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苏绣

科普小知识2021-08-30 10:18:45
...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与湘绣、蜀绣、粤绣并列中国四大名绣,以精细、雅洁著称。最基本的花线由天然蚕丝制成,一根细如发丝的花线,还可劈成数十份。苏绣细致入微,例如鱼尾便可用一根花线的六十四分之一绣制,以显鱼尾之轻盈。由于材料天然蚕丝线资源的稀缺以及纯手工苏绣的唯一性,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看中这一市场,收藏价值更是屡屡攀高。

中文名:苏绣

外文名:SuEmbroidery

类别:民间美术

非遗传承人:李娥瑛、顾文霞

示范基地:苏州镇湖刺绣艺术馆

生产基地: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

绣料技艺:苏州花线制作技艺

1、历史沿革

起源


苏绣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代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杭州等地。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

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

古代发展

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乌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刺绣佳作,皆名垂一时。

清末至*


沈寿耶稣像

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刺绣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艺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太平洋国际傅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

沈寿的"仿真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刺绣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其时著名艺人还有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她们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公元1911)、"*一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公元1915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公元1930年)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三十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绣工科主任杨守玉,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

新中国时期

自20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苏绣艺人创作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刺绣研究机构或工厂,使刺绣艺人安心专致研究和创作。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

改革开放以后,刺绣业的集体成分开始向私有化过渡。民营企业、民间绣庄时有开设,方兴未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任嘒闲、蒋雪英也开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苏州近郊,仍然活跃着几万名绣娘。东渚镇苏绣民营企业的和服、韩服的加工量,已分别占有日本、韩国的较大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和服、韩服加工出口基地。镇湖镇总人口为1.9万人,从事刺绣、裱绣、绣框制作的从业人员就有1.1万人,一条街上开出了二百八十多家绣庄,还出现了姚建萍、薛金娣、姚慧芬、姚惠琴、卢福英、邹英姿等一批能绣制高档精品的后起之秀,在各项博览会和工艺品评比中摘金夺银。

2、艺术类别


单面绣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截至21世纪初为止,苏绣教程里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如今的四五十种。

苏绣按用途分可分为:装饰类(单面绣、双面绣)实用类(手帕、荷包)。

苏绣按观感分可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两类。

苏绣针法至近代分为:乱针绣与平绣两大类。

单面绣

又名:苏绣单面绣、一面光

介绍:所谓单面绣,就是在一块苏绣底料上,绣出单面图像,可以是花草、人物、动物、写真之类,背面装裱画版,外加中式或西洋画框,单面绣一般悬挂于墙上,图案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单面绣的特点是做工精致,由于价格适中,性价比非常之高,因此相对于双面绣比较,更受大众喜爱,市场占有率极高。

“软裱”是单面绣的裱法之一,不带画框、玻璃和背版,依然有款有型,更便于携带。

双面绣


双面绣

又名:苏绣双面绣、两面光

分类:普通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

所谓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在中国苏绣艺术中,双面绣是它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集中体现了苏绣的技艺水平。如今的双面绣已发展为双面异色、异形、异针的“三异绣”,把双异绣技术发展到神奇莫测的境界。绣制“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技艺的难度就更高了,除了双面绣的一般要求外,还要照顾到双面针脚、丝缕,做到两面色彩互不影响,针迹点滴不露,使两面异色分明,天衣无缝。

吴县苏绣艺人制作有酷似雕塑的双面异色的立体绣,其代表作《云龙腾飞》,用含金和银的金线、银线与真丝花线,一面绣成腾飞的金龙,另一面则为银龙。蒸腾的云霞,闪闪的群星,火红的宝珠,都突兀在绣面上。既是绣品,又似雕塑,双面绣高超绝伦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本地绣

产于江苏省苏州(苏南),比邻上海。并不能说只要是苏州商家所经营的都能称作苏州刺绣,正宗的苏州刺绣应隶属“本地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苏州本地人绣制的作品。绣工均属于当地人,产品细腻光泽,色彩过渡搭配协调,绣线劈丝,价格适中。

