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家称白酒含塑化剂不等于一定有害
新闻1+1于2012年12月14日完成了*版
——“塑化剂”风暴,需要最权威的声音!
节目指南:
说明:测试报告是从哪里来的?茅台、五粮液、洋河梦蓝,增塑剂超标了吗?
声音来源:
袁仁国贵州茅台董事长:白酒的增塑剂不是问题。
说明:谁有权检验第一波九桂酒、第二波茅台、第三波五粮液,谁有权出具报告?
马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增塑剂对人类造成的风险是存在的,但风险不等于危害。
说明:资本市场瞬息万变,真假合谋投机,中国白酒市场,必须依法保护消费者利益。
贵州茅台总工程师王力:公司出厂产品的增塑剂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
说明:新闻1+1关注今天的“塑化剂”风暴,需要最权威的声音!
主持人李·: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看到一幅漫画。一坛酒和幽灵酒被打碎了,酒洒了出来,幽灵出现了。鬼魂的名字是“增塑剂”。结果,塑化剂风暴席卷了整个白酒行业,酒精和茅台首当其冲。就像这些酿酒企业正在努力处理和证明他们的清白一样,就像人们正在从完全不相信变成怀疑一样。昨天,一份涉及11个品种的白酒检测报告再次发布,所有品种都超过了增塑剂标准。这样的风暴将如何吹起,如何平息?今天我们关注这个话题。
说明:茅台、五粮液、洋河11瓶高档白酒塑化剂均超标。这个雪球网是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官方账户吗?他们的11份白酒塑化剂检测报告是从哪里来的?今天,许多媒体都在报道新一轮的增塑剂风暴。整个白酒行业真的有问题吗?谁将是下一个“枪手”?消费者感到震惊,甚至更加困惑。在此之前,茅台已经发布了完全不同的测试报告,所有这些都是合格的。谁的信息更接近事实?
资本市场首先受到影响。今早股市开盘时,首次被塑化剂击中的五粮液和洋河股份暂时停牌。茅台酒开盘后也迅速下跌,整个白酒库存集体下跌。那么这11份破坏性测试报告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中能兴业发布的检测报告中要掩盖检测机构的名称?同时,中能兴业提交测试报告的动机是什么?公共信息显示,中能实业成立于2003年4月,是一家从事上市公司基础研究的机构。今天下午4点,他宣布了购买酒类的地点和发票,并声称公司及其员工没有持有任何多方或控股的酒类股份。然而,记者今天多次联系该公司,但仍未得到回应。
针对新发布的11份检测报告,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他们已首先安排对报告中提到的两种产品进行全面复检,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五粮液发布公告表明,该公司的产品将永远不会含有增塑剂物质,也不会接触塑料产品。经过一天的担忧和质疑,对这三家公司来说,相对好的消息是,茅台在股市收盘时以红色收盘,结束了塑化剂风暴的一周,而五粮液和洋河也在收盘后半天的下午上涨。然而,很明显,面对投资机构不明确、检测动机难以区分、检测报告真假以及各种受此轮影响的葡萄酒公司,塑化剂事件首先应该向消费者解释清楚。
李·:消费者在等待解释,但这样的公开活动已经持续了26天。根据理论,它应该朝着到达底部的方向发展。但是现在越来越混乱了。让我们先看看这场暴风雨有多悲惨。让我们解决它。这件事的发展已经持续了26天零近一个月。尽管股票市场有涨有跌,但真相仍然未知。涉及的企业至少有五家,如茅台、五粮液、酒鬼、洋河,其中都是知名企业。已提交47份报告供检查。当然,他们是*派来的。还有一些个人甚至一些个人不知道详细的身份,多达47人。让我们看看所涉及的测试单元。媒体邀请上海和湖南对酒鬼酒进行检测,发现塑化剂超标。香港的一家实验室是检测机构,称茅台酒超标。随后,茅台主动邀请*和省级进行了论证。不仅没有超标,甚至含量为零,而且北京还有一个分析检测中心,昨天发布了11份检测报告。这是一个需要公平、科学和客观测试的过程。然而,我们看到了两个“确定”的词。这也很奇怪。所有派对的表演是什么?让我们再看一遍。
首先,让我们看看检查员。刚才,他们说确实有“无尽的”个人、媒体、网站,甚至是身份不明的个人。因此,许多官方质量检验机构已被通知暂时不接受酒类检验报告,以防止此事变得越来越混乱。至于这种做法,它是合理和不合理的,至少现在是这样。让我们看看酿酒企业真的在“苦苦应对”这一事实,有些企业否认了这一点,有些企业下定决心要告诉公众我们需要整顿,还有一些企业举办了像茅台这样的大型专题研讨会,希望理清这一过程。再看看专家,专家们真的有“不同意见”。一些人说少量是好的,而另一些人说,长期来看,少量比一次大量更有害。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增塑剂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健康有多大的危害。让我们来看看贸易协会。你为什么这么说?事实上,当事件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可以听到行业协会的声音。酒类协会说实际上有一种增塑剂,这不是问题。后来,人们发现简单的陈述很容易成为公众舆论的目标,所以现在我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前四名显示了这一点,并得到了最后一名的结果。是大众和消费者的粉丝胡虎。它真的是在雾中看花。为什么知道真相这么难?我们继续理解。
说明:塑化剂风波并没有随着酒鬼酒的整顿而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白酒市场更大范围的塑化剂风波,涉及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贵州茅台。
11月底,一位名叫“水晶皇帝”的网民声称,他曾将两瓶53度的天妃茅台送到一家香港机构进行检测。他这样做是因为他不能等待茅台在增塑剂问题上的立场。从接下来的11月27日到12月6日,我们看到茅台的股价从219元下跌到194元,跌幅为12%。
图片提示:(2012年12月12日新闻)
主持人:12月7日,茅台公司首次就此事公开回应,表示经过自查和机构检测,茅台的出厂产品增塑剂指标符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限量要求。
