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小冰”帮人写诗 人工智能会取代诗人吗

科普小知识2022-02-18 07:41:27
...

“小冰”帮助人们写诗

人工智能会取代诗人吗

光明日报记者饶向光明日报记者刘璐

《青年文学》杂志总编辑张静打开微信“让我们写诗”页面,上传了他在山中的小羊照片。五秒钟后,手机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首诗:“有时他亲吻你颜色的花草/当每个人都年轻时/在灿烂的阳光下/秋天的麦田洋溢着幸福的芬芳/绿色的水在我的爱中/给他阳光”

五四青年节,青年文学杂志、青年文摘杂志和微软(亚洲)网络工程学院联合推出了名为“人人写诗”的在线人机合作诗歌写作H5。这是“会写诗”的冰在去年引发舆论后的又一次亮相。

名为“人人写诗”的网上人机合作写诗的是能写诗的冰的又一次亮相。信息照片

人工智能冰的新作用

去年5月,艾·萧冰出版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窗户》,引发了关于艾参与文学创作的热烈讨论。据报道,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为了掌握写诗的技巧,萧冰已经由519位中国诗人进行了10000多次现代诗歌的迭代,最终赋予了他的诗歌独特的风格、偏好和写作技巧。

在这次人机合作的诗歌创作活动中,升级后的人工智能小冰具有更完善的功能。新的应用程序“人人写诗”也首次将小冰置于合作者和帮助者的位置。参与者在H5“让我们写诗”平台上传图片后,可以根据图片的内容和自己的需求添加一些具体的文字描述。萧冰将通过意图提取、灵感、文体模式构思、第一句的试写、第一句的100次迭代、整篇文章的完成、文本质量的自我评价、不同长度的试写等程序形成诗的初稿,并依次显示在屏幕上。参与者可以*修改初稿,并以诗歌卡的形式与微信好友分享最终作品,或者向中国青年出版公司投稿。中国青年出版社将选出最佳稿件,编辑世界上第一部人机合作诗集并出版。

迄今为止,已有近5000名用户参与了人机合作的诗歌创作活动和在线投稿。“我们正试图在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人工智能在未来的价值不是取代人们的劳动,而是帮助人们完成一些工作。我们期待着文学创作中人机合作的成果。”张静说。

丰富公共文化生活的新信使

借助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渠道,“人人写诗”活动直接邀请公众写诗,让公众在“微时代”和快节奏的生活中以诗歌卡片的形式与微信好友互动,甚至有机会被选为第一个人机合作诗歌收藏。这不仅是人工智能与诗歌创作相结合的新尝试,也是公众文化交流和文化参与的新方式。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副教授、诗人江涛认为,这种诗歌创作中的人机合作可能会再次引起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从传统文学的角度来看,萧冰去年创作的诗歌主要是人工智能通过动员库存图像和词汇产生的结果,表现出可识别的图像拼贴特征。经过不断的提升,萧冰的作品质量和水准可能有所提高,但仍然很难预测未来的人工智能作品能否达到与伟大诗人的作品比肩的水平。从公共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机合作的诗歌创作活动更像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游戏,公众可以通过这种新的文化参与模式进行网上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萧冰可能更接近一个可以丰富公共文化生活的新信使。《人人写诗》中“写诗”的价值也集中在人工智能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特殊文化功能上,并不完全在传统文学作品的层面上。

*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诗人冷爽也表示,作为一项新的实验,人机合作写诗将有助于打破公众对写诗的恐惧,让公众体验到组织写诗语言的乐趣。

作家面临的新挑战

作家韩少功曾引用北宋诗人秦观的一句话:“西窗塔角听潮汐,水上帆轻一点。在清朝的深秋,当它多雾多雨的时候,它离我们很远。白云生独自一人喝醉了,本月初,IBM公司的诗歌写作软件“创作”西津江口出现了一条细绳,天空布满了薄雾。朱庆的白沙很难区分,只有灯光是渔船”被混合在一起,带到一所大学进行测试。30多名文学研究生中的大多数犹豫不决,无法分辨。近年来,淘宝商家推出了“自动写作软件”,这也让有识之士担心文学的原创性。可以说,不仅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和电视剧也面临着人工智能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在未来的不断发展,我们还能区分机器创造和人类创造吗?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人类作家吗?人工智能能产生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吗?

从冷爽的角度来看,诗歌和文学归根到底还是与人的特定经历和情感相关的。杰出诗人的创作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时代和诗歌观念密切相关,这是机器和数据无法替代的。目前,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可能会在未来取代我们现有工作的相当一部分,但高度个性化的记忆和想象仍然难以取代。“人机合作在写诗时可能表现出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源于人类的天赋。”冷霜说。

当我们谈论萧冰的诗写得好不好时,我们可能会忘记一个问题:将来我们是否愿意读诗人萧冰的诗,我们是否愿意读萧冰的小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评论家李敬泽说:“正如我们知道马跑得比我们快一样,我们人类仍然在跑马拉松。汽车和飞机速度很快,我们无法在速度上与它们相比,但是人们的跑步仍然具有非凡的意义。同样,人类对自己的作品也有这样一种内在的认同。因此,人工智能的写作可能非常好,但人类是否有兴趣阅读它仍是一个问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只会让我们醒来,回到我们最初的内心——我为什么要创造呢?”中国青年出版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皮军说,人们想写作的原因是因为人们有这样的需求。对于机器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任务、一个程序或一个例程。

“想象一下,作家将来可能会有小冰作为助手进行创作,但那种创作是例行公事,是对自己重复的。但是作家自己的创作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写套路或重复自己,他必须翻无数个筋斗,比原著高。这样,读者可以看到更好的作品。”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说。

光明日报(04版,2018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