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宁树藩:不倦的思考者,提出新闻史书写新思路

科普小知识2021-09-25 05:51:42
...

3月6日上午8时23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史学家宁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他去年刚刚获得首届新闻与传播学会奖“终身成就奖”。

3月7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几位相关学者。除了肯定他的学术贡献外,他们对宁的一致印象是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纯学者。正如他在附言中所说,“此生永不停止,探索永不停止。”

宁树藩:不倦的思考者,提出新闻史书写新思路

新闻史学家宁和陆野促成了这幅画

宁生于1920年,安徽青阳人。1941年进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外语系,后转到广东省平实中山大学外语系。1946年从学校毕业后,他回到安徽一所中学教书。他是《徽州日报·艺苑》副刊的主编。

1949年,宁解放后不久来到上海,在华东革命大学学习。他于1950年加入复旦大学,教授和研究中国近代史。他于1955年加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和研究中国新闻史。1986年,他被评定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料室主任、新闻大学编委、中国新闻教育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史协会副主席。他是中国第一部新闻词典《新闻词典》和《新闻基金会》的合著者,是《中国新闻通史》(多卷本)的副总编辑,该书现代卷的主编,《新闻词典》的副总编辑。

像许多老一辈的学者一样,宁在从事新闻工作的中途出家。当时,他在复旦大学教政治。在一堂课上,他请新闻系主任王中做了一份报告。报告结束后,两人聊了起来。宁舒凡给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新闻系缺乏现代新闻史方面的教师,想邀请他来。就这样,宁走上了新闻史研究的道路。

进入新闻系一年后,宁舒凡写了一篇颇具专业水准的论文,发表在《复旦学报》上,受到了学界前辈的关注。此后,宁参与撰写了《中国新*主义革命时期新闻史》和《辞海》条目。

进入改革开放后,在思想解放的历史背景下,舒宁梵不断探索新闻理论,先后提出了“新闻即信息”和“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等学术概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丹说:“可以说,这一系列思想为新闻史的写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对于打破原有的学术道路,推进学术研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1997年退休后,宁虽然结束了自己的教学生涯,但他的学术研究思想并没有停止。例如,2009年,当他在做一个名为“中国革命根据地报纸发行研究”的项目时,他花了很多时间调查根据地生产了多少报纸,为什么江西占400份报纸中的200份。那时,他89岁了,他的眼睛不好,他仍然拒绝停止思考和探索。

宁树藩:不倦的思考者,提出新闻史书写新思路

突破斗争历史的桎梏,中国第一次提出“新闻就是信息”

就其学术贡献而言,最著名的是1982年,宁首次提出“新闻是一种信息”,并修正了鲁的“新闻报道观”。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

他在《现代中国新闻文体的演变》一文中指出,“新闻特写是为公众提供新的信息”。然后,在1984年,他在“新闻大学”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新闻的特征》的文章,进一步发展了信息的概念。1987年,一个新的新闻定义被公布,以定义的形式正式确认了这个概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伟认为,“*期间,新闻媒体被用作阶级斗争的工具,许多所谓的新闻理论主要为阶级斗争提供了所谓的学术解释。”因此,宁当时提出的“信息论”无疑为新闻学术研究突破斗争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此外,在看来,这也是宁将国际学术思想引入中国并试图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的努力。

自1990年以来,孙伟一直在教授《新闻学导论》。在向大学生介绍新闻的定义时,难免会提到以宁为代表的“信息论”。"可以说,这是不能绕过的."孙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认为宁之所以能够提出“信息论”的新闻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新闻史的认识。“他早期研究新闻史,后期研究新闻学理论,所以他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这也是复旦新闻的一个传统,但随着宁先生的离开,复旦新闻事业被切断了。”

宁树藩:不倦的思考者,提出新闻史书写新思路

2015年,宁(左)获得第二届范景毅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教师奖”。

纯学者,学术是生活的全部

由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对书法的坚持,宁的研究起步较慢,与经常从事写作等的学者相比,他的著述并不丰富。但据中国新闻史学会前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说,这正是老一辈学者的风格。"这位老人真是一位纯粹的学者。"

成是宁的后裔。她每次去上海都去看望家里的老人。”一进门珍妮就说,等你很久了。然后,他红着脸开始谈论学术研究,谈论我的一篇论文,甚至拿出了我的论文上有很多分数的杂志。在仔细阅读之后,他非常详细地指出了哪些地方写得很好,哪些地方仍然可以讨论。”总是这样,除了学术问题,从不谈论任何事情。”他全神贯注地在那里说话。尽管有时他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口音,但他真的被感染了,被感动了。”

“宁先生很容易接近。只要学生告诉他他们喜欢并愿意做学术工作,他就会兴高采烈。如果他们告诉他,他们想做新闻历史,他会非常高兴,并认为你是一个伟大的好人。”作为一名弟子,黄丹看到了舒宁迷最真实的一面:“去他家就是谈学习,不缺父母。所以他学习的方式就是他生活的方式。”(原题:学者记宁:他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思想家,提出了新的新闻史写作方法)

阅读更多

新闻史学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