说明:然而,12月9日,网民“水晶皇帝”公布了检测数据,称茅台酒的增塑剂通过了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制定的标准。受此消息影响,茅台的a股市场立即停牌一天。次日,茅台公司再次宣布其产品符合相关要求,并附上国家、地方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其产品的检验报告。然而,这一事件无法平息。12月12日,茅台酒厂的一场媒体见面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会议聚集了贵州茅台酒行业协会的领导和特邀专家。媒体将此次会议解读为茅台试图通过正式和权威的渠道抵御激烈的增塑剂风暴。
袁仁国贵州茅台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有人想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将一个非问题放大为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制造公众恐慌,攻击中国白酒行业,损害投资者利益,从中渔利。
说明:针对最近茅台股价持续下跌,许多网民认为袁仁国的声明是一个难以证明的阴谋论。在新闻发布会上,袁仁国还提到了爆炸的源头“水晶之王”。
袁仁国:我想在这里说,我首先要感谢这个化名“水晶皇帝”。为什么?正是他给我们敲响了中国白酒行业的警钟,使我国白酒行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这将更好地促进我国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要感谢他。
说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贵州茅台总工程师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力:公司在运营平台和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大力建设食品安全监控平台,对原辅料接触白酒的器皿和产品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根据公司自查结果和与权威检测机构的对比,公司出厂产品的增塑剂指标标准符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限量要求。
说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勇也在会上就白酒增塑剂的安全风险做了发言。
马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危害风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目前的公众理解被一些酒宣传增塑剂的方式所误导,认为如果在你的酒里检测到增塑剂,它肯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误解。
说明:然而,与马勇的观点相比,北京大学教授李克吉的言论使他成为众矢之的。增塑剂本身的标准是不科学的。三聚氰胺基本上是一种无毒物质。如果成人继续饮用,他们不会伤害人体。人类已经几百万年没有灭绝了。这表明人类有很强的解毒能力。这些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观点在媒体报道后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
李:这也是一份测试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公众的心态是不同的。一份是茅台酒领导的官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其不含或含有较少的增塑剂。一个是未知发送者和未知检测机构的增塑剂检测报告。人们似乎更喜欢相信有负面信息的人。如果说这种以茅台酒为首的检测没有可信度,那么为什么有官方背景的检测机构不能获得人们的充分信任呢?我们在这里连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韩北忠。韩院长,您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韩贝忠:您好,主持人。
李:现在已经26天了。我想你也在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你认为最缺乏的是什么?
韩贝忠:最缺乏的是,我认为我们的一些或大部分酒类产品都检测到了增塑剂,这可能会令人困惑或遗憾,但我认为增塑剂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是有害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否安全是两码事。我们知道我们每天吃很多食物,对吧,例如,一些食物可能含有有害微生物,但它只需要低于极限指数。我们吃的这些食物不会引起疾病。我们的一些白酒含有增塑剂也是事实,但是饮用含有微量增塑剂的白酒肯定有害吗?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回答这个问题。
李:刚才你发表意见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压力。因为当你说它不一定意味着它是有害的,如果它被网民提取,你很可能会受到批评。你有压力吗?
韩贝忠:我当然有压力,但事实上这是我们为食品安全所做的,这是事实。
李: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所谓的超标标准指的是什么标准。你可能对此非常熟悉。我们在屏幕上输入这个标准。观众自己认为这是卫生部第551号文件。每公斤塑化剂标准的含量应该是多少?你认为这可以作为白酒行业的参考标准吗?
韩贝忠: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标准,因为这份文件是卫生部为了查处去年*塑化剂事件后非法添加塑化剂而发出的一封信。它规定邻苯二甲酸的最高限量为0.3毫克/千克。因此,我认为白酒中增塑剂的限量应该说没有标准,所以根据目前报道的检测限量,我认为不可能确定白酒中的增塑剂是否超标,所以我认为“超标”一词不一定准确。
李:中国白酒增塑剂现在有国家标准吗?
