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陶渊明墓

科普小知识2022-04-21 11:00:16
...

陶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9月15与世长辞,他死后,后人称之为“靖节”。故他的墓亦称靖节墓。

1、景点简介

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

陶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9月15与世长辞。他死后,后人称之为“靖节”。故他的墓亦称靖节墓。

2、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东晋诗人。字元亮,后更名陶潜。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父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因父早逝,家道中落。陶渊明年轻时做过参军、州祭酒一类小官,东晋义熙元年(405年),任彭泽县令。任职仅80余日,因不满朝廷腐败,“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挂冠归隐,躬耕自资。晋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去世后,亲友们送给他一个谥号“靖节”。现存遗迹有陶宅,醉石、濯缨池、归去来馆等。现存诗作125首,以《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最为著名。


陶渊明墓一景

陶渊明归隐后,尽情领略庐山大自然界的美景,执着追求生活的真谤,躬耕自食,但最后还是在贫困潦倒之中,结束了他的一生,他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公元427年)9月15日与世长辞,走完了他63年的人生道路。

3、陶渊明墓概况

在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沙河镇,距原陶渊明祠址仅百余米。从祠至墓地的砖阶沿山坡盘旋而上。墓坐北朝地,长7.9米,宽4.1米,高1.62米,外壳为长形拱顶砖石结构。墓碑首横刻“清风高节”,中间直刻“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有《五柳先生传》、《墓志》二碑,右有《归去来辞》及勒碑人姓氏、年月。该墓系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重建。

4、靖节墓由来

陶渊明死后,后人称之为“靖节”,他的墓葬称靖节墓。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每年菊月来临,黄花遍野;墟里的依依烟幕,笼罩着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


陶渊明墓碑刻

陶墓所以选址在这里,是根据他的“遗愿”选定的。他在临终之年的《挽歌》中说:“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焦尧。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面阳山正符合“远离城郊,荒无人烟”的境况,“葬于中野”“足以安魂”。

5、靖节墓墓志

靖节墓,坐北朝南,长7.55米、宽4.1米、高1.62米,外壳为椭圆拱顶,砖石结构。墓碑为三块碑石组成,并配以石柱,形如“山”碑头。中间碑石高1。3米、宽0。9米,碑上额镌“清风高节”四字,额下刻“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字样。石刻《归去来兮辞》,左刻墓志:

我祖生居东晋,讳潜乃字渊明。谥为靖节徵士,五柳先生贤声。太守敏公之子。桓公侃祖之孙。五子俱皆贤士,支分派别演庆。惟佟世居星渚,子孙衣冠鼎盛。公自彭泽解组,富贵视若浮云。安居柴桑栗,松菊琴书寓情。睹其清风高节,卓然超俗离群。此处大节无亏,直居细引亦谨。宅下五柳虽旧,篱边三径犹新。于今芳型未艾,历代祀典崇钦。佳城卜葬面阳,千载犹沐褒赠。原置薄产供祭,不期元末兵争,祭田被军混占,坟茔亦隐其形,幸我嫡姐琼享,极力匍奏帝庭,正德八年断复,田地山场始定,叨蒙恩救承祀,每岁春秋荐馨,迄今四十七代,碑铭将朽欲更,通族散处异地,将近族经鸣,聊捐些微之费,勒石建碑重兴。愿我子孙世守,万代福禄遐龄。

两边石碑均高1米,宽0。46米。左碑刻,《五柳先生传》及诗赞;右碑刻有陶氏后裔居住地及立碑者。墓系明正德年间重修。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及1962年,均进行过较大的维修,现保存沿好,已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护栏围合,墓周苍松环绕。墓下新建有四柱三门石碑坊,中间门楣上镌着“清风高节”四字。沿中门数十级台阶可登墓区。整个墓体,坡度缓和,四面斜收,显得稳重而壮观,隐隐透露着诗人的高风亮节,“大济苍生”的气息。明朝状元罗洪先,一生清廉正直,因上书触怒皇上被削职,罢官后来庐山,谒陶渊明墓,吟《拜靖节墓》诗:久憎折腰事,再拜向高坟。东晋非前日,南山还墓云。将持斗洒酹,更以挽歌闻。不饮缘何事?低回心已醺。

6、靖节祠的变迁

青山碧水沐陶魂,为仰慕这位靖节微士,人们在他的墓葬地左前方的山麓间,修建了陶靖节祠,祭奉前贤。


陶渊明墓一景

陶靖节祠,元未遭兵难,前貌无考。历存之祠坐西北朝东南。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巡按御史季循义檄九江知府马纪合出官银,命同知黄敏才督建,嘉靖十七年竣工,后进行过几次大的修缮。祠为砖木结构,古书院建筑风格。分正堂和前室两殿,中有天井,侧配厢房。长22.9米、宽10.75米,正殿梁高6.6米,面积为250余平方米。大门首有明嘉靖进士、浙江提学副使薛应祺题书浮雕的“陶靖节祠”石匾,左右耳房门首各书“菊圃”、“柳巷”。祠内有陶渊明神龛、塑像,正、前殿檐首分别挂有两幅九江清代翰林刘迁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堂内还置有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陶靖节祠祝文》碑、刘迁琛所撰《陶靖节先生祠堂记》和李锦焕题写的长联。

据史料记载,靖节祠原有6处,分别建在柴桑面阳山九江都督府巷内、南康府府学东南、彭泽城区东面、瑞州府城南、都昌县南山。除面阳山靖节祠保存较好外,大多都在战乱中破坏。

7、相关介绍

陶渊明纪念馆

1984年,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在县城沙河东郊蔡家洼辟建“陶渊明纪念馆”,并将面阳山陶靖节祠拆迁,按原样复建于纪念馆旁。新祠正堂中塑立着一尊3米高古铜色陶公全身像,诗人头扎漉洒巾,面目庄重深沉,手握一卷《山海经》。祠中朱柱横梁上,悬挂着许多当今书法名家题书的楹联匾额。祠外山边溪畔筑有园林小景“菊圃”和“柳巷”,使人缅怀陶公的高风亮节。


陶渊明纪念馆一景

陶渊明纪念馆,明清时代江南民居建筑风格,青砖黛瓦,朱柱翘檐,骆驼山墙,花石点缀。馆内陈列着《陶渊明集》历代版本、陶学研究论著、陶公大事年表、陶公活动遗址图片,有及以陶公靖节为题材创作的书画。

8、游览指南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