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30°01′,东经106°56′-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045公顷,园地面积5332公顷,林地面积126133公顷,内陆水域面积13406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8亩。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市,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中文名称:涪陵区
别名:枳,涪州,中国榨菜之乡
行政区类别:区
所属地区:重庆市
*驻地:重庆市涪陵区兴华中路66号
电话区号:023(+86)
邮政区号:408000
面积:2491.46平方公里
人口:116.50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长江上游地区
著名景点:白鹤梁,天台峡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方言:西南官话—重庆方言
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相距80公里)
火车站:涪陵站,涪陵北站
车牌代码:渝G
1、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末,涪陵区辖8个街道、12个镇、6个乡。罗云乡、大木乡、同乐乡、大顺乡、增幅乡、武陵山乡。8个街道: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12个镇:百胜镇、珍溪镇、清溪镇、南沱镇、蔺市镇、石沱镇、义和镇、新妙镇、焦石镇、马武镇、青羊镇、龙潭镇。6个乡:罗云乡、大木乡、同乐乡、大顺乡、增幅乡、武陵山乡。
涪陵区
2、历史沿革
涪陵因乌江古名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置枳县,为今涪陵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郡县建置变化较大。
隋置涪陵县(593年)、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置涪州,辖武龙县。明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置涪州,不领县,隶重庆府。民国初(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隶属东川道(东川道)。民国17年直属四川省。后隶属于四川省第八区。
1950年1月置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辖涪陵、南川、丰都、石柱、武隆、彭水、长寿7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及所辖黔江、酉阳、秀山3县并入涪陵专区。1953年垫江县划入涪陵专区。1958年长寿县划归重庆市。1968年涪陵专区改为涪陵地区。1983年撤销涪陵县设立涪陵市(县级)。1988年分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5县,设立黔江地区。
1995年11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06号)撤销涪陵地区和县级涪陵市,设立地级涪陵市;1996年1月,正式撤销原县级涪陵市,设立枳城区、李渡区;地级涪陵市辖枳城、李渡2区和垫江、武隆、丰都3县,代管南川市。枳城区面积1431平方千米,人口57.2万人,辖5街道6镇8乡,区*驻敦仁街道;李渡区面积1400.8平方千米,人口49.5万人,辖12镇6乡,区*驻李渡镇。
1996年9月15日,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1997年,涪陵市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1997年12月20日,经**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的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代管的南川市,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1998年6月?正式实施)。
3、地理环境
位置境遇
涪陵区位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南川区、武隆县,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 涪陵区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
地质地貌
涪陵地形
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横跨长江南北、纵贯乌江东西。地势大致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00~800米之间。
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台地为主(共占54.4%),其次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坝(仅占1.2%)。地貌格局形成条岭状背斜低山与宽缓的向斜谷地相间有序排列,而被长江、乌江河谷横断为江东、江北、江南三大片。
气候条件
全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不稳定,大雨来得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雾日不多,常有冬干。常年气温17℃-19℃,平均气温18.1℃,极端最低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42.2℃;年降水量为900-1300毫米,年均降水量为1072毫米,年均降水日数150天,汛期(5-9月)降水量占年总数的66%;年日照数915-1400小时,平均日照1248小时;无霜期290-340天,年均317天;年相对湿度77-99%。
河流水系
境内长江流程77公里,乌江流程33公里。汇入长江的一级支流有35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乌江、梨香溪、小溪、渠溪河等12条。
4、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到2012年末,涪陵区户籍户数46万户,户籍人口116.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48万人,非农业人口48.18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59.45万人,女性人口57.22万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9。
民族
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仡佬族、回族、满族、蒙古等15个少数民族零星居住。2012年末,全区户籍户数46.0万户,户籍人口116.66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常住人口109.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48万人、占58.90%,非农业人口48.18万人、占41.10%。男性人口59.45万人,女性人口57.2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38.41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3034人,死亡人口8100人,自然增长率为2.79‰。
5、自然资源
农业资源
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生长有4000多种各类植物。全区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苕、洋芋、小麦、豌豆、胡豆等10多种;尤以水稻居首。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蚕桑、中药材、烤烟、苎麻、茶叶等数百个品种;茎瘤芥(青菜头)、红心萝卜为涪陵著名特产,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果树林木有柑、橘、龙眼、杨梅、梨、李、桃、苹果、蜜柚等多个品种。
饲养家畜主要有猪、牛、羊、狗、猫、兔,家禽主要有鸡、鸭、鹅等;此外还有鱼、骡、驴和鸽等。其中“涪陵水牛”系地方优良品种,全国四大名水牛。
其他资源
