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上广生活:物价偏高 房价非常便宜
1、民国北京:鲁迅买了两个四合院
在中华民国,即使是北京最好地段的普通瓦房平均价格也只有1345元/平方米,是今天北京同一地段价格的十分之一。
鲁迅在北京买了两栋房子。
他第一次买房是在1919年,当时鲁迅和他的哥哥周作人合伙在西直门八道湾胡同买了一套四合院,不包括契税和装修,售价3500美元。
他第二次买房是在1924年,当时鲁迅搬出八道湾胡同,在阜成门以西的三个胡同中又买了一个四合院。它花费了800美元,不包括契税和装修费。
根据民国初年银元的购买力,如果一个海洋兑换成50元,3500个海洋不到18万元,800个海洋只要4万元。
事实上,鲁迅也买得太贵了。1915年,有人抢先在阜成门王宓仓巷西段北侧买了3间主房、4间厢房、2间南房、1间耳房和1间门楼,共计11间房,占地半亩,售价150美元。当然,这种情况有点特殊。特别的原因是卖家急于用这笔钱,以低价卖掉了房子。然而,即使不是低价出售,民国初年的房子也卖不出好价钱。
到1930年,北平市财政局的土地单位评估委员会已经调查和评估了全市的住宅建筑。评估的结果是外国的小建筑是最贵的,平均每栋400美元。普通建筑位居第二,平均价格为每间176美元。四合院又一次出现了瓦房,每间均价130美元。又是普通的平房,每间均价80美元。此时,银元的购买力已经下降,一个大洋只相当于人民币从30元到45元。假设一个海洋换算成40元,每个房间的平均建筑面积是20平方米,可以直观地得到1930年北京住房的平均价格:小洋房每平方米800元,普通楼房每平方米352元,四合院每平方米260元,普通平房每平方米160元。
也是在1930年,北平社会调查研究所对全市工人阶级家庭的收入进行了一次簿记调查。受访者总数为2300人,包括小学教师、人力车夫、三等警察、纺织厂工人和店员,每个月平均收入16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40元。当然,这一收入水平很低,但并不低于当时的房价,因为工人阶级可以在储蓄几年后很容易地购买一个小庭院。
现在北京的房价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基本上,离市中心越近,房价就越高。民国时期,北京的房价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以当时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普通瓦房为例。最高的单价集中在正阳门街、王府井街、竹石口、大栅栏、廊坊头条和西部滨河的东部。每个公寓住持可以卖370美元。二是西长安街、东安门街、胡步街南通道、金鱼巷、挂面巷、方巾巷、闹市区和狗岩头,每平方住持可售310元。第二名是马世杰、杨世杰、朱世杰、石化街、西直门街、鼓楼东街、南都史口、北都史口、太平桥、雅妙子、谢杰和福友街。每个公寓住持可以卖235美元。
每个扁平方丈大约11平方米。如果把住持公寓的价格改为平方米,即使是位置最好的普通瓦房,平均价格也只有1345元/平方米,是今天北京同一位置价格的十分之一。
当时,北京房价如此之低的最直接原因是房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土著人不用说,每个家庭都有地方住,甚至新移民也能很容易找到地方住。193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约为150万(包括郊区),但有119万套住房,加上大量因数量不足而未被*统计的棚屋,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使用。
然而,就时间而言,民国时期的北京住房充足,人口稀少。至少在1937年后,由于日本侨民和华北农民的涌入,出现了短期的住房短缺。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拥有充足住房供应和低廉房价的北京,也是民国许多城市中的一个特例。无论抗战前后,上海、南京、重庆、汉口、广州等城市的生活费用都远远高于北京。像上海一样,同样大小和面积的公寓在北京每月只需要几美元,在上海只需要几十美元,这还不包括巨大的挖掘和补充成本,这些成本几乎相当于几十年的租金——民国时期上海的住房短缺非常严重。当主承租人转租时,他利用这个机会从落后的承租人那里收集金条,这被称为挖掘或补足成本。
类似于上海的住房短缺也发生在广州。1932年12月2日,*机关报《*日报》发表了一篇长篇报道,说广州的房价飞涨,高昂的生活费用迫使一些市民住进了贫民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官僚建议没收广州所有的祠堂、庙宇和教堂,以极低的价格出租给买不起或租不起房子的穷人。事实上,这项建议是引入公共廉租房。(北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