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研单位要充分尊重个体创新思维

科普小知识2021-10-23 07:16:38
...

“这与中国目前的研究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无论是研究环境还是研究人员个人!”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祥在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哀叹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分子结构对国内科学研究的启示。

今年是《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一文发表60周年,这是发现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它与相对论、量子理论、地球板块和大爆炸理论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他们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的科学研究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们不是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的高级专家,他们只从事了一年半的DNA分子结构研究。然而,9年后,他们因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也被生命科学界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值得向国内科技界学习的是沃森和克里克在确定目标方面的毅力以及他们的研究单位对创新思维的充分尊重。

卢永祥说,沃森23岁,是陈德鲁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35岁的克里克是佩罗特的博士生。然而,他们两人都不相信蛋白质是遗传的载体,而是相信DNA是遗传的物质,并且相信了解DNA的分子结构是关键并且有浓厚的兴趣。幸运的是,卡文迪什实验室及其导师尊重并支持他们的选择,为他们进行研究和取得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沃森和克里克并不害怕资金短缺、缺乏资历、信心和激情、毅力、密切合作、勇于探索、害怕失败和寻求真理。

然而,卢永祥说,目前,一些单位有重资历和迷信“权威”的坏习惯。有些导师习惯于指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甚至研究课题,不尊重或支持年轻人的兴趣,不重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选题。相应地,中国也有一些年轻人缺乏自信,享受成功,盲目服从导师的安排,不敢,不努力,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会回避困难和挫折,绕道而行,从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

“这就是对比!”卢永祥说。他还呼吁“我们应该下定决心,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从强调知识灌输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仪器和方法,实验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开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此外,沃森和克里克给年轻一代带来了另一个重要启示:“跨学科整合、交流与合作是开创性突破的沃土和环境。”卢永祥说,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量子力学发展迅速,对生物分子结构和遗传分子机制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大量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参与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这不仅带来了新的科学思想,也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生命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是物理学、化学、工具科学、计算科学和生物学交叉融合的产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我国的大学还是研究机构,跨学科分离、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信息无法共享、沟通合作困难的现象都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制约了创新潜力的发展。卢永祥对此呼吁:“我们应该改革制度和机制,评估的基础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