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歙县

科普小知识2021-11-22 11:45:05
...

在举世闻明的黄山脚下,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歙即翕,山水合聚之意。这里江水如境、古桥作虹、峰峦如屏,享有山城、水城、桥城之誉。这里土地富饶,名产众多。歙县一直为全国产茶大县之一,始于宋兴于明的歙县名茶,行销海内外。尤其是“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银钩”和“黄山绿牡丹”等*名茶,被世人视为珍品。还有徽墨、歙砚、“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丝琥珀蜜枣”、“问政贡笋”、“徽州贡菊”以及窨制茶叶的珠兰、茉莉、白兰香花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这里风景秀丽、令人流连。美丽富饶的歙县,历来吸引着众多骚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全县有地面文物600多处,其中以“民居、祠堂、牌坊”三绝而见誉,被中外建筑专家学者们称作“自然形成的一座古典建筑艺术博物馆”。

中文名称:歙县

地理位置:安徽省南部

所属地区:黄山市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13个镇、15个乡

气候: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

面积:2122平方公里

人口:50万

著名景点:徽州古城、霞坑石潭、许村景区、新安*水画廊

电话区号:0559

邮政编码:245200

车牌代码:皖J

1、概况


歙县城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的一个县。全县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50万。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教育强县”、“安徽省最佳人居环境奖”等荣誉。

地处皖南山区,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境内河溪纵横,森林茂密,生物多样,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西北有黄山耸立,东至东南被天目山、白际山屏蔽,位于皖浙边境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为天目山主峰,海拔高度在安徽省内仅次于黄山。中部多为低山、丘陵及河谷盆地。新安江自徽州区入境,纳练江、昌源河等支流,曲折东南流,于街口流入千岛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

2、行政区划

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2004年,歙县将41个乡镇调整为28个,2004年底后,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

3、历史沿革

据歙县下冯塘、新洲等地出土石器证实,旧石器时代,歙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属扬州,为“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期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国,后属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置歙县,属会稽郡(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此时,歙县含今歙、休宁、婺源、绩溪、淳安、遂安等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楚国;六年(前201年),属荆国(治今淮南);十二年(前195年),属吴国(治今江苏沛县)。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属江都国(治今江苏扬州)。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鄣郡改为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本县仍属之。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派部将贺齐出兵征服金奇、毛甘等山越部落后,从歙县析分出始新(今浙江淳安)、新定(今浙江遂安)、犁阳(今屯溪)、休阳(今休宁)四县,连同歙县、黟县共六县设新都郡。

三国时,属吴新都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属扬州。梁武帝承圣二年(553年),划出新安郡所辖歙、黟、海宁三县,置新宁郡。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撤新宁郡,复置新安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新安郡并入东阳郡,歙县并入海宁县;十一年(591年),复置歙县,置歙州,辖新安郡属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歙州改为新安郡,仍领休宁、歙、黟三县,郡治在歙。义宁年间(617-618年),汪华起兵占郡地,迁郡治于歙乌聊山,筑郡城。此后至清末,歙县一直未郡、州、路、府治。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汪华附唐,受封越国公。改新安郡为歙州。贞观元年(627年),歙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歙州改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歙州又改为新安郡;唐肃宗乾龙元年(758年),新安郡复改为歙州,隶属浙江西道节度使,本县隶属不变。大历五年(770年),歙州领六县,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县”建制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唐亡,淮南节度使杨渥仍称唐哀宗天佑年号,歙州附之。919年,歙州隶吴。937年,吴亡,隶南唐。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徽州得名始此,仍领六县,治所在歙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徽州路,辖县不变。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称兴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直至清末。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徽州府直属中书省。洪武二年(1369年),降婺源州为县,徽州府仍领六县,即:歙、黟、休宁、绩溪、婺源、祁门。

清太祖顺治二年(1645年),徽州府改隶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仍领六县。康熙元年(1662年),徽州属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庆、徽州二府之名)。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3年6月,属芜湖道;17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21年10月,属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3月,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战胜利后,皖南行署撤销,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8日,歙县解放,属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同年5月13日,属徽州专区;1956年3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属徽州专区;1974年,属徽州地区。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4、民族

