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剧作家曹禺写雷雨是因为自己的婚姻吗?

科普小知识2022-03-15 09:17:52
...

说到雷雨这部话剧小编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雷雨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话剧,在我们上学阶段就有接触相应的文章,雷雨的作者是曹禺,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剧作家曹禺写雷雨是因为自己的婚姻吗?其实,小编也是很好奇,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剧作家曹禺写雷雨是因为自己的婚姻吗?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大的剧作家,是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先生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至今这些作品仍然在话剧舞台上常演不衰,可见其艺术生命的强劲有力,曹禺的作品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就介绍一下曹禺戏剧特色。

曹禺戏剧特色一:首先曹禺的戏剧结构具有明显的化用和诗意的特色。曹禺的成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曹禺在创作之前就大量的阅读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对固有戏剧情节化用、重构和再创造是其剧作构思的一重要来源。曹禺剧作的诸多情节正是来自对中外戏剧情节的化用和重构。戏剧情节的化用是曹禺剧作结构的一大特色。剧作结构的诗化则是曹禺戏剧的另一大特点。曹禺曾说过《北京人》是他当诗来写的,而另一部剧作《雷雨》虽然并非有意为之,依然存在浓厚的诗意,这使得《雷雨》的环境氛围描写显得异常郁闷但是极富深意。

曹禺戏剧特色二:曹禺的戏剧语言极具特色,作者曹禺给不同的人物安排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些语言深刻的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化的语言是曹禺戏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同时曹禺的语言的另外一个特色是曹禺的语言具有非常明显的诗化的特点,这些诗化的语言不仅仅提高了整部作品的美感,而且对于刻画人物也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对表达人物的思想起到了非常好的独到的作用。

曹禺的婚姻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漫长的86年的人生之中有过三段婚姻,与三个女人结缘,曹禺的婚姻都是通过自己*恋爱结合的,除了第一段婚姻是不幸的,之后的两段婚姻都是比较幸福的,正是因为曹禺的婚姻比较幸福,所以曹禺才能够写出那么多作品。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曹禺的婚姻。

剧作家曹禺写雷雨是因为自己的婚姻吗?

曹禺的第一段婚姻是与自己的清华大学同学郑秀的结合。曹禺在1933年与郑秀相识,郑秀的美丽让曹禺一见钟情,经过了三年的恋爱之后曹禺与郑秀结婚了。但是婚后的生活不是很幸福,两个人由于性格差异,矛盾重重。这是曹禺的初恋,初恋往往是盲目的,成功的概率不是很高,曹禺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婚后不久,曹禺就移情于方瑞,这段婚外情维持了十余年,曹禺与郑秀的婚姻名存实亡,但是郑秀却坚决不肯离婚,这个时候郑秀已经为曹禺生育了两个女儿。最终经过了十余年的分居,郑秀决定离婚了,郑秀对曹禺的同窗好友张骏祥说:“过去我爱曹禺,嫁给了他,现在我还是爱他。我同意离婚,因为我希望他幸福”。郑秀于1989年10月去世,始终未再婚。

曹禺与郑秀离婚后正式与方瑞走到了一起。婚后两个人的生活是甜蜜的,双方都非常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但是很快*爆发,曹禺被劳改,方瑞在当时的各种压力下崩溃,每天服用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够入睡,1974年的一天,方瑞在自家床上离开了人世,临死时床上各处都散落着大量的安眠药。

方瑞去世之后曹禺的与郑秀的女儿们希望两个人复合,但是曹禺却在1979年与李玉茹结了婚,在李玉茹的陪伴下曹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曹禺为什么要写雷雨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曹禺漫长的86年的生命旅程之中写出了大量的作品,但是曹禺最著名的作品是其在23岁的时候写出的第一部话剧剧本《雷雨》,《雷雨》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很多人都在问曹禺为什么要写雷雨,曹禺为什么要写雷雨?这个原因在《雷雨》的自序中曹禺予以了说明。

剧作家曹禺写雷雨是因为自己的婚姻吗?

曹禺为什么要写雷雨?曹禺先生自己说,写作雷雨是当时自己的一种感情需要,是自己长期的接触社会现实,长期的压抑、愤懑的情绪之下找到的一个突破口。曹禺在给《雷雨》写的序言中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这“原始”的、“野蛮”的情绪,不仅仅要揭露现实,还有着“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他曾解释过:“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天空郁结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代表这样性格的是蘩漪,是鲁大海,甚至是周萍,而流于相反的性格,遇事希望着妥协、缓冲、敷衍,便是周朴园,以至于鲁贵。”

从曹禺先生自己的解释来看,雷雨这部作品是其思想压抑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爆发,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感知和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