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难到择业难,毕业生如何找到心仪工作
最近,第五届全国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春季招聘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当天,全国14个省市的236家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人才,吸引了近3000名毕业生前来求职。
林克(Link)是黑龙江大学中国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生,目前至少有五份来自雇主的工作邀请,但他“最看重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想看看是否还有更合适的职位”。记者了解到,林克“骑驴找马”的心态在毕业生求职者中相当普遍。根据数据,市场上有足够的工作,但是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仍然面临困难。
从“很难找到工作”到“很难选择工作”,毕业生如何找到他们想要的工作?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就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正在激增。
五月,大学生求职高峰期即将结束。全国许多地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到第一季度末,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在许多地方,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工作需求与求职者人数之比一般都大于1,这表明供求双方都在蓬勃发展。
在对就业需求变化有敏锐感知的沿海一线省份,毕业生招聘通常是整体就业形势的一个指标。“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初步结果,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正在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江苏人才系统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30%。江苏省人民和社会事务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薛勇介绍说。
2018年,江苏省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56.2万人,创历史新高。“从供给方面来看,大学毕业生的总数继续增加,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显著增加。从需求方面来看,就业数量也大幅增加。总的来说,虽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对乐观。”薛勇的判断。
作为一个拥有大量大学毕业生的省份,河南省每年大约有50万大学毕业生。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陆雨表示,截至2018年3月底,根据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等23个信息收集点的数据收集统计,全省人才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24.22万个就业岗位,有12.64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招聘人数为1.61人,意向率为40.1%,同比增长2.78%。
在校园招聘方面,许多高校招聘人员表示,今年学校招聘的一大变化是许多企业开始招聘的时间比往年更早,岗位更多,签约速度更快。"今年三月,当许多企业来时,他们发现他们不能招收学生."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千年表示,在过去两年中,就业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招聘时间普遍提前。
“雇主对进入学校的热情特别高。去年秋天,直到今年春天,新兵的供给和需求都在激增。”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梁颖告诉记者,截至4月12日,北京交通大学为2018届毕业生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已达到622场,仅2017年秋季学期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就超过了2017届毕业生全年举办的招聘会。
职业选择成为新问题
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市场上有足够多的企业提供的工作,但许多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仍然面临困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副主任陆睿表示,根据北航对大学生求职的调查,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扰包括“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和“难以选择多份工作”现在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选择工作。“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从2015年的第三名上升到2017年的第一名,这意味着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与自己的计划联系起来。"
“目前,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主力军,‘95后’开始大量进入人力资源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站在互联网潮流的最前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开放自信。他们正在为创新发展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他们的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生存的需求逐渐淡化,就业前景更具时代特征,求职目标更加多样化。”陆羽认为,在求职和择业过程中,95后更注重个人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前景,而较少关注薪酬福利。“从这个角度来看,95后非常务实,当他们进入职场并面临职业选择时,会有一定的前瞻性。"
从企业角度看,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人才需求结构呈现两端少中间多的橄榄型分布。企业对高技术行业的博士和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招聘极其困难。”薛勇表示,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产业转型向中高端转移,新技术、新能源、高端设备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专业毕业生,但对具有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
“据我们统计,中小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力量,但仍有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招聘,一些专业学生难以找到工作。例如,目前技能型人才短缺,对机械、机电、市场营销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供应不足。会计、行政、秘书、企业管理和其他职业显然供过于求。”山东省潍坊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心主任王世平指出。
准确的服务是关键
“从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来看,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政策对人才的去向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人才大战”的愈演愈烈,学生对就业的期望也略有提高,不少毕业生对找工作感到困惑。在梁颖看来,“让学生设定合理的期望”是重中之重。
在毕业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中,如何能促使双方“互相看着对方”?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在毕业生和雇主之间搭建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
一些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大学生不理解*鼓励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不仅如此,公众对中小企业的就业缺乏正确的评价和激励,高校的专业和学科设置也不能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所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和求职者达不到就业意向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7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了部分省市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试点工作。目前,部分参与企业和毕业生参与了“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平台”的评估,并通过岗位建模和岗位胜任能力测试实现了精准匹配。
“简而言之,这意味着双向评估、智能匹配和精确对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才迁移中心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宏毅表示,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建立的免费在线就业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为求职者提供职业能力评估,然后通过数据比较和筛选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匹配职位,从而缩短求职时间,提高招聘成功率。
李宏毅认为,*和高校应该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服务,包括“准确”的就业管理服务、“准确”的就业信息服务、“准确”的就业指导服务等。一方面,通过建立档案、一对一指导、重点岗位推荐等手段,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准确”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准确地”跟踪市场需求,从而将研究生来源信息、就业信息、跟踪反馈信息与招生培训工作联系起来,形成长期就业联动和预警机制”。
(记者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