本县居民历代均为汉族,抗日战争后始有少数民族迁入。1964年,全县有少数民族46人,其中回族36人,苗族1人,朝鲜族1人,满族7人,侗族1人。汉族417081人,占总人口99.99%。1982年,全县有少数民族137人、其中回族103人,苗族2人,壮族9人,蒙古族3人,布依族8人,朝鲜族4人,满族5人,水族3人。汉族576077人,占总人口99.97%。1987年,全县汉族678706人,占总人口99.98%,少数民族109人。2000年,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4364人,占99.9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29人,占0.05%。姓氏古时,本县为州、郡、路、府治所,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遂被历代文人、官宦所留恋。且地处深山,交通闭塞,外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入本县。仅岩寺古镇,外来姓氏达20余个。徽州宗族观念极强,世代同族而居,每每全村同姓。如雄村之曹,许村之许,上丰之宋,蓝田之叶,呈坎之罗,大阜之潘,棠樾之鲍,潭渡之黄,稠墅、潜口之汪,渔梁、深渡之姚,昌溪、北岸之吴,忠堂、灵山之方,桂林、三阳之洪,定潭、黄备之张,金村、周邦头之周,水竹坑、大谷运之柯,等等。据全县居民身份证底卡统计,本县有单姓160余个,复姓1个。

5、资源丰富

一、自然资源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95%。境内河溪纵横,森林茂密,生物多样,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境内早元古代期,为沉积数千米的浅海碎屑岩地槽区。吕梁地质运动后,地壳褶皱隆起,形成走向北东的褶皱基底构造层。印支期、燕山期境内造山运动强烈,伴随有大量酸性、中性岩浆活动,形成黄山、许村、徽城、佛岭等地花岗岩体;周家村以北,杞梓里、三阳以南,以及仰坦至小洲的安山岩、流纹岩等地火成岩体。第四系新构造运动中,地层发生强烈倾升,河流改道,形成一至二级和三至四级阶梯,渐江、丰乐河、布射河、富资河、扬之河、练江两岸分布有第四系红色粘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分布于河谷两岸阶地和河漫滩。境内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系均有地层形成,特点是南部地层古老,北部较为年轻。境内地层比较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差异很大,地貌景观各异。


历史名城

二、历史悠久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县,距今有2230多年历史,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设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至清末,一直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府县同城时间长达1300年。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并称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三、文化厚重

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历来崇文重教,诗礼传家,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徽学以程朱理学为灵魂,在经史子集医科艺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创造,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之美誉。徽墨歙砚、徽派建筑、徽州雕刻、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盆景、徽剧、徽菜影响深远,是“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9项。自唐以来,共出进士820人。经济学家王茂荫、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黄宾虹、经学大师吴承仕、教育家陶行知、音乐家张曙等历代名人在中国文化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四、遗存众多

现存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跻身全国文物十强县行列。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座、名镇1处、名村2处、名街1处,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49处,“古建三绝”中的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遍布城乡,著名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渔梁古埠、斗山街、竹山书院、许村古建筑群、郑氏宗祠等,堪称“古建筑博物馆”。全县尚存古牌坊82座,有“中国牌坊之乡”称号。


美丽歙县

五、环境优美

歙县山水汇聚、生态绝佳,县城“五峰拱秀,六水回澜”,是著名的山城、水城、桥城。全县境内森林覆盖率78%,大气和大部分地表水达到国家一级或一类标准,“新安大好山水”传颂千古。文化、旅游资源品味极高,串珠成链,现有国家4A级景区4个。清凉峰为*自然保护区、新安*水画廊蜿蜒百里通往千岛湖。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茶叶、贡菊、枇杷、柑桔、葡萄、杨梅、雪梨、甘蔗、盆景、山核桃等久负盛名,享有“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枇杷之乡”、“安徽特色果品之乡”等美誉。

六、区位优越

歙县居华东中心,是连接皖、浙、赣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东向发展、承接转移优势明显。距黄山机场仅30公里,皖赣铁路横贯东西,徽杭、黄绩、合铜黄高速直达县境,到杭州、合肥、上海分别只需2小时、3小时和4小时车程。在合福、黄杭高铁建成后,交通将更加便利通达。

6、经济概况


歙县夜景

(一)歙县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2亿元,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7亿元,同比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75.83亿元,同比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4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0363元、8946元,同比增长13.3%和15.4%。