苏北绣

产于江苏省盐城、淮安一带(苏北),苏州当地人称之苏北绣、江北绣。价格非常低,但做工也极差,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或一绒半绣,谈不上艺术,涂鸦而已,不登大雅之堂。最经典的成名作品有“黄金大道”、“红枫”,除此之外,无论是做工还是销售价,都难以提升。近些年,苏北绣搅局苏绣市场,冒充苏绣、以次充好之事频频发生。但客观的说,苏北绣对压制本地绣价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宝应绣

产于江苏省扬州宝应(苏中),色彩丰富立体感强,但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绣,即一根线直接绣。因此远观或看照片,感觉立体效果尚可,近看却颇粗糙,不耐人回味。风景、人物乱针绣是其强项,但人物的脸部绣制(开相)等细腻的工作,还是交付技高一筹的苏州本地人完成,此外宝应绣的价格也偏高,国内市场难以接

水路指刺绣日用品纹样交接与重叠处,所空留的一线绣地,其作用是分清前后层次。水路要求空得齐、匀,绣时要先绣迭在上画完整的花样(让水路留在下面的花样上),再绣下面的花样。边要绣得平、齐、均匀,才能保证使花样轮廓正确、齐整。

3、工艺特点


苏绣

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苏绣是最擅长吸取其他艺术精华的品种,它的图案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题材,一般以蓝、绿为主色调,体现清雅、幽静的效果。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从静若处子到动如脱兔,苏绣呈现的无不是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内涵。而这些美轮美奂的苏绣都是在上千年的历史间空中,由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

苏绣的特点主要是精细雅洁,精,就是它针法很细,它一根丝线可以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四十分之一;雅,主要体现在色彩,色彩文雅。

俗话说:“一笔千线”。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而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用了一二百种颜色。因此,一般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3至5个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有时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当然,这样精制而成的苏绣艺术品自然是人们争相珍藏的重点。1915年在*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的苏绣《耶稣像》,当时售价高达就高达一万三千美金。

4、针法技艺

直绣


苏绣

1、直针: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比,边口齐整。配色是一个单位一种色线,没有和色。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成铺针加刻的针法了。

2、缠针:是用斜行的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有这边起针到那边落针,方向是一致的。

盘针

盘针是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其中切针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1、切针:也叫"刺针"。针与针相连而刺,第二针须接第一针的原眼起针,针迹要细如鱼籽,所谓"一芝麻三针",就在于此。

2、接针:直针线条可以拉长,但因太长线松而会抛起。切针可以延长线条,但会露出针脚。

3、滚针: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

4、旋针:是用接针或者滚针的方法盘旋而绣的一种针法。绣的时候,顺着形体徊旋的纹路用短针盘针,匀密而不露针脚。

套针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园顾绣,清带的沈寿时,就进一步发展了。

1、单套:又名平套。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口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许……;其后,依此类推。

2、双套:双套的绣法与单套的绣法相同,只是比单套套得深,批数短。它以第四批和第一批相接,即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三处,第三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二处,第四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一处。

3、木梳套:其绣法和单套相同,但比单套松稀。它是在第一批出边后,第二批在第一批一半处落针的,每隔一线套一针,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尾的一厘许,在第二批留下的空隙中夹入。

4、集套:其绣法也如单套,但外口的第一批针多,绣一批少一批针数,批批藏短针。绣到最后,周围的线路全集中在一个眼中,一批一批相覆,犹如单套。

5、偏毛套:是绣鸟毛的套法,也就是绣片毛的套法。其方法市:根据片毛的纹路进行套绣,套法和双套相同,只是线条略有长短。因此,也有人称它为"长短套"。

6、活毛套:是绣走兽用的针法。其套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平绣三针,然后在第三针上加上一针交叉针。这种绣法有一定规律,都是一组一组绣上去的。第二种是里面紧,外面带有放射形,由外向内绣,第二批套上的线覆在前一批的一半处落针,按照动物的形状转势。也有用两种绣法一起绣的。

擞和针


苏绣

有称长短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

抢针

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

平针

1、平针: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回旋填满,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2、钉线:钉线是一种特制的细色线代替金线的绣法。这种色线叫棕线,也叫包根线。其绣法和平金相仿,因为它的线色多,能绣的物体也比平金广得多。

