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督导:我的课堂谁做主
资料来源:Panorama.com。
■我们的记者陈彬
在国内高校,通过老教师和领导听课来监督一些课程是很常见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和教育部门对课堂教学的重视,这种行为越来越多。然而,这种监督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思考,包括常州大学一所学院的副校长恒小青。
不久前,恒小青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直言“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以“专家听课”为代表的行为无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多限制。
恒小青的这篇博文讨论了谁应该在大学课堂上做出决定的问题,但他不应该是唯一一个心中有这种疑虑的老师。那么,在目前的大学教室里,谁是负责人?
“无用的”监督
在他的博客文章的结尾,恒小青以三个问题结束,即“谁是教学的主体?谁有资格评判教师的教学?教学水平如何比较?"
事实上,在他写这篇博文之前不久,一些人已经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解释。
本月早些时候,本报发表了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游晓丽的一篇评论。评论直接指向不久前出现的所谓“高校教学质量排行榜”,坦率地承认教学是最难衡量和确认的水平、强度和质量。尤晓丽在评论中特别指出,行政主导的标准化教学管理模式可谓细致、全面、周到,但却未能显著推动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因为“它只能监督教师达到60分的教学及格线,但很难调动大多数教师努力学习80分或90分的积极性”。
可以看出,尤晓丽和恒小青都有过一些“干扰”教师课堂教学的经历。当然,他们并不否认制度设置和教学督导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在效果方面,他们都一致提出了质疑。
北京一所大学的物理学副教授郑文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例如,我上了一堂物理课,但是来上课的老师可能来自其他大学。他们通常不理解这门课程,只能看到你的课是否“精彩”。“在接受《中国科学》记者采访时,郑文说,这些老师不能给自己一些提高教学水平的建议。”他们会说,‘你必须互动’或者‘你的PPT应该更漂亮’。但是就像数学或物理一样,由于学科的性质,不可能用大量的图片来使PPT更引人注目。"
在教学督导的问题上,郑文仍能听到一些“意见”,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这样的“意见”也并非总能听到。
例如,在采访中,尤晓丽坦言,有时他觉得所谓的“监督”似乎并没有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这是因为许多专家在听完课后没有与老师就课程本身的优缺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相反,他们在受到老师表扬后,会向领导“做一个小报告”。
“这很奇怪。他们是在敦促教师教学,还是在打击教师的信心,让教师失去更多的教学热情?”尤小莉问道。
空间不足
在记者的采访中,“热情”是许多老师提到的一个名词,后面是另一个名词空间。
“不管是一些无用的‘监督’还是一些不人道的‘制度’,影响实际上是教师们对教学的热情,因为他缩小了教师们玩耍的空间。“张璐是东北一所大学的老师。他的话很有代表性。
在博客中,恒小青回忆起两年前在*参观一所大学的经历。我听说这所学校有一位著名的哲学老师。他想听这位老师的课。然而,当他问系主任和系主任时,回答是“不”。因为他们无权批准恒小青听老师的课,而老师有个性,从不允许除了他的学生以外的任何人听他的课。
“我问他们,听讲座是领导还是监督?他们的回答是,必须首先得到他的批准。因为在他看来,那些不懂哲学的人,甚至那些不懂他的哲学的人,都没有资格听他的课。”恒小青说。
张鹭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他不喜欢别人大部分时间听他的课,“一方面,他感到不舒服,另一方面,他也给学生带来一些压力。”但是在这方面,作为一名教师,他没有发言权和决定权。“有时我会读到一些报道,说许多学校要求学校领导在一定时间内上课。我不太明白这些不再担任教学任务的行政领导能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什么帮助?”
张鹭所说的不是几个现象。通过将“大学领导听课”输入百度搜索引擎,超过一百万条相关新闻被搜索出来。
“既然老师教这门课,他就是这门课的专家,在这方面应该得到充分的信任。教学应该多样化。如果按照某种标准来管理,那就不再是教育了。”尤晓丽说:“教师必须有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逐渐恢复他们的教学热情。”
平等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并不意味着完全忽视教师,也不意味着放弃对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年轻教师。只是监管应该有标准,咨询应该有方法。
作为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恒小青还负责听课和监督老师。然而,在他看来,这只是为了检查教师的工作是否符合最低要求,即所谓的“红线”。
“我经常说教学是一项有良知的工作,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这也是专家和教授可以考察的内容。例如,必须备课,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基本要求。但除此之外,教师还有发挥和投资自己的空间。”恒小青说。
那么,如何实现一些教学管理者希望教师发挥的导向作用呢?
在采访中,尤晓丽回忆起他刚上任时学校采用的一种传统方法,那就是“老师带徒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他说,许多刚从博士学位毕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经常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他们对教学规则一无所知。那时,有一位老教师,他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了他们一些指导和帮助。
“我还记得我的老老师告诉我,为一节课准备七八页的教案就足够了。后来,有许多教训,人们发现事实确实如此。这是一次经历。”尤晓丽说,遗憾的是,这种对年轻教师很有好处的指导方法,在高校已经很难找到了。
郑文教书比尤晓丽晚,所以他没有“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在她看来,促进她的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一个学科的老师互相倾听,一起备课,互相交流。“我们的一些课程不是教师的责任,而是有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可以一起备课。我们还将听取新老师的意见,并从内容和教学策略等实际方面给她一些建议。”
在采访中,郑文特别强调,这种“听课”和“备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教师之间是平等的交流关系。“这不是监督你的感觉。这对教师有着完全不同的心理影响。”
人道主义政策
为了推进学院的教学工作,恒小青还设计了一个新的思想政治课改革方案。他想通过新课程设计把自主权还给教师。
“我想把这门课程分成几部分,这样老师就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模块。”恒小青表示,与此同时,原有的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程选择相关内容,组织专题讲座。“将教师讲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作用,节省大量时间。”
根据恒小青的设计,以前的“满堂灌”教学将变成学生学习和谈论自己的一半时间,而老师们将从繁重的教学中解脱出来,通过讲课集中在几个兴趣点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要点的教学可能会非常精彩."
当然,恒小青也知道,这次改革会面临很多困难。“很多部门都被要求合作,一些老师也会提出异议。毕竟,这样做表面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实际上需要教师付出更多但是他认为这样的改革对老师有好处,对学生更有好处。
与处于管理岗位的恒小青相比,显然不用担心那么多“改革思路”。然而,她有时会记起她在大学的时候和那个时候教她的老师。她的话有些嫉妒:“那时,如果老师连续上两节课,他就不能在中间休息,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他就可以早点下课。这是允许的。”但是现在,作为老师,她不能提前去上课,不能推迟上课,“一分钟也不能”。
“过去,大学教师可以*地早课或放学后用膳,教学质量不受影响。但是现在上课时间是如此的致命,如果一所大学每学期换课超过五次,它将受到惩罚,但是一所大学里有这么多人,这个“目标”太容易达到了。
郑文一直认为,无论政策变化有多大,教师都不应该这样管理,“与其把一个人关在这里,他会专心致志,而是去激励和提高教师的自主性,这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样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张鹭也有同样的感受。
“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的鼓励往往在于一些细节,教师是否容忍细节中的*游戏。简而言之,系统如何人道地对待教师,教师也将人道地对待教室。”张鹭说道。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5月16日)
上一篇:一朵云重多少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