长风似乎是空的。”“虽然我父亲有点赞赏地说他有点英雄气概,但他觉得自己既不正确也不整洁。”父子俩合写一首诗后:“久雨疑天漏,长风似空。太阳和月亮将真诚地照耀,风和雨不会担心贫困。”曾馥非常喜欢这首诗。当他83岁的时候,他亲自把它刻在纸上。这也是曾庆村最珍惜的纪念品。

当被问及为什么喜欢诗歌时,曾庆存回答说,这是因为伟大的中国文化和祖国美丽的山川。他热爱学习,无论是科学还是诗歌,甚至开玩笑说,“如果我从政,我可能会成为一名明智而公正的官员。”

石公的鼓励

1957年底,曾庆存被选中去苏联深造,并在气象学家吉布耳的指导下学习。吉布建议他用原始方程从事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尽管曾庆存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话题,但他最终还是听取了老师的意见。

三年后,曾庆存详细总结了老师以前的工作,中间经历了许多失败。经过努力思考,他在1961年开创了“半隐式差分法”。这种方法仍然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曾庆村说,虽然他不时被打断,但他仍在努力学习。

曾庆村渴望攀登前苏联的珠穆朗玛峰,他说,虽然他没有登上顶峰,但他可能已经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营地,供子孙后代休息和前进。

1972年,曾庆存的团队收到了强制解散令。这让他和他的同事们很难过。与此同时,他的工作和生活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他患了一场重病,同时失去了他心爱的哥哥。他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打击。

在给四姐的一封信中,他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处境:“树想安静下来,但是风没有停下来”,而“第12次台风”似乎摧毁了一切。在巨大的压力下,许多人选择了放弃,但他却逆风而行。

谈到当时的情况,曾庆存首先让记者宣读了他最喜欢的《史记》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支撑了他的这段时间:“昔伯被捕,演《周易》,仲业演《春秋》...这个人有点沮丧,无法理解这种方式。因此,他回忆过去,思考新来者。”

“在这个生活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和天地一起努力,推动社会前进。”曾庆村说,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似乎已经偏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一个世界”的核心。面对不公,与其抱怨他人,不如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享受工作的乐趣。

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仍然完成了以前交给他的任务,出版了巨著《大气红外遥测原理》和《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

尽管他的哥哥当时病得很重,他仍然强迫自己集中精力思考和写作。谈到他最喜欢的作家,曾庆存有三个答案——司马迁、*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其中,太史公的私生活对曾文伯的人格发展影响最大,他的写作风格也深受《史记》的影响。

跨越数千年的长途跋涉,承载着大众的鼓励。曾庆村写了这样一首诗:“一个家庭有许多艰难的任务,一颗心有许多事情。如果你不完成你的工作,你会咬牙,但灯会很冷,蚊子会在晚上咬你。”

科学诗歌

早在31年前,曾庆村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做科学研究需要“勇气、严谨和坚韧”。直到今天,他仍然坚持这一观点。

“不能不能创新,错过了‘正确’的萌芽;如果你不严格,你会因自己的缺点而犯错误。如果你不坚强,你可能不会沿着这条路走到正确的地方。”

曾庆存把他的科研创新扩展到了科学与文学的交汇处。事实上,他不仅是wt研究的优秀学者,也是科学院的“诗人院士”,因为他写了好的诗和文章。他解释说写作对他自己来说是一种愉快的经历,同时他希望把这种愉快的经历传递给读者。事实上,许多人确实有反馈,无论是阅读他的文章、诗歌还是专业论文,他们都有一个坦率的阅读体验。

在美国气象学会(AMS)的年会上,该会议杂志发表了曾庆存的《宋考舜帝的“南风”及其七言绝句的中、英文版,《托桑之春》和《京郊四季》。

《南风》这首歌是世界上最早的夏季风记录,写于公元前22世纪至23世纪的舜帝时代。“南风薰xi,能解决我的人最好的Xi;当南风吹来,它将能够丰富我的人民的财富。”这首诗只有26个字,但它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后裔和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密切关系。

曾庆存充分阐释和追溯了这首诗的内容和渊源,用科学的知识诠释了中国古典艺术。与此同时,他也反其道而行之,用诗歌展现了科学之美,其中《永义年前的古树与硅化石》是其代表作。

在这首诗中,曾庆存将硅化木材的形成与宇宙中不断增长的运动规律联系在一起,吟诵着事物,支撑着感情,以一种充满活力的风格写作。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甚至被包括在中小学的练习中。学生们从文学和科学的角度对此表示赞赏,并收到了许多积极的反馈。

尽管许多人把科学和艺术视为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但他指出,科学研究和写作都离不开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配合。虽然写诗是受灵感的驱使,但其意境或意象的演变和发展及其表达都是理性思维的范畴曾庆存认为,学习也是关于美,“枯燥的学习不是好的学习”。

曾庆村热爱山川。与世界的浮华相比,他更喜欢观察世界的完整性。虽然我早年旅行了数千英里,但我太累了,无法阅读群山和享受水。目前,他的职位已略有减少。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尽力写下他所看到和听到的,结果他收集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下雨了,蓝天很晴朗,康定正沿着城市蜿蜒而下."曾庆村眼中的康定城。70年来,他培养了一颗坚强的心,打开了太阳和月亮。他至今仍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天空是白色的,心情仍然是活泼的,鼓点是难以停止的,情感是无尽的,古今中外的感情是无尽的。”

《中国科学》(人民周刊,第9版,2014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