散错针

它以多种针法变化运用,达到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形体逼真。

1、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

2、虚实针:是虚、实并用、以实形虚的针法。

3、乱针:乱针是杨守玉先生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创造的绣法。这种针法是不规则地用针用线,用长短色线交叉重叠成形,先以混合色线为底,再叉叠其他色线,根据底色来调和,叉叠次数不拘,直到形似为止。

编绣

它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它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桃花、绒线绣等。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

1、戳纱:也叫穿纱,早就流行,是由直针直接变化来的。

2、打点:也叫斜一丝和一丝串,是一种扣绕法的戳纱。打点的绣法是:以三丝罗为地,用线在罗的十字纹上扣一针。但也可以用纱或比较粗的布为地。

3、铺绒:又叫别绒或瘪绒,也就是挑花,它和戳纱的编织法类似。其绣法:先在准备挑花的界内,用白生丝做经线,每丝相距半分或三分之一分、四分之一分,排列必须十分均匀。

4、网绣:网绣的绣法和其它绣法不同,是用网状组织的形状来做绣的图样的,用并行线与另一组并行线交叉成的各种形状。网绣是一种古老的绣法。过去流行在农村时,人们多半用它来绣围裙、鞋边、衣边、带头等。

5、夹锦:这种绣法不同于网绣,有空眼,而且是填满的。它可以在果实之类的图样内织出多种图案纹样。

6、十字挑花:又叫拉梭。这种挑花与戳纱中的扣绕法相似。不过,扣绕法是斜一丝,而十字挑花是扣十字,用无数十字鳞列组成各种土图案。

7、绒线绣:也和戳纱中的扣绕法相似。它以粗麻布为地,以毛绒线代替花线。因为毛绒线色不易褪,反光比花线小,所以它具有独特风格。

饶绣

这是一种针线相绕、扣结成绣的针法。打籽、拉锁子、扣绣、辫子股和鸡毛针,都属于这一类。

1、打籽:它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可以用它绣花蕊,也可以独立地绣图案画。

2、拉锁子:又叫打倒籽,用这种针法绣出的绣品精致而又坚固,受小磨察也不会损坏。用它来绣日用品中的意造纹样、尊碟盘盂及架棚只类的纹样也整齐美观。

3、扣绣:扣绣的针法原来是用来扣边的,所以过去称它为"锁边"。近代流行很广的扣花就是应用这种方法。它可以扣出各种图案,而且有多种扣法。

4、辫子股:这是古代最早采用的针法之一。其绣法是;第一针由底向上做起,第二针在第一针那里穿起戳下,把线留在上面,针尖向前约一分的地方穿起,套在线圈内收紧线,就成了一个线圈,然后继续套扣成一辫子股。

5、鸡毛针:这种针法是用来绣制日用品上的图案的针法。绣长形的花卉叶或长形羽毛等都可以采用这种针法。

十、施针:施针是加于他针的针法。这种针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并,活而不滞,参差而不齐。

辅助针


苏绣

这类针法不是独立绣形体的针法,而是为了增强所绣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动性所采用的辅助性针法。归入这一类的针法有:辅针、扎针、刻鳞针等。

1、辅针:在需要用施针、刻鳞珍时,先用长直针刺绣,使之满如平绣,这就是辅针。

2、扎针:扎针适宜绣鹤、鹭、一面、鹰、鸡、鸦、鹊之类的鸟爪。绣时,先用直针,再把横针加在直针上面,如同扎物,最后扎成鸟爪的纹。

3、刻鳞针:它是绣制有鳞状形象的针法。如扎鳞、抢鳞、叠鳞、施鳞等种。

变体绣

刺绣中,有一些借助于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艺方法,使常规刺绣发生变化的特殊绣法,就是变体绣,其中包括染绣、补画绣、借色绣、高绣、摘绫和剪绒等。

1、染绣:元代绣品中的人物、花鸟多用墨描眉目,以画代绣。染绣的方法,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2、借色绣:这是绣、画并行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借绣面画稿的着色以助匀密。另一种是廉绣,即在画好的绣面上,顺着画的笔势,用稀稀的线条绣在上面,以表现光彩。还有一种借绣底的颜色以减少刺绣工时的方法。

