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是不是伪科学?潘建伟这样回应
《墨子》发行已经将近三年了,你有什么新发现?量子通信和公众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不是伪科学?1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剑伟发表了重要讲话。
自从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以来,有什么新发现?潘剑伟说,墨子作为一颗科学实验卫星,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个是实用的。为了实现恒星和地球之间极远距离的量子保密通信,它还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研究目标,那就是对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进行严格的验证。
潘剑伟透露,推出《墨子》后,业绩指标远远超出预期。原计划在两年内完成的科学试验任务在两到三个月内完成。因此,有很多时间对性能进行一些改进,目前有相对较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墨子”将恒星和地球之间的键码数量增加了40倍,现在每秒可以传输大约400,000个密钥,这已经可以满足一些安全通信的初始要求。
潘剑伟说,《墨子》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因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还没有很好的结合,针对一些人提出的测试协调模型。《墨子》做了实验,实验表明一些理论方案本身是不正确的。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进步。
潘剑伟说,他希望尽快将量子通信付诸实践,并在未来开发一颗中高轨道卫星,使其能够一天24小时工作,以弥补墨子只能在晚上工作的遗憾,并确保密钥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生成。
近年来,对量子通信的怀疑几乎从未停止过。有些人甚至认为量子通信是“伪科学”。对此,潘剑伟表示,量子力学与人们的生活经历截然不同。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能很好地理解量子通信的高级理论。这就是为什么公众怀疑量子通信的科学本质,担心这项技术的不成熟。
潘建伟进一步解释说,创新成果通常会经历从产生到广泛应用的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当公众接触到一个全新领域的东西时,最初的反应通常是:不可靠。例如,最早的照相机,每个人都觉得灵魂被吸进了照相机,不敢使用它。因此,有人认为早期的量子通信是伪科学。当它相对成熟时,他们觉得这种技术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并有所怀疑。“现在我们确实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就,这些成就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应该有信心。”
不过,潘建伟也表示,目前量子通信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科普工作需要做。"当量子通信被广泛使用时,这并不奇怪,创新过程已经完成."
至于量子通信的作用,潘建伟说,信息安全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从银行账户的密码保护到无人遥控。量子通信原则上可以提供一种无条件的、安全的通信方式,并将极大地提高未来的信息安全水平。
(北京,3月10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