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决心”号上的科普:给孩子们打开地球科学之窗

科普小知识2021-11-30 07:09:59
...

第三次南海海洋钻探不仅是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科学前沿探索活动,也是加强科普宣传的好机会。利用决议板上的视频连接设备,船上的中国科学家自发地组织了几十次科普连接活动。不仅有科研机构和大学生,还有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决心”上的科普热

“船到对岸”视频连接设备上的“确定”操作简单。通过船上的互联网和ZOOM视频会议软件,你可以手里拿着一台IPAD,在船上做“现场讲座”。为了确保线路畅通,每次讲课时,其他计算机的互联网暂时断开。每个人都互相拍照,轮流主持,并在镜头前主动介绍他们的科研项目。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表示:“今年6月,当第三次南海海洋钻探完成后,《解析》将首次登陆上海,开展一系列海洋科普活动。”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黄宝琦在将科普连线的消息发送到朋友圈后非常受欢迎,连线预约也是连续的。“我曾经有机会接触美国的小学教育。他们不仅有正规的科学课、有条件的小学和科学课的一些章节,还有大学老师教他们。这深深打动了我。”黄宝琦说:“我想借此机会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观察和感受地球科学的窗户。”

科普是大型科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海第三航次钻探船367号中方首席科学家孙圳教授也是一位热情的“科学教师”。不久前,她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班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互动。

“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会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研究,并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孙震说:“国际海洋科学普及量很大,这基本上是大型科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心”和“现场讲座”等科普互动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和显著的效果大大提高儿童的素质教育。

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孙震也带领了许多学生。她有深刻的感受:有科学目标和热爱科学的学生有充分的动机和无限的研究潜力。然而,没有科学理想的学生总是犹豫不决,不愿意放弃努力。他们在付钱之前要求奖励。他们在做科学研究时也缺乏活力和创新。

“我们的国家要建设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如果孩子们能尽快接触到科学和海洋,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喜欢什么,想追求什么,这样他们就能尽快为此努力工作。”孙珍说道。

构建中国地球科学科普平台

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在中学教育阶段开设地球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当专业,紧跟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

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课时少,知识点多,教学内容简单化,科学深度不够。地球科学的内容和材料选择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对探索和实验的要求较少,内容设计和兴趣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段玉山带领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关于将“地球科学基础教育”纳入中学地理课程的可行性的全国性调查。结论是,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下,很难为“地球科学基金”设立单独的学科。然而,“地球科学基金”的相关内容可以纳入中学地理课程。改进教材内容设计,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实地调查,增加探索和实验,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析”上的科学家建议,中国可以借鉴“解析”上的“船到彼岸”视频讲座模式,建立几个相对固定的地球科学科普平台,向全国“广播”讲座,作为中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基础教育的有益补充。

(新华社记者张)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综合版,2017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