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某学院副院长王晓琳:醉心教学的“大暖男”
■本报见习记者徐悦实习生吴越
在教学中,它不仅是一个严格的老师,而且是一个和学生混在一起的“大男孩”。它不仅是学生科研的“向导”,也是倾听学生成长烦恼的“温暖人”。这是大家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王晓林的评价。
2016年,他入选教育部全国1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荣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先锋称号。2017年,他获得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和江苏大学微课竞赛二等奖……王晓林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他们心目中“最美丽的大学老师”。
学习路上的导师
铃响时,王晓林带着一个沉重的原型走进教室。他要教学生“机电”,这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四大天书”之一,这个原型是他给每个人回答问题和解决疑问的利器。
机电科学更复杂,当学生接触到它时会感到害怕困难王晓林说。为了打消学生的这种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特意把一个笨重的样机带进教室,用实物形象地讲解,让学生以现场讨论的形式学习电机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等内容。
此外,作为班主任和科学教师,王晓林还为学生设计了许多活动,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他负责的本科班,他从大学一开始就为学生建立了许多科学和创造性兴趣小组,并定期为小组成员举办一系列关于科学和创造性知识的讲座。与此同时,王晓林还开设了研究生实验室,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如科学资助和技术指导。根据不同的年级,他设计或指导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创造力的科学和创造性的项目。他还自费举办了“创优杯”班内科创作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并开展了颁奖和作品展示等活动。
“虽然引导大学生的科学创新需要时间和金钱,但我很喜欢。我经常告诉学生,参与科学创新的最终目标不是获奖,而是锻炼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王晓林说。
科学研究和探索指南
“虽然我后退了一步,但王先生教会了我如何不放弃,勇敢地向前迈进一步。那才是真正的大海和天空!”这是学生们感谢王晓林毕业的一段话。
这种感谢来自王晓林的以身作则,以及当学生在学术研究中感到困惑时,他对他们的悉心指导。
不到早上7: 30,王晓林已经出现在实验室,他的一天从和学生讨论话题开始。从课题方向、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到文章结构、文字修改、软件代码、硬件电路等方面,王晓林都会给出详细的建议、修改和注释,一点一点地启发和教导学生。
除了教学任务,王晓林还担任行政职务。当他忙于工作时,他仍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他从不错过与学生交流和讨论的定期会议。
2009年至2010年和2013年至2014年,王晓林分别访问了英国的利物浦大学和美国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在此期间,他从未停止培训国内学生,经常举行定期视频会议,并实时关注学生的科研进展和心理状态。在此期间,他们的学生岳圣祖和盛田分别获得了2010年和2015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奖。
“我经常引导学生了解研究背景,开阔视野,改变思维,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我会鼓励他们敞开心扉,敢于尝试,勇于突破。”王晓林说。正是在这样的启发和引导下,2017年,他指导的研究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中获得唯一特别奖。
生活中成长的朋友
王晓林在课堂上和教学上都很严格认真,在生活中被学生们认为是一个“热情的人”。他是一个“大男孩”,当和学生们拍照时,他会摆出剪刀手的姿势,当玩耍时,他会变成剪刀手。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学生们遇到困难时都会和我交谈并寻求建议。”王晓林笑了。甚至毕业的学生也经常来和他谈论他们的工作或未来发展。“我告诉学生们,我的手机一天24小时都开着,任何人有问题都可以打电话给我。”
从前有一个学生,当他生病时,需要立即住院。王晓林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帮助联系了医院和主治医生,以便及时治疗该学生。学生手术后,他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访问,并尽了最大努力帮助。
对王晓林来说,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他的心一直与他们紧紧相连。
学生们不会忘记,有一次,当学校的事务非常繁忙时,王晓林自己的两个孩子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在照顾生病的孩子时,他不得不组织学院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极度疲劳导致他发高烧。然而,王晓林仍然坚持与这种疾病作斗争,并且不忘关心实验室学生的科学研究。
在教学中,王晓林充分信任和理解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律和自觉的科研学习习惯。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研究生实验室管理,他都在积极营造一种轻松、充满活力和丰富的学习氛围。在生活中,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这是王晓林一直在实践并希望坚持的道路。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和认真的教学使他成为学生眼中“最美丽”的大学老师。
《中国科学报》(2018-07-31,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