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梦回茗蕙是谁?茗蕙嫁给谁了历史原型是谁?

科普小知识2022-02-07 09:56:44
...

《梦回》当中,茗薇作为女主角,自然是会受到很多关注的,而茗蕙的名字和茗薇很接近,她们应该是姐妹的关系。的确茗蕙就是茗薇的姐姐,在剧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么茗蕙在剧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茗蕙最后到底嫁给谁了,她喜欢谁是否如愿和自己最喜欢的人在一起了?茗蕙有历史原型吗?

梦回茗蕙是谁?茗蕙嫁给谁了历史原型是谁?

1.茗蕙是谁

机智可爱的“茗薇”和甜憨霸道的“十三阿哥”不停打情骂俏、情话互撩,欢喜冤家的相处模式笑料不断;禁欲冷面的“十四阿哥”与腹黑心机的“茗蕙”相爱相杀、甜虐交织,势均力敌的两个人在情感上左右拉锯。两对cp在此版预告中甜度满分,让网友大呼“甜到炸成烟花!”“这都什么神仙cp,磕死我了!”

无论是茗薇和十三星空下怦然的对视、背后抱甜蜜教射箭的画面,还是茗薇与十四步步紧逼的壁咚、男友力max的公主抱的镜头,还是十三阿哥与十四阿哥之间惺惺相惜的兄弟情,抑或是茗薇与茗蕙之间相互对峙的关系。都让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四人随意组合,我都可以!”“我怎么又磕到了!”总之四人的关系脉络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进一步刷新了观众对该剧集的期待值。

随定档预告曝光的还有一组甜度超标的定档海报,海报中茗薇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十三阿哥,十三阿哥的眼神也是万般柔情,甜蜜氛围快要破屏而出;另一张海报中,十四阿哥和茗蕙同样甜度爆表,十四阿哥阖眼温柔的轻吻茗蕙的额头,茗蕙一脸的幸福感,可谓情意绵长。此组海报的释出,更是花式撩拨观众的少女心。

除了高甜剧情引人关注之外,演员的表现也收获了不少关注。新生代演员元气出镜,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李兰迪的鬼马,王安宇的帅气,辛云来的内敛、孙安可的冷艳等,演员本身的特色与剧中角色的人设有着极高的契合度。

梦回茗蕙是谁?茗蕙嫁给谁了历史原型是谁?

2.茗蕙扮演者

孙安可(原名张晓唯),1998年2月2日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16年2月,孙安可主演的现代惊悚喜剧片《衰鬼记》上线播映,而这也是她的电影处女作;随后,她还出演了古装喜剧《七黄五狼黑之神机秘策》,并在剧中饰演了虽然性格挑剔,内心却温柔善良的幽门圣女惊鸿;而其出演的现代都市剧《陈二狗的妖孽人生》也于同年播出。

2017年,孙安可主演的都市校园剧《恶魔少爷别吻我》上线播出,她在剧中饰演的是性格跋扈,敢爱敢恨,且做事动机十分简单的美丽富家娇娇女莫昕薇,而该剧也是其首次担任主演的影视作品。

2018年,孙安可与众多艺人共同出演了蒋家骏执导的金庸武侠剧《倚天屠龙记》,其在剧中饰演杨不悔,容貌俏丽,性格灵动而坚毅,且拥有超脱世俗的精神和几分侠女气质;同年,她还主演了清装宫廷剧《梦回大清》。

2019年,出演未来科幻剧《你好,安怡》。

梦回茗蕙是谁?茗蕙嫁给谁了历史原型是谁?

3.茗蕙有历史原型吗

茗蕙是茗薇的姐姐,最后应该是嫁给了爱新觉罗·胤禵,也就是十四阿哥。那她的历史原型应该就是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

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胤禵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其却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重要的一员,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将胤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5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

人物性格

西征期间讨论军队进藏事宜时,议政大臣商议胤禵应该留在相对安全的大后方,估计是害怕胤禵有任何闪失,承担不起。胤禵对此很不满,于是胤禵力排议政大臣所议,坚决的向康熙提出要么派遣他亲自领兵进藏,要么前往木鲁乌苏亲自保证进藏军队的后援,康熙对此很赞赏。

西征未出师前,胤禵已经开始检查各项军务状况,参劾了一名官员。后蒲到西宁,胤禵便立即着手整顿军务军纪,根据沿途所获信息,调查各要员失职情况,随即参劾了三名官员。(后来其中两人被康熙革职锁禁了),这说明胤禵是个十分果断,雷厉风行的人。

胤禵虽然十分有主见,但是也很善于听取有益的建议。藏语文献《户口册与历史》里曾提到他听取了投奔清军的,更了解当地情况的第巴阿尔布巴的建议,及时的修改了军事行动方案。(可参考《阿尔布巴阐述平定准噶尔之战》一文)

胤禵在与呼毕勒汗交往的时候,不卑不亢,谦和礼让,他谦逊的言谈举止与不凡气度,赢得了呼毕勒罕的尊敬。通过一次次接触与交往,他与呼毕勒罕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小呼毕勒罕对清王朝也更加恭顺,这对于清朝团结青海蒙古王公,使他们协助清军入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康熙交办的无论巨细的事情,胤禵均良好完成,康熙时不时在奏折中加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