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实施“教师亲和力工程”
王汝年教授几年前刚调到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系,在离南京市中心约30公里的江宁大学城新校区上课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铃声一响,老师们提着书包和书匆匆走出教学楼,同时奔向汽车站。在教学楼前,一些学生在下课后将要离开的老师周围提问。老师匆忙地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并一直焦虑地看着他的手表。下午4: 30,满载教师返回城市的公共汽车没有留下灰尘。
这一幕在王茹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后来,他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和“大学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国药科大学的“教师亲和力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梅里大学校园的不足
本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许多省市都出现了大学城和新的大学校园。
大学城或新校区面积大、绿化好、建筑新颖、设施现代化,大大改善了大学的办学条件。然而,大学城和新校区通常远离城市中心区,而大多数学校教师都住在城市里,乘坐普通校车去上课,下课后返回城市。与过去老校园的情况相比,这种新的距离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郭晓珂是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的一名三年级博士生。2006年,江宁新校区落成。像大多数其他学生一样,郭小可也从市区搬到了新校区。
“在新校园里,老师基本上10点钟来上课,下课后离开。如果学生想提问,他们必须在10分钟的休息时间里抓紧时间。”回想起几年前,郭小珂叹了口气,“那时,我觉得新的校园真的把我们从老师身边推开了。平时,我们很少和老师接触。走在校园里,我们可能不认识对方,我们认识的老师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们。”
新校园和城市之间的距离当然是师生之间缺乏联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王汝年教授坦言,大学教师现在压力很大,一般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研究任务。在当前职称评审、岗位考核、工资和奖金的政策环境下,教师既要完成规定的课时,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撰写和发表论文,争取科研经费等。与上课时间和科学研究的艰巨任务相比,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软任务具有育人的功能,已经成为因人而异的良心工作。目前,高校中的许多现象,如对教师的不礼貌、逃课、不良的课堂秩序、毕业前不文明的情感表达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感情淡薄有关。然而,教师也会缺乏成就感,因为他们不能被学生认可和尊重。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做,他们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工作倦怠,缺乏教学热情和责任感。
新校区师生接触减少的问题引起了校党委的关注。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许辉说,接触和交流可以帮助我们相互理解,增强我们的情感,教师的知识和品德可以进入学生的心灵。只有当学生“亲吻他们的老师”时,他们才能“相信他们的方式”。“师生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是我们必须克服和弥补的一个缺点,这样才能办好一所好大学。”
2009年初,中国药科大学启动了“教师亲和力工程”。
新校园充满了温暖和笑声。
“教师亲和力工程”是指学校设计各种渠道和方式,组织和引导教师接近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关心他们的思想,指导他们的学习。
镜头1:2014年4月22日中午11: 30,在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的一家餐厅里,偶尔会响起爽朗的笑声。原来,一位老师和一群学生正在一起吃午饭。学校党委副书记张福珍表示,这是“师生午餐”,是“师友工程”的品牌项目之一。教师和学生的午餐没有安排,而是由每个部门安排。根据老师的具体安排,每个系办公室都会通知他的一些学生参加。老师和学生在学校食堂一起吃饭,像朋友一样聊天。教室里没有规则,身份没有界限,气氛和谐轻松。
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教师游启东教授出席的师生午餐会上,20多名学生围坐在游启东身边,边吃边聊。学生们问了许多问题。游启东耐心地听取了学生们的提问,与他们分享了他在学习期间参观图书馆、做实验和写论文的经历,并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扎实开展研究。"男孩女孩们,如果你们对我的回答满意,请给我一个赞美!"龙启东的幽默语言让年轻人发笑。
镜头2:2013年12月29日,药学院2011级药物分析专业学生杨雪与导师徐金义教授在微信上交流意见。近四个月来,徐锦义一直坚持在休息时间通过微信回答杨雪对其毕业论文的质疑。“大学生并不缺乏创新的火花,但如果没有导师的及时指导,一个好的实验或结果可能会被错过。”徐锦义说道。