(二)歙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预期目标

——综合实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到2015年歙县生产总值156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00美元以上(汇率按6.8:1计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3亿元,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70亿元,年均增长18%。五年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亿美元。

——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0: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工业化率达到45%以上,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城镇建设。县城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扩容到15万人以上。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0平方米。

——改革开放。五年累计利用*资金1.5亿美元,五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500亿元以上。五年累计旅游接待量突破3700万人次,五年累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0亿元。

——民生改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价格总水平保持在全省平均调控目标之内。

——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80%。万元GDP能耗降到全市平均水平。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0%。

7、旅游景点


霞坑石潭

一、霞坑石潭

石潭自然风光摄影基地位于安徽歙县霞坑镇境内,距县城35公里,辖1629户4752人,有基层党组织8个、党员168名。摄影基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主景区16平方公里,山场、茶园、耕地面积2万余亩,下汰、北山、狮峰、阳川、棋山、崇头、湖山、柿木汰、大龙湾等30余个村落,或山登绝顶,或隐于山凹,昌源、华源两河环抱,将石潭柔柔地拥入怀中。

这是一块远离城市喧嚣的古朴村落,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春有桃花油菜花、夏有绿树浓荫、秋有红叶白菊、冬有山舞银蛇、四季常有云雾奇观,这里天蓝水青、玉带缠腰、云海缥缈、宛如仙国,摄影人无不心驰神往!

每年阳春三月、正是山花烂漫之时,大批摄影人和游客纷至沓来,他们为石潭的美景所陶醉,为自然的造化所倾倒。他们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用手中的相机去捕捉,将石潭藏在深山人不识的美一点点地展现出来,引起了世人的惊叹和倾慕,“石潭”这个名字渐渐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徽州古城

二、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座落于歙县县城中心,古城内五峰拱秀、六水回澜,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是徽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城内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徽州大观园—徽园、规模宏敞,面势雄正—徽州府衙、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徽州文化历史博物馆,与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州古城标志——徽州府衙,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景区座落于歙县棠樾村内,距古城10公里,距市府所在地屯溪27公里。


许村景区

三、许村景区

许村景区源于东汉,古称富资里,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昉看中此地风水,辞官归隐于此,村名遂为“昉溪”。到了唐朝末年,户部尚书许儒为避战乱,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大学士许国,末代翰林许承尧均是许村后裔。宋仁宗钦赐为国捐资的许克复为“大宅世家”。宋王安石为《古歙许氏宗谱传》做序。许村历史上先后共出进士四十八人,为徽州古村落之最。南宋以后,徽商崛起,许村依托着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徽安古道迅速繁荣,至明清时达到一个顶峰。近代以来,许村继承发扬优良的教育传统,出现了“一门五博士”“四院士”的盛况,为*贡献了一大批人才,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华古村落典型。

许村村落采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整个村落布局保留着“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辉煌的历史为许村留下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种类多样,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在建筑、历史、学术、环境、人类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1996年,许村整体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许村15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许村正在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世界文化遗产。


搁船尖景区

四、搁船尖景区

搁船尖是黑白徽州的神秘起源地,因“儒、释、道”三教合一而得名,位于黄山东北麓,地处浙江临安与黄山歙县接壤处(昱岭关),是中国最神秘的高山喀斯特地貌,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明教)总舵遗址,是白际山脉最高峰,与清凉峰对峙如门,下有七大景区:光明顶景区、十门九不锁景区、水塘湾景区、苏家湾景区、天盘山景区、青龙峡景区、黄牛峡景区,其中搁船尖风景区与浙西大明山景区、清凉峰成三足鼎立之势,搁船尖(1468米)就是浙西明教的光明之顶,黄山唯一的妈祖庙也是世界唯一的“情人庙”,每年“七夕”节,信者云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含生命元素“硒”,是自然补“硒”、养生的宝地。紧邻徽杭高速三阳出口15公里,是长三角出游人气最旺的徽杭高速黄金旅游线上自然与文化最佳融合的景区(可从景区直接去千岛湖)。


