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科普

杀伤力堪比毒蛇的毒物竟是它!

科普小知识2022-01-23 07:26:58
...

我大多数住在农村和郊区的朋友都知道一些关于蟾蜍的事情。夏天和秋天的晚上,蟾蜍通常出没在路边的草地上。虽然蟾蜍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它也是许多害虫的天敌。然而,它的粉刺让人们不敢轻易招惹它。

然而,据*媒体最近报道,在*花莲县丰滨乡,一些人不仅挑衅它,还敢吃它的肉,造成悲惨死亡和5人中毒。经当地卫生部门取样鉴定,确认有6人因误食盘古蟾蜍而中毒。

盘古蟾蜍是什么种类?蟾蜍的有毒成分在哪里,它的毒性机制是什么?《科技日报》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学科组的科学家。

毒素的致死率仅次于毒蛇咬伤。

“盘古蟾蜍是*岛最大的无尾动物。它只分布在整个*岛。它的成虫长度在5厘米到20厘米之间,大多数在6厘米到11厘米之间。它的身体颜色因环境而异。”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文辉告诉记者,广义地说,蟾蜍属于无尾两栖动物。人们通常称皮肤粗糙、浑身布满疣的两栖动物为蟾蜍,而皮肤光滑的两栖动物则称为青蛙。除了南极洲和马达加斯加,蟾蜍分布在世界各地。

在我们国家,人们通常称蛇、蝎子、壁虎、蟾蜍、蜈蚣或蜘蛛为“五毒”。就对人类的危害而言,由蝎子、壁虎、蜈蚣或蜘蛛咬伤引起的死亡报告很少,但由蟾蜍毒素中毒引起的死亡报告并不少见,死亡率仅次于蛇咬伤。

三十年前,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在一次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滇西北团头鲂。当地人说这种癞蛤蟆会让人的手变得又红又痛。他们把大网铃蟾放在罐子里,受刺激的小东西会有泡沫分泌物,而身体周围的分泌物也会不断增加。他们收集这些分泌物,干燥并纯化,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老鼠很快死于中毒。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张赟说:“在实验中,根据老鼠的体重,每公斤20微克的毒素可以通过尾静脉注射来杀死它们。这与蝮蛇毒的致命毒性是同一个数量级。”

毒性不会因高温而消失。

不仅*的盘古蟾蜍,而且不同种类的蟾蜍和一些青蛙也会产生致命的毒素。目前,对中国两栖类活性成分的研究表明,体内颗粒腺较多的物种生物活性相对较高,容易引起毒性反应。

蟾蜍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有毒的类固醇内酯分子可在其皮肤颗粒腺、粘液腺和身体的不同组织中产生。花背蟾蜍活性物质根据其结构主要分为花背蟾蜍、花背蟾蜍、花背蟾蜍色胺等化合物。

“一般来说,蟾蜍毒素和蟾毒配基具有类似于洋地黄的作用。它们能刺激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还能刺激胃肠道、抗惊厥和局部麻醉。”李文辉解释说,急性中毒的特征通常是气短、肌肉痉挛和心律不齐,最终导致瘫痪和中毒死亡。

蟾蜍皮肤、肌肉、肝脏和蛋的不同部位含有有毒成分。中毒途径包括意外摄入和皮肤接触,即使煮熟,也会发生中毒。李文辉解释说,煮沸后,蟾蜍耳后腺和表皮腺分泌物的毒性会降低,但很难完全消除毒性。有证据表明,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高于肌肉中的含量,且毒性更强。如果毒液直接接触伤口并进入血液,也会导致中毒。

如果出现毒性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临床对症治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解毒剂来对付两栖动物箭毒蛙毒素和其他蟾蜍毒素。阿托品对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而肾上腺素则无此作用。

“以毒攻毒”也能治病救人。

蟾蜍毒素能伤害人,但也能救人。传统医学常用“以毒攻毒”的策略来治疗人类疑难杂症。在我国,蟾皮、蟾酥、干蟾蜍、蟾头、蟾胆、蟾肝等珍贵中药材都可以通过加工蟾蜍来制备。其中,临床广泛使用的蟾酥、蟾酥、蟾酥皮、六神丸、蟾酥丸和麝香保心丸中含有蟾酥成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张赟介绍说,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揭示,生存策略和共同进化已经导致许多动物产生天然活性物质,主要是动物多肽毒素,它们可以与哺乳动物和人类的靶蛋白分子相互作用,具有高活性和特异性。再加上动物多肽毒素加速进化所导致的丰富的基因多样性,这些天然活性物质与人类细胞膜受体和离子膜通道之间的关系就像天然的“矛和盾”,是分析生命现象所必需的“分子探针和解密器”,也可以说是“上帝”的药方。

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学科组长期从事两栖动物皮肤分泌物的研究。他们系统地研究了上述中国特有物种蛙皮素皮肤分泌物蛋白质组丰富的分子和功能多样性,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久前,他们还揭示了蛙皮素孔道形成蛋白复合物刺激无疤痕组织修复的机制。与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表皮生长因子相比,该化合物不仅可以通过加速皮肤组织损伤的再上皮化来促进伤口愈合,而且具有减轻伤口水肿、促进无瘢痕愈合和抗耐药菌感染的特点,为深入分析组织再生修复和瘢痕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线索,对疾病治疗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为什么毒青蛙不能毒死自己

很难说哪种动物是世界上最毒的,但毫无疑问,原产于哥伦比亚的金皮箭毒蛙属于其中之一。它的毒素含量足以杀死10个人。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毒死自己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纽约州立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把老鼠作为实验对象。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箭毒蛙毒素能打开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它能永久阻断神经信号向肌肉细胞的传递,导致肌肉持续紧张和无法放松,而心脏更容易受到它的伤害,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和中毒者的死亡。

众所周知的河豚毒素也是有毒的,会影响钠离子通道的正常工作。对于河豚鱼本身来说,其钠离子通道因单一氨基酸突变而改变,导致河豚毒素不能正常识别钠离子通道,因此河豚毒素对河豚鱼本身无害。

那么,毒箭蛙如何防止自己中毒呢?

研究人员发现了毒箭蛙的变异氨基酸。他们在箭毒蛙的肌肉中发现了5种天然氨基酸替代品,并在老鼠的肌肉中进行了测试。当小鼠的这5个氨基酸被箭毒蛙的突变氨基酸取代时,小鼠的肌肉完全能够抵抗箭毒蛙毒素。

为了找出是哪种氨基酸突变在起作用,研究人员逐一替换并排除了这五种氨基酸。结果表明,箭毒蛙对自身毒素的抗性主要来源于单一基因突变。在此之前,哈佛大学研究小组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箭毒蛙对自身毒素的抵抗力源于多种因素。

虽然这离毒蛙毒素的神秘又进了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找到解毒剂,就像河豚毒素一样,目前还没有已知的解毒剂。但是发现这种基因突变将有助于那些因自身毒素而濒临灭绝的青蛙存活下来。

这种“老毒”是一种致命性很差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