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教”“学”翻转的背后
“如果你想给我们班上一堂好课,你必须先玩你的手机!”第五届湖北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理科组第一名、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金军说。
3月21日晚,在华中师范大学第八教学楼的9间“智慧教室”里,以金为代表的高等数学班隆重举行。每个教室大约有40名学生。他们被分成6组,坐在6个电子屏幕周围。有时他们密切注视屏幕,有时他们点击手机回答问题。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在课堂上观察到,“流畅地玩手机”的学生除了在网上回答问题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想法和空闲时间来玩手机。
作为学校“教学节”认可的本科教学创新奖获得者,戴金军此前创下了同时选修8门课的记录,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其他班级高出20分。
自2015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每年都举办“教学节”,鼓励师生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倡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回归教学标准。
学生们发现班级变了。教师反馈,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但在这背后,学校对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也发生了变化。围绕重构师生教与学模式的探索已初见成效。
课堂:模式的变化
这90分钟的课代表了金的军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根据学生的预习,重点讲解重点和难点,传授知识点,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辅以网上考试,最后由老师回答剩下的问题。每个教室都为高年级学生配备了两名助教,每当他们有任何问题时,都可以指导他们。
在课堂上,晋军用电子笔和电脑屏幕取代了粉笔和黑板。电子黑板书写和声音被同时传送到9个教室。板书的内容会在网上发送给学生,让他们随时“向过去学习,向新的学习”。
这种新型的课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上课前,学生必须通过学校自主开发的“云课堂平台”充分预习,并将问题带入课堂;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并互相展示。课后,你可以在线提交作业。您也可以随时在“云课堂平台”的论坛版块发言,老师可以在线评论和回答问题。
「这与以往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学习更有针对性。”化学学院2017级学生王超(音译)哀叹道,学习不再是以讲课为基础,而是课内课外、网上和网下的结合。
自“教学节”实施以来,这种依托信息技术、颠覆传统面授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在华中师范大学逐步推广。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教师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早在2013年,晋军就注意到,在一个有300个座位的圆形剧场的第7排和第8排座位后,学生们低头玩手机。
该校生命科学院的副教授李锐(音译)也有和金军一样的感受。李锐知道一些大学老师“上课前必须收手机”,他感到“沮丧和无助”。
媒体曾报道,一些教师建议关闭大学教师沙龙的校园无线网络,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学部门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是根本。在21世纪,与其坚持传统的知识教学,还不如找到一种根本的方法来教好学生,创新教育。
围绕“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决定举办“教学节”,倡导“重教学、重创新”的教学实践。
教师和学生:观念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技术支持。对此,华中师范大学“非常有信心”。
在校园内,“支持”国家数字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的“智能教室”能够实时准确统计学生的学习数据,实现“1+n”多教室同步互动学习,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云课堂平台”提供了全日制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必修课数字资源建设已经完成。
电影节的开幕和院系的联动共涉及450多项活动。不仅有不同院系的教师、学生和*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有校内外专家、领导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文学院教授徐敏认为,教师“有一个特别基本的想法需要改进”。
为了帮助教师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从2014年起,华中师范大学将选择“种子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入整合研究。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听讲座的经历在徐敏的记忆中仍然记忆犹新。
在课堂上,美国老师大卫问谁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学生自己。”徐敏和来自17个系的中文老师异口同声地回答。大卫停顿了几秒钟,说在美国学生需要老师来负责他们的学习。
徐敏注意到,美国教师不在乎他们是否在课堂上完成了知识,相反,他们更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
也就是说,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师不应再仅仅是知识的教师,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回家的飞机上,徐敏和他的同事兴奋地说。
围绕课程,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前沿发现和探索等。开始来到前台。边境文件,英语视频和课前测试都被使用。
教师的观念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变了。
“十多年来,在学校里,老师们一直在谈论我们所听的东西。现在,老师们正在谈论从自己身上学习,以及在团队成员和团队中互相学习。”学生舒佳欣(音译)认为“学习已经成为一件更加积极有效的事情”
学校:接力棒的更换
在过去的两天里,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师范生闫妍(音译)一直在与该小组合作,为下周的“语言教学原则”课程做准备。为此,他们不仅提前预习教材内容,阅读老师上传的网上资料,还总结提炼精华,在宿舍排练。
自学校教学改革以来,大多数科目的考试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过去,主要采用期末考试成绩。现在,出席情况、课堂讨论、论坛演讲、日常作业和测验都通过“云课堂平台”进行记录。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做出综合评价。
"新的评估方法更公平,更有能力培训人才."在过去的几年里,闫妍经常提醒自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教学节“重视教学,倡导创新”的新定位也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老师打了一个比方:花在教学上的时间是以前的两到三倍,但是努力是值得的。首先,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二,在许多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下,学校在评估体系上有自己的创新。
最明显的两个变化是:华中师范大学决定对“教学教授”发表评论;已评选出三个“本科教学创新奖”。一等奖为10万元,一等奖课程已成为全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示范课程。
一群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并脱颖而出。
第二届本科教学创新奖一等奖获得者、心理学院教师田原组建团队,开发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堂互动工具“微助手”,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思维积极互动。教室签到、考试和讨论功能均可用且易于操作。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以“微格教师”的身份登录,迄今为止已惠及全国150万学生。
多年来,作为学校首位“教学型教授”的获奖者之一,徐敏和许多教师一样,渴望有一个平台来共同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016年,她率先在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了教师教学成长社区,由教学工具与技术、课程与教学设计四个小组组成,致力于教学创新示范与推广。
基于学校层面的教师培训越来越丰富。在过去的三年里,华中师范大学组织了1500次教师培训。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2017年11月,湖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成果奖评审结果显示,华中师范大学获得23项教学改革成果,其中12项获得一等奖,获奖率在湖北省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是教师综合院校,将来教一批好老师就像播下火种一样。“田原认为,这比发送高层文件更令人满意。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现代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华中师范大学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夏力薪是这样认为的。
武汉,4月1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朱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01版,201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