霸王山景区

五、霸王山景区

霸王山摇铃秀水旅游度假区位于歙县王村镇,是大黄山旅游区游线组合上的重要节点,也是黄山市环城游休闲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规划,总开发面积5.6平方公里,主要为摇铃湖区和环湖区山林,景区位于屯溪盆地的边缘,其地形在大区域内属于江南丘陵的岗地。景区距离黄山市区10公里,距离黄山火车站9公里,距离黄山国际机场14公里,与上海、南京、杭州的距离分别为416公里、323公里、220公里,向北距离合肥409公里,向南距离景德镇195公里,水陆及航空交通都十分便利。景区周边旅游景区密集,且差异化明显。霸王山景区项目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科普园区、养生福地、度假天堂”为特色。


雄村景区

六、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位于安徽歙县城郊,距离黄山50公里,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

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

巍峨壮观的“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竹山书院、慈光庵、桃花坝等古迹沉淀着雄村古老深厚的文化内涵。

雄村在徽州五千多个古村落中是最有历史文化的,号称“徽州最雄村”。全国文保单位竹山书院建成于1759年,系曹氏家族的私家书院。这里培养了30个进士,54个举人,还出了五位一品大员,其中曹振镛是乾隆、嘉庆、道光的三朝元老。皇帝六次出巡、五次秋猎,都留他在京城主持朝政,代理君王。明朝最大的武装海商集团首领,在日本称王的王直就是雄村人。中美合作所第一个特种技术训练班在雄村三年,培养了八千多个抗日的青年*。雄村展览馆介绍他们惊天动地的故事。雄村的庆生班赴京为乾隆帝祝寿,是奠定京剧的徽戏进京第一班。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财政专家、清朝的财政大臣王茂英也是雄村人。景区拥有从安徽黄山流向千岛湖的新安江上的第一座岛屿,即号称小南海的岑山岛。岛上古木参天、景色秀丽。巨大的观音像和康熙御书“星岩寺”造就了这一片“佛国天地”


上丰花果山景区

七、上丰花果山景区

上丰花果山景区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处于风光秀丽的山谷内。自然生态良好,山清水秀,一条长打2公里且有10座造型各异的古桥亭的山溪穿村过户,流入新安江支流的丰源河,涓涓流水,清澈见底两岸山峦叠嶂,峰回路转,山上山下的徽派民居层出不穷,错落有致,漫山遍野花果木成林,仅300岁以上的古梅群就有500余株,粗壮结实,充满生机,千姿百态,姿弱飞舞,引人入胜,实属罕见,还有桔、李、桃、梨和灯笼柿等果园1800多亩,果香四季,无穷无尽的茶园和竹林郁郁葱葱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是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世外桃源”。这里又是古徽州的一员,历史悠久,民风古朴,徽文化底蕴深厚,由棠樾牌坊群鲍氏宗族在古代分支到此地建的"鲍氏宗祠"和鲍氏住宅群,亭、台、楼、阁依山川而建的条条徽商古道保存完整,可大饱眼福。九月初,在蕃溪源头又发现了一奇石,现经初步清理挖掘,显出占地约半亩、高200米的状似梅花的巨型奇石,石上纹路清晰,有八卦、寿星、龟纹等形象,有如玛瑙、鸡血石似的材质,许多好奇的游客,躬身抚摩他那清晰透明、多彩多姿、造型各异的石纹,纷纷拍照留恋,感受着大自然的神气造化。据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立刚先生及三三二地质队专家师弟考察,初步认为花岗岩玛瑙石,距今十亿五千万年。  除此之外,您还可以亲自参与到古老徽州的寿庆,嫁娶等民俗风情活动,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做农家活,真正荣辱到花果山的自然生态中,使您远离城市的喧哗,在松风古月中净化心灵,花果山现在推出老年生态文化旅游,她是老年人求知、求新、求乐、求美、求充实、求健康的一种文化行为。古徽州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体系和黄山花果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老年人生文化旅游之妙境。


昌溪古村落生态景区

八、昌溪古村落生态景区

昌溪古村落始建于唐,是徽州古文化的缩影。目前被定为“县保”的有太湖祠、员公支祠及木牌坊、周氏宗祠、忠烈庙、姚氏贞节石坊、吴承仕故居等。昌溪村坐西朝东,清澈见底的昌溪河为屏,后有层峦叠翠的来龙山为障。自明代始,就砌筑了南自静庵、北至“务本堂”的长达3公里的古建筑群。其中有石拱桥、亭阁、宗祠、水口、书院、古庙和民宅等。村中有池塘20多处,古井更多,民宅鳞次栉比,扑朔迷离,宛如迷宫。