3、补画绣:这也是一种画、绣并行的方法。但它只绣画面的一小部分形象或者绣其中的主要部分或点缀品。

4、高绣:其特征是使所绣物体的一部分高起,使所绣形象的立体感增强。

5、摘绫:以薄绫摘成花朵,而另用线缀在绣片上。

6、剪绒:这种方法原是西洋绣法。因为简便,容易学会,所以民间常用它来绣儿童的围涎、枕套之类。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绣制艺术品。

5、工序流程

准备工作


苏绣

首先要将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工具准备好:

要准备的材料有——底稿、底料、花线(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绑线、连绑线、胶皮线;工具有——绷框(市场上有卖)、站架(市场上有卖)、手扶板、剪刀、羊毛针、绣花针、卷尺。

别看需要的材料工具不多,但如何选择好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选择底料

刺绣的原材料有3大类:绸缎类、棉布类、化纤类。细分起来主要有绫、罗、绸、缎、绢、纺、葛等。其中尼龙绢薄如蝉翼,透明坚韧,弹性好、牢度强,不易折皱,是制作双面绣的最佳底料。

制作底稿

底稿是将图案通过专业打印机喷绘打印到丝绸布上的成品,它是绣品的模板。苏绣底稿的来源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为苏绣而作的画稿;另一种是选自名家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照片等。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也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自己设计好的图案,到专门的打印店打印出来。

绣花线

苏绣对绣花线的要求比较严格,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要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颜色,挑选色泽鲜艳、有光泽、粗细均匀的线。2011年,苏州花线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绑线连绑线

这两种线用普通的家庭用线即可,提醒注意的是,通常都会选择比较粗的棉麻线来做绑线,而连绑线用普通缝衣服的线即可。

刺绣

刺绣是一种长时间坐着操作的安静的劳动,又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通常,一件普通30厘米规格的绣品就要用半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对刺绣者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刺绣者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艺术修养,还要懂得一些基本画理,同时,还要有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和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精神。

6、国际交流


APEC“新中装”的绣制

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苏州刺绣成为联结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1956年开始,苏绣艺人顾文霞、徐志慧、周巽先、钱漱渝、柳金燕等先后到英国、瑞士、德国、前苏联等国现场表演刺绣艺术。每年到苏州参观刺绣艺人操作和观赏作品的五洲宾客也约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

苏绣被美誉为“有生命的静物”、“东方的艺术明珠”。同时,近百次为国礼馈赠国外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朝鲜*主义人民*金日成主席、法国蓬皮杜总统、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日本中曾根首相等都曾因得到精湛的苏绣艺术品而欣喜,如2001年由苏州绣娘薛金娣绣制的《松鹤长春图》由上海交大演出中心转送给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作品先后在一百多个国家展出。苏州刺绣厂为维护苏绣的传承制定了“苏绣精品标准”。

7、苏绣名家


沈寿

1,沈寿:原名云芝,女,生于苏州城内海红坊。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像》作国礼赠给意大利,《耶稣像》参加美国*“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2,余觉:名兆熊,字冰臣,晚署石湖老人。浙江绍兴人。寓居苏州擅书画,与沈寿结婚后,专心设计绣稿,夫画妻绣,配合默契。与妻沈寿同去日本考察,共创仿真绣。曾任清廷农工商部绣工科总经理。在苏州创办“福寿夫妇绣品公司”。

3,沈立:字鹤一,沈寿胞姊,曾在清廷农工商部绣工精美包装网科、南通女红传习所教习,代表作品有《观音大士像》等。

4,徐志勤:原名俞志勤,俞慧瑛。清末苏州东渚人。作品仿沈南《松鹤中堂》获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优等奖。并综合运用前人多种针法,绣成贺慈禧大寿的《八仙上寿图》。

5,丁渭琦:苏州蠡墅人,1904年与丈夫顾聘儒合办私立“武陵女塾”,直至1937年停办。她和学生的作品曾在南洋劝业会、江苏省地方物品展览会获奖,1934年曾绣《英国皇后像》。

6,金静芬:沈寿高足,她的刺绣作品曾在南洋劝业会、美国*“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金奖。1958年曾任苏州刺绣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有《鲁迅像》、《听琴》等。