据学校教务处副处长王欣然介绍,作为“教师亲和力工程”师生覆盖面最大的项目,学校自2009年起在一、二年级部分班级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指导作用,使导师所具备的丰富知识、高尚道德、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和健全人格能够激励学生。
本科生导师只有从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时才有资格。一个老师一个班大约有10到30名学生。
与大多数高校实行的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不同,中国药科大学实行独特的“双导师制”——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本科生导师是有益的补充。
镜头3:2014年4月17日晚,举行了“与教授面对面”活动,大学生们可以与自己喜欢的外语系主任张国申教授交流。张国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时我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交流,但在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真实的感受,是网络时代冰冷的电脑屏幕所无法替代的。”
自2010年启动以来,“面对面教授”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近100场。学校里的长江学者、*教学大师和国外大学的教授轮流负责,使著名教师“只看名字不看人”的现象成为历史。本次活动以“信息发布-在线预订-问题选择-预订成功-短信通知”的方式进行。即使老师不能出席,他也会在另一个时间弥补。
“与教授面对面”已经成为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教师亲和力项目”。“师友工程”还包括许多活动,如学校(系)师生参加的各种体育竞赛、节日师生联欢活动、“我爱我的老师”评选活动等。
师生亲和是最美的教育生态
2013年初,教育部组织的公开选举产生的校长赖茂德在中国药科大学任职。他的举动成为了“教师亲和力工程”的新亮点。
2013年6月20日,中医学院的学生甘璐从校长那里拿到了毕业证书,他和他的同学们都有些激动。当天,共有近4000名本科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获得了校长颁发的学位证书。校长和他们一一握手,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甘璐说:“校长用9个小时的坚持实现了每个毕业生的小梦想。那一刻,母校对我们的爱和期望充满了每个学生的心。”
“在此之前,当学校党委讨论是否要这样做时,主要是担心我的身体是否能够应付。我说没问题。“育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体现在行动中。给每个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是最人道的教育。”赖茂德说。
学校有爱,学生也有爱。在毕业典礼的中午,五个不擅长烹饪的外语系毕业生脱下了他们师傅的衣服和帽子,来到陪伴他们四年的食堂为12个师傅做午餐。
"我做了正宗的扬州炒饭,还从扬州带来了甜萝卜丁."女学生魏晓静(音译)展示了自己的特长:“这是她最后一次在食堂吃饭。我们要感谢食堂师傅在过去四年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辛勤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毕业季节,总有一些不文明的离校现象让学校头疼,但这些现象在去年的毕业典礼后几乎消失了。"校长的手酸酸的,孩子们很难过,瓶子自然不会掉下来。"中国药科大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宝玲说。
莱茂德的另一项行动也符合“教师亲和力工程”——在校园网上开通校长邮箱。"我们可以就主要和次要问题给校长写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答复。"社会科学部三年级学生王说。
赖茂德的回答也多种多样,但他从未用简单的“谢谢”这个词来应对。“每天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回复邮件。学生们必须花些时间和精力回复邮件。”赖茂德说。
每年,感人的场景都会出现在中国药科大学“我爱我的老师”颁奖典礼的现场。“我一生中赢得了许多荣誉和奖杯,但这是学生们唯一给我的,非常珍贵。”站在舞台上的获奖老师李忠川突然哭了起来。作为共青团的一名教师,李中川先后作了《音乐作品欣赏》、《声乐基础理论与实践》、《合唱艺术》等讲座,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我爱我的老师”活动由学生发起,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为期两个月。所有学生将通过短信或现场投票选出他们最喜欢的老师,前20名老师将被评为“年度教师”。据统计,该校一万多名本科生中有90%投了票。在普通课堂上讲得好并且课后与学生交流更多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
张福珍说:“我们的老师爱学生,但这种爱需要渠道;同样,我们的学生爱他们的老师,但是他们不能总是从远处看他们。他们需要彼此靠近。我认为在校园里,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和学生谈笑风生的画面是“师友工程”追求的梦想。我们将不懈努力!”(原题:不再让学生望老师远——中国药科大学实施“教师亲和力工程”纪实)
上一篇:航空仪表的分类方式你知道哪些呢?
下一篇:发动机仪表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