昌溪文人辈出,有一门22个秀才、5个举人、2个进士即父子双进士之世家,光绪33年,该村青年吴承仕在保和殿殿试中获一等一名殊荣,成为封建王朝的末代状元,也是历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

昌溪历史文物繁多:有大量宋、明书画家墨宝,其中有宋徽宗御笔题画,有康有为、李鸿章、海瑞、朱元璋题书匾额,有宫廷象牙朝笏、龙袍,有珍奇动物的骨头床、象牙床。

昌溪生态绝佳,迄今仍保存有树龄达几百年乃至千年的古银杏、古樟、古松、古罗汉松、古槠怀樟、古槐、古采椤等名贵树种。奇树槠怀樟高10米,树围3米左右,槠树与樟树树冠各占一半,两树同根连枝,相依相偎;龙凤樟是两棵神态怪异、互相依偎而品种不同的千年樟树,直径3米,高38米,枝干粗壮,树冠若巨伞;千年银杏树高42,干围达8米,主干亭亭玉立,周遭枝叶均匀分布,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


新安*水画廊

九、新安*水画廊

新安*水画廊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境内,全长约百里,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深潭与浅滩,万转入新安。”新安江是古徽州文明的摇篮,是歙县人民的母亲河。曾是古徽州府所在地的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山是闭塞的屏障,水却是开放的大门。新安江就是古徽商的黄金通道,是连接苏州、杭州、扬州这些“天堂”之地的纽带。新安*水画廊两岸生态环境极佳,呈现高山林、山中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是画里青山,水中乡村,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国画。

8、风土人情

一、接任

歙县历史悠久,秦始皇221年建制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宋徽宗宣和三年便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府城县城,双城联璧,是古歙县的优势之一。

《接任》是明弘治十一年(1498)徽州知府接任的真实历史情景,离任知府王问,接任知府张祯以及其他府县官员全属真实的历史人物。接任的种种程序和所有官员穿的公服,接官仪仗,也基本按史料记载再现。这支仪仗队伍,他的成员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新到知府的仪仗;二是徽州府众官吏。官吏主要有同知正五品,相当于副知府,通判正六品,主管农田水利、粮食运输官;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绩溪六县令,正七品;照磨从九品,府衙参谋官,查核公事文牍知文书卷系印刷;阴阳,官名全称为阴阳正术,从九品,主要负责计漏报时及选定府衙官仓;赞礼生,由府学官官生担任,相当于现代的会议、活动司仪,训导相当于教育局副局长,官未入流;和尚官名为僧纲司都纲,从九品,管理和尚的僧官;道士,官名全称为道纪司都纪,从九品,管理道士的道官。


跳钟馗

二、钟馗嬉府衙

民俗表演《钟馗嬉府衙》。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是中国著名的民间神之一,已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我们歙县的“跳钟馗”民俗活动大都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进行。因为端午节前后是五毒活动猖狂之时。宰相故里雄村的“钟馗出巡”它以壮观、威武的气势取胜,且原始古朴,原生态味浓厚。徽城镇渔梁街“钟馗除妖”,它以太义凛然、寒气逼人的杀气让人震慑。郑村的钟馗嫁妹,则显出了钟馗呵护妹妹的长兄之情,突现钟馗驱逐五毒,不让邪气冲撞了妹妹婚嫁喜气的威严正气,显现钟馗是保一方平安的神灵。


民俗活动

三、群龙游古城

民俗表演《群龙游古城》。歙县和中国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对龙的尊重,对龙的崇拜那是放在一切崇拜之首的崇拜。古老的歙县除了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美誉,还有村村均有嬉龙之习俗。村许村镇的板凳龙,经济学家王茂荫故乡——杞梓里镇的布龙,还有古歙南乡第一村的昌溪乡舞草龙,它们各具特色。

9、风味特产

一、徽菜

徽菜,即皖南山区的徽州菜,系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素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沙地马蹄鳌,雪天牛尾狸”做成美味可口菜肴的记载,一直蜚声于世。

