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1915万元技术入股背后
2月22日,在武汉理工大学校园附近,一个古老而隐蔽的庭院穿过一排排废弃的工厂。该校陶瓷膜研究团队的八名年轻和中年教师正忙着在一个由平房改造的实验室里工作。
该团队的教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湖北狄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他们持有该公司50.4%的股份。
作为中国少有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化硅陶瓷生产技术企业,该公司(注资3800万元)将在三个月内率先在国内大规模生产碳化硅陶瓷薄膜。
此前,该团队开发的一组(8项)专利以2128万元的价格成为湖北狄杰膜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将90%的收益(1951.2万元)授予研发团队。
杠杆化了50.4%股份的8项专利背后发生了什么?
外国展览的影响
混浊的杨梅酒流经由碳化硅陶瓷制成的实验装置,几分钟后变得清澈。尝一口,味道更甜更醇。在实验室里,团队成员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进行了演示。
乍一看,这个灰色的圆筒装置算不了什么。"表面看起来很光滑,但实际上所有的洞都是分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季佳友将该装置比作一个“筛子”:原料液体或含尘空气在压力作用下在膜管中高速流动,然后纯空气或液体流出膜,颗粒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净化和浓缩的效果。
但是这些“筛孔”肉眼是看不见的。
直径范围从0.04微米、0.1微米、0.5微米到1微米和3微米(1微米相当于百万分之一米)纪佳友打了个比方:0.04微米,相当于1/1000到1/10000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这种看似普通的“筛子”是经过特殊工艺高温烧制而成,在高腐蚀性、易沉积的环境下,能有效过滤掉有害物质。
大学陶瓷膜研究团队花了近4年的时间来发展、完善和转化这一成果。
它始于2013年。武汉工程大学的一名校友在国外参观膜分离工艺展览会时带回了一小块碳化硅陶瓷膜产品。
当时,在中国的膜分离过程中,成品是另一种陶瓷膜。然而,它的耐碱性和通量不够强。
多年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碳化硅陶瓷材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积累和科研成果。老师们都很清楚碳化硅陶瓷膜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耐高温、通量大和易于清洗的特性。他们的产品可用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烟气处理。此外,它们还可用于食品、饮料、制药、化工、采矿、游泳池水处理等领域。
然而,当时的事实是,作为陶瓷膜领域的最高终端产品,国内水处理领域所需的所有碳化硅陶瓷膜材料都是进口的。价格和供应被外国垄断。
这种情况深深地触动了学院的老师。“人类制造了产品,我们为什么要让技术躺在实验室里睡觉?如果我们的转型成功,就有望打破外国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吉佳友说。
学院的几位教授和副教授一拍即合:组成团队,开发和完善碳化硅陶瓷膜技术,并将其转化为产品!
好政策让科研成果不再在实验室“腐烂”
在武汉理工大学节能材料与膜技术研究所所长徐曼教授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充满挑战、艰难曲折、挫折和成就的时代。
从陶瓷件开始,每件都需要分析孔的分布、烧制温度等。并且需要大量的实验调整。配方设计、混合工艺、挤出工艺、涂布工艺等环节是质量控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环节都会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开发过程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周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重复,无数次设备故障,以及研发思维的争吵。如果发现问题,调整思维;如果发现问题,调整思维...
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是教授和副教授。“我们平时有课,我们必须抓住市场机会。我们不得不在晚上和休息日加班,并在实验室连续度过几个寒暑假。”徐缓缓说道。
渐渐地,从手掌大小的小块到450毫米长的半成品再到1米多长的成品,到2016年,该团队终于掌握了8项专利技术和数十项与该产品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
同年,该项目还通过了武汉化学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所的专家评审,并作为第一批项目落户武汉化学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所中试基地,获得该研究所50万元的孵化资金,确保中试系统实验有序进行。
然而,对于团队成员来说,这只是长征的第一步。
“专利和论文确实是成就,但如果你呆在实验室里,没有实现大规模生产,你就不会是最终的成就。”纪佳友后悔了。据估计,如果碳化硅陶瓷膜要实现大规模生产,硬件投资并不便宜,往往需要几千万元。
幸运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已经逐渐明确。
湖北省资源丰富,科技成果丰富。早在2008年,湖北省率先推出“四个70%”政策,促进了岗位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转化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仍作为一般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它们的处置权、定价权和分销权都在管理部门手中,管理部门必须在不同级别上进行审批。这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程序复杂,很难快速实现转换。许多成就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和利用,甚至被锁在抽屉里变成废纸。
2014年初,湖北省*发布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采取了十项新政策来打破壁垒,消除障碍。科技成果无形资产处置方式和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进行重大改革。科研团队被授予使用权、管理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规定“湖北省高校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收入不低于70%,最高可达99%”,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2016年10月,《湖北省促进自主创新条例》生效,为产权清晰的科技成果转让和转化提供了更好的分配方案,鼓励创新人员分享专利权。
幸运的是,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碳化硅陶瓷膜的研究成果在湖北省科技成果百强中脱颖而出,被鄂州市昌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选中。
该团队投资2128万元研发碳化硅陶瓷膜技术及专利,与鄂州昌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湖北德杰膜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设备目前正在调整中。
它有望为科研和大学教师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由于涉及学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使用的因素,武汉工程大学根据《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将学校碳化硅陶瓷膜团队专利评估收入2128万元的90%奖励给研发团队, 《湖北省高校知识产权推广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武汉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团队继续研发,快速启动产业化进程。 另外10%将由该校的全资子公司武汉化工学院有限公司持有。
“现在,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赢得了一些东西。”徐认为,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股东,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吉佳友对此深有感触。
他回忆说,过去,由于政策限制,人们要么写论文,要么申请教学之外的课题,主要侧重于职称晋升。现在,通过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我终于得到了反馈。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大学教师除了教书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通过技术改造,相对容易体现,价值是立竿见影的."
一些研究生也从这个项目中受益。
三年多来,这个项目已经接受了几十名研究生参加科研。他们总是和老师并肩作战。他们过去几年的努力和坚持给了他们更好的经验。一些学生继续他们的进一步研究,而其他人留下来继续和他们的老师一起对这个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你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27岁的吴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去年6月毕业后选择留下来,并直接与湖北狄杰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担任该公司技术部经理。不仅如此,还享有公司1%的股份。"当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这完全出乎意料。"吴婷说。
最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家葡萄酒公司主动找到了这家公司并提出合作。以前,公司采用有机膜过滤来过滤液体,容易堵塞,效率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此次合作中,企业希望通过使用碳化硅陶瓷膜产品将过滤成本降低一半。
目前,位于鄂州经济开发区的湖北狄杰膜技术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6万件产品的生产线。
上一篇:食品变质怎么投诉
下一篇:因纽特人为什么不离开北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