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科学家揭示土星木星内部惊人差异

科普小知识2022-02-26 07:21:27
...

通过使用来自行星探测器的无线电信号,研究人员能够穿透隐藏在木星和土星内部的旋涡云。在那里,巨大的压力将物质转化为地球上未知的形式。这项由意大利罗马大学的卢西亚诺·伊斯领导的研究,利用来自美国宇航局两个探测器(卡西尼号代表土星,朱诺号代表木星)的信号来探测这些气态巨行星内部深处的重力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比较游戏。去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木星研究和上周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土星研究表明,“这两颗行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些巨大的行星不是简单的氢和氦球体,”瑞士苏黎世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拉维特·赫勒德说。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空间站帮助开发了卡西尼号的无线电仪器,该仪器能够发出异常清晰的信号,因为它工作在Ka波段,相对来说不受星际等离子体噪音的影响。通过监测信号波动,研究小组计划在1997年开始的探测器土星之旅中搜寻宇宙引力波并测试广义相对论。社保局的研究小组在2011年发射的朱诺探测器上安装了类似的设备,但这次的目标是研究木星的内部。

朱诺每53天近距离经过木星表面。每当它经过木星表面时,隐藏在木星内部的重力会拉动探测器一分钟,导致其无线电信号产生轻微的多普勒频移。社保局和他的团队最初认为,由于土星环的重力影响,测量这些频率偏移是不可行的。然而,这个障碍在10年前就消失了,因为卡西尼小组决定结束任务,把探测器放入一系列被称为“最终性能”的轨道。这些轨道位于土星环下方,因此消除了环的影响。因此,Ises和他的同事可以利用无线电波绘制出两颗行星的引力场形状,然后推断出两颗行星内部物质的密度和运动。

其中一个目标是探测强风的来源,这种风将气态巨行星上的云“抽打”成不同的水平带。科学家认为这些风要么是像地球上的风一样的浅风,要么是深入地球数万公里的深风。在那里,极高的压力会将电子从氢中剥离出来,使它们变成类似金属的导体。对木星来说,最终的结果是一个谜:时速500公里的风并不浅,但它们只有3000公里深,大约是地球半径的4%。另一方面,土星带来了一个不同的神秘:尽管它很小,但它的表面风达到了每小时1800公里的最高速度,其深度是前者的三倍,至少达到了9000公里。"每个人都震惊了。"社保局说。

科学家认为这两个发现的原因在于地球的深层磁场。大约是地球大气压力的100,000倍——远低于产生金属氢的压力——氢将部分电离并变成半导体。这允许磁场控制物质的运动,并阻止它通过磁力线。以色列雷霍沃特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约海·卡斯皮(Yohai Kaspi)曾在国际环境安全研究所工作,他说“磁场冻结了流体”,从而使地球变得坚硬。木星的质量是土星的三倍,这导致了大气压力的快速增加——大约是土星的三倍。“这基本上是相同的结果,”卡斯皮说,但刚性出现在较浅的深度。

朱诺和卡西尼号的数据只能提供更大深度的微弱线索。科学家们曾经认为这些气态巨行星的形成与地球非常相似,它们在从原始行星盘吸取气体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岩石核心。如此宏大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层面,包括富含重元素的离散核心。然而,朱诺的测量结果显示,木星的核心只有一个模糊的边界,其重元素在其半径的一半范围内逐渐减少。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行星科学家纳丁·内特尔曼说,这意味着木星可能从一开始就由汽化的岩石和气体形成,而不是在添加气体之前形成一个岩石核心。

土星的情况还不清楚。卡西尼号的数据显示,它的核心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5到18倍,重元素的浓度可能高于木星,这表明它可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边界。但是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朱诺的合作研究员大卫·史提芬逊说,这个解释是暂时的。社保局说,更重要的是,卡西尼号是被土星内部深处的某种东西牵引的,这种东西无法用风来解释。"我们称之为土星引力的黑暗面."史蒂文森补充说,无论是什么引起了引力,它都不是在木星上发现的。“这是一个重大的结果。我想我们还没想明白。”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行星科学家克里斯·曼科维奇(Chris Mankovich)表示,由于卡西尼项目以“最终性能”(探测器最终在土星大气中燃烧)而告终,“短期内不会有更好的测量方法”。然而,尽管这些环使重力测量变得复杂,它们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也许是风或它的许多卫星的重力——土星正在振动。这些振荡的重力将它们的环状扭曲成星系旋臂的形状。结果是振动的可见记录,就像地震仪上的痕迹一样,科学家可以通过破译来探测这个星球。曼科维奇说,很明显,一些振动到达了土星内部深处,他用“环形地震学”来估计土星内部的旋转速度。(赵茜·Xi)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126/science.aaw6993

《中国科学日报》(2019-022第二版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