徽菜在烹调方法上也有独特之处,它选料精良,擅长于烧、炖、蒸、炒等,并具有“三重”的特点,即重油、重酱色、重火工。常见的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火腿烧鞭笋、清蒸臭鳜鱼、红烧野鸡肉等。

徽菜历史,源远流长,声望很高,历史上,仅上海、南京、苏州、扬州、武汉、芜湖等大中城市,就有徽菜餐馆二百余家。厨师都为绩溪脸。现在,徽菜深受国内外宾客的欢迎。

二、石头馃

古城歙县的街头食摊,可以见到一种平底锅里放着一种扁平的面馃,上面压着一块油光滑亮的黑石头,面馃发出“嗤嗤嗤”冒油响声,喷发出袭人的异香,行人见了此种馃子,往往驻足摊头,等候品尝其味。

这种馃子是用石头压扁的,所以俗称“石头馃”。过去,徽商外出,都要携带这种馃子,是徽州人最爱吃的点心。从原料上分,这种馃子有米粉馃、油面粉馃和玉米粉馃三种。馃心一般是春上采摘的香椿嫩芽,去汁晾干,切碎后拌上猪肉丁和炒熟的黄豆粉。将这种馅卷在面皮中,然后压或扁圆形即成石头馃子。在平锅中焙熟即可食用。


歙县枇杷

三、“三潭”枇杷

江苏洞庭东山。浙江塘栖,福建莆田,安徽“三潭”为我国四大枇杷产区。“三潭”枇杷,历史悠久,个大味美,素负盛名,堪称上品。

“三潭”枇杷的主要产区,在歙县境内的新安江两岸。漳潭、绵潭、瀹潭三个自然村,群山环绕着三个大而深的水潭,靠山临水,终年云雾盖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为枇杷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三潭”枇杷的特色是:皮薄肉厚,甜酸适口,营养丰富,除国内畅销外,还销往香港,供应国际市场。


歙县柑桔

四、歙县柑桔

据《禹贡》记载,安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生产桔子了。歙县新安江两岸由于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给柑桔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老桔区有新发展,新桔区不断开辟。那儿成片成片的桔园,郁郁葱葱,四季翠绿。桔子成熟的季节,满山满坡的桔树上挂满了金黄色桔子,压弯了枝条,远远望去,仿佛是偌大的翡翠上点缀着数不清的珍珠玛瑙。  

歙县柑桔,有一个优良品种,呈金黄色或金红色,故取名“金桔”,它的香气足,素有“一树金桔十里香”之称,所以人僮“未进桔园嘴先馋”了。


茶园

五、歙县炒青

歙县是“屯绿”的主要产地之一,“屯绿”被誉为“绿色的金子”。歙县是国家出口茶基地,歙县炒青为出口的“中国绿茶”中的骨干。

据《徽州府志》记载,歙县种茶历史悠久,始于宋之嘉祐,兴于明之隆庆。许次纾的《茶疏》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山峦绵亘起伏,江河纵横交错,极宜茶叶的生长。《安徽名茶》一书中说:“该茶区地临峭壁,滩环深溪,壁山云海,溪连雾天者居多。”正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歙县炒青普遍具有芽头壮、叶张大、肉肥厚、节间宽的特点。

歙县炒青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销路畅开。到了一九一三年,开始运销欧美各国,被誉为“首屈一指的好茶”,现在扩大畅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六、歙县花茶

花茶是一种再加工的特种茶。毛茶经过精制成茶坯后,分别用珠兰、茉莉、白兰等各种鲜花,通过窨制工艺技术处理,制成各种品类的花茶。

歙县花茶历史悠久,种茶有上千年的历史,栽花也有上百年的经验。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歙县在福建经商的肖氏最先引进珠兰花;其后茉莉、白兰花也先后从广东引进。代代相传,日益扩大,现已成长全国主要花茶产地之一。

歙县花茶的茶叶原料是烘青。烘青的特点是条索紧细,色泽鲜亮,香气纯正,滋味甜爽。是精制内销茶和窨制花茶的上等材料。据花茶行家品评:歙县的珠兰花茶,具有独特的清幽纯正的香味,既不同于武汉珠兰花茶的浮香清淡,又有别于福建珠兰花茶的浓郁烈香。在一九七九年全国花茶质量评比中,歙县的珠兰黄山芽茶获第一名。

上一篇:太仓市

下一篇: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