韩贝忠:这个标准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制定。首先,我们将看看是否有必要制定这个标准。因为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食品种类很多,因素也很多,不可能为每一件事情都制定标准,也不可能说制定的标准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这是第一次。第二,即使我们认为有必要制定标准,我们也知道制定标准需要很长时间,这需要科学家们一起传递剂量-反应关系。我们称之为风险评估等等。最后,我们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李:好的,谢谢韩院长。
这需要一段时间,但现在不仅公众,而且酒类公司都等不起了。他们说现在依靠酒类公司来证明他们的清白是非常软弱的。他们期待着官方的声音,但这个声音似乎还没有被听到。
说明:以茅台为代表的整个白酒行业在九桂酒中增塑剂超标后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来自私营部门的报道、酒类企业的回应、该协会的声明以及公众的疑虑,当不同的力量一个接一个地加入这场争斗时,一些媒体形容中国的白酒产业链在颤抖。在这场混乱中,人们期待一个可信的结论和详细的调查来了解真相。
图片提示:(2012年12月12日新闻)
主持人:最近,增塑剂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关注。在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表示,*塑化剂事件发生后,相关监管部门立即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督检查。卫生部负责监测食品安全风险,并安排监测这方面的关键食品。
说明:虽然在前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普遍关注白酒塑化剂的含量是否会有单独的标准,但卫生部相关人员回应称,目前尚未确定,也没有时间表。现在,我们能找到的唯一标准是2011年6月卫生部发布的一封信,信中卫生部办公厅的官员宣布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最大残留。该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毫克/千克,但它是否适用于白酒?卫生部没有做出积极回应。这种缺乏标准或标准模糊也意味着没有超标和违法的标准,这也使得白酒增塑剂的检测处于尴尬的境地。今年11月21日,湖南省质检总局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DBP的最高检测值为1.04毫克/千克。但是,由于缺乏标准,湖南省质检总局只能督促企业找出原因,认真整改。同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接受新华社采访的形式向公众通报了白酒中添加增塑剂的情况。
图片提示:(2012年11月21日新闻)
主持人:经过调查,没有发现有人故意在白酒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物质。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白酒生产、储存和运输中使用的塑料容器、管道、密封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迁移和环境影响。
说明:关于白酒中增塑剂的可能来源,相关部门在采访中表示,要求企业认真查找可能导致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原因,并从源头上及时整改,包括采取调整工艺设备、更换接触材料和产品包装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在酒鬼酒检测出塑化剂后,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已部署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媒体和公众仍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12月11日上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召开国内领先企业董事长级会议,要求企业汇报防止增塑剂渗透的措施。有消息称,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等龙头企业在内的国内一、二线白酒企业负责人都出席了会议。但是,白酒增塑剂的问题有多严重,已经或将要采取什么对策?公众仍然是未知的。
李·:食品安全的警报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响起。其信息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人们最需要的不是来自道德制高点的口头批评,也不是相互推诿的过程。他们更需要的是真相。只有真相才能平息这场风暴。然而,事实就像沙漠中的一滴水,珍贵,甚至稍纵即逝。这怎么可能发生?我们来接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和王教授。你认为在这样的事件中,我们为什么期待官方的声音来得这么晚?
汪玉凯国立行政学院教授:我认为有几个可能的原因。首先,塑化剂的问题在过去并没有暴露出来,人们对此仍然知之甚少,*在这方面也不是很警惕。因此,据说事件发生后,*可能无法迅速回应公众和社会。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过去在制订食物及药物安全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制订酒类标准,所以这些原因可能导致事件发生后,我们的*似乎没有对社会作出迅速的回应,作出迅速的回应,引起公众的怀疑。我认为这些原因可能是最重要的。
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经常发生的空缺呢?
汪玉凯:我认为这就是说,这是对我国*食品和药品安全可信度的一次巨大考验。我认为这个问题出现后,*应该尽快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快速研究,并提出一些工作方案。这对这件事有影响。白酒的现状如何,最关键的问题和一些企业发布的信息有多真实?如果这些最重要的东西不能及时回馈社会,我认为市民质疑*的声音不会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应该说还有更大的改革和改善空间,应该积极回馈市民这种要求和反思。
李·:你认为公众几乎不接受企业的这种反应吗?
汪玉凯:关键是几种声音共存。行业协会说行业协会,企业说企业,专家说专家,公众提问。各种各样的声音应该说是相距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出面,我认为是很难做到的。正是在这些多重声音的过程中,需要*的权威声音,而权威机构可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只有这样,局势才能平静下来,我们的民族品牌,酒,才能得到保护。
李:好的,谢谢王教授的意见。
现在,当食品安全事件出现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循环。事情出来了,公众担心了,媒体批评了又批评了,企业也在努力应对,公众舆论利用了这种情况,然后慢慢地回到平庸,等待下一个事件再次发生。一个正常的循环应该是当事件发生时,主管当局立即介入并领导调查,做所有应该做的事情。事实上,此时产品可以下架,企业可以倒闭,但监管当局是铁腕企业,这是信心的最终保证。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