7,朱凤:原名寿臣,字瑞成,女。原籍常熟。代表作品有《敦煌供养人像》、《博古图》、《北海》等。著有《中国刺绣技法研究》、《苏绣》。

8,杨羡九:苏州光福人,设计的《松鹤同春图》,曾在美国*赛会展出。*生活贫困,解放后在吴县刺绣生产合作社工作。

9,王松林:苏州光福人。自幼去沪学画刺绣图案,遂终身为业。曾参加《苏州刺绣图案》、《日用苏绣图案》的编绘。

10,柳炳元:苏州人。自幼去沪学画刺绣图案。后回苏州自设作坊。编绘《苏州刺绣图案》、《苏绣传统图案》、《苏绣图案》等出版。

为表彰能工巧匠在工艺美术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国务院自1991年起,先后授予苏州刺绣界的徐绍青、顾文霞、周爱珍、周巽先等四人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批准的*特殊津贴。徐绍青、李娥瑛、顾文霞、任嘒闲、周巽先、殷濂君、周爱珍、蒋雪等8人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

8、产业发展


苏绣艺人

21世纪初,苏绣制品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正在快速走向市场。苏绣的市场化激活了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批有志于苏绣艺术发扬光大和苏绣产业发展壮大的有识之士,正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苏绣技艺的创新提高和苏绣市场的培育开拓。各级*和行业协会也对苏绣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对苏绣给予了如同园林、昆剧遗产一样的保护和开发,并将之作为苏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其发展。

苏绣,在苏州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部分地区的生产、销售规模已非常之大,并形成了创作、绣制、营销专业分工的产业链,如苏州的镇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刺绣之乡。苏绣,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正在阔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苏绣在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一是边际效益下降,从业人员减少。一幅苏绣精品一般要绣上几月甚至半年一载,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而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绣工,则需要几年、十几年的学艺、从艺生涯。苏州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令人目不暇顾,年轻姑娘大多报考入学、务工经商,从劳动成本与经济效益的比较出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不大愿意从事这种费时慢作的苦活,一些年龄大一些的绣娘也靠动迁补偿的房产出租获收而放弃了刺绣这一行当。刺绣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艺人才的后继乏人,已成为苏绣业发展尤其是精品市场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是绣品良莠不齐,购者难辨优劣。绣品市场上虽不乏精品佳作,但为了降低劳动成本,扩大生产批量,从市场竞争中获利,不少绣工粗制滥造,将质次、价贱、量大的低档绣品投放市场。甚至,大量的绣品是先在布上用电脑打上一层画片底色,然后再在上面拉上粗粗的丝线,售价低的只有二、三十元,而且还连同镜框和包装了。这种所谓的刺绣已失去了刺绣的真实涵意和应有的艺术价值。作为国内外非专业的大众消费者,由于不懂得刺绣的技艺知识,对绣品难辨优劣真伪,价格不菲的精优绣品其市场出路自然受到冲击和影响。

三是传技渠道封闭,影响技艺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刺绣业的一大特点。过去,绣女们从小耳濡目染,母女、婆媳、姐妹、妯娌、邻里亲戚之间口传手授,从依样临摹到心有所悟、独立制作,成为刺绣历史上的主要传播渠道。近代,虽然出现了手工作坊式的绣庄,但各绣庄之间相互*,极少切磋技艺,绣女们为了生计,一靠偷学、二靠悟性以掌握技艺。今天,虽然组织形式已由企业、研究所、大师室所替代,但技艺传播方式却仍囿于原有封闭的组织结构,这就使得苏绣技艺的传承、创新、提升受到一定影响。

9、遗产保护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绣一直是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对工艺美术史、民俗学和女性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绣花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在此情势下苏绣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拥有高超技艺的苏绣传承人和高品质的苏绣艺术品越来越少,苏绣正面临着有序传承的危机,亟待抢救、保护。

2007年9月,中国刺绣艺术馆在苏州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苏绣、粤绣、蜀绣、湘绣等全国各地绣种的刺绣精品,体验名绣之间不同的艺术魅力,而且能够品味刺绣名人绣品独特的艺术风采和审美情趣。这为中国传统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上一篇:名士

下一篇:维蕾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