一是水、电资源丰富。全区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大,达14.8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目前地方电网自成体系,涪陵电网属全国最大的三大地方小电网之一。二是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和生产高标号水泥。三是农产品独具特色。除水稻、玉米、红苕、柑桔、蚕茧、生猪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外,涪陵榨菜、红心萝卜、涪陵白茶和时鲜蔬菜等,已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并拓展重庆市场。四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涪陵白鹤梁,有石刻163段,记载了1200多年以来长江水文资料和历代文人墨客丰富多彩的诗画题刻,被誉为"水下碑林",国家文物局已建成"水下博物馆"予以保护。古代巴王故里小田溪,理学圣地点易洞,唐长孙无忌墓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6、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涪陵区既是重庆市的工业强区,更是重庆市的农业大区。2012年末,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2.23亿元,居重庆市第四位,年均可比增长6.1%;其中:农业总产值39.759亿元,是上年的144.7;畜牧业15.302亿元,是上年的105.4;林业2.253亿元,是上年的136.8;渔业2.641亿元,是上年的132.2。农林牧渔业服务业0.978亿元。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拉动GDP增长0.5%。
2012年全区常用耕地面积102571公顷;当年总播种面积175572公顷,比上年净增加3478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7148公顷,比上年减少78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43.8283万吨,比上年增674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69651公顷,比上年增加4076公顷;蔬菜产量177.25万吨(青菜头134.33万吨)。水产养殖面积2866.6公顷,总产量2.0133万吨。水果总产量为11.23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1465公顷,比上年增14.19%,产量2.52万吨、产值5456万元。蚕茧总产量0.29万吨;麻类(苎麻为主)产量0.126万吨、产值1500万元。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42元。增长1084元;其中生活消费支出5145.0元。人均粮食376公斤,油料4.9公斤,猪羊牛肉61.2公斤,水果96.3公斤。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239万元。
第二产业
2012年,涪陵区实现总产值1013.60亿元,增长17.6%;工业增加值343.46亿元,增长17%。六大支柱产业(化工化纤、装备制造、食品医药、重要材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实现工业总产值795.33亿元,增长18.9%。至2012年末,涪陵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31户。2012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6.94亿元,增长20.4%。
2013年,涪陵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80.22亿元,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01.85亿元,增长16.2%。六大支柱产业(化工化纤、装备制造、食品医药、重要材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实现工业总产值914.84亿元,增长15.0%。至2013年末,涪陵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35户。2013年,实现总产值303.97亿元,增长12.8%。
第三产业
2012年,涪陵区社会消费品总额153.88亿元,增长18.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32.22亿元,增长18.5%;餐饮业零售额21.67亿元,增长15.6%。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14亿元,增长13.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8亿元,增长22.1%;固定电话业务收入1.33亿元,增长12.7%;移动通讯业务收入4.13亿元,增长12.2%。至2012年末,涪陵区固定电话用户21.74万户,下降1.5%;移动电话用户89.83万户,增长27.6%;互联网用户14.41万户,增长33.8%。接待游客541.97万人次,增长35.4%。其中,国内游客541.81万人次,入境游客1588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02亿元,增长60.4%。至2012年底,涪陵区有金融机构17家。2012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22亿元,增长26.7%。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9.56亿元,增长18.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455.89亿元;贷款余额350.86亿元,增长5.9%,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36.46亿元,增长6.9%。
2013年,涪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69亿元,增长16.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总额118.92亿元,增长22.1%;限额以下零售总额60.76亿元,增长7.6%。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15.90亿元,增长2.2%;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31.51亿元,增长16.8%。完成业务收入6.74亿元,增长9.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75亿元,增长10.5%;固定电话业务收入1.35亿元,增长1.6%;移动通讯业务收入4.64亿元,增长12.3%。至2013年底,固定电话用户21.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7.21万户;互联网用户15.98万户。接待游客626.77万人次,增长33.4%。其中,国内游客626.58万人次,入境游客1912人次。实现总收入31.05亿元,增长41.5%。至2013年末,涪陵区有金融机构18家。2013年,实现增加值19.04亿元,增长11.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31.23亿元,增长15.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528.49亿元;贷款余额407.35亿元,增长16.1%,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03.77亿元,增长20.0%。
7、社会事业
科技
201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8%,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年末拥有科研事业机构2个(农科所、信息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4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及机构18个;技术创新机构38个,其中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区级技术创新机构27个。拥有科技成果(引进)122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7.54%,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创新型企业59家、重点新产品11个、高新技术产品88个。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技术发明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755件,其中个人630件、工矿企业124件。
教育
全区高等教育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普通中学55所(其中高中9所,初中46所),小学106所。专任教师达规定学历数9799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1197人,中等专业学校117人,中等职业学校532人,普通中学4094人,小学3859人。
2012年高校招收学生7810人,在校学生人数23650人,当年毕业生人数5521人。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2171人,在校学生人数6056人,当年毕业生人数1481人。全年普通高中学校招收学生9520人,在校学生27632人,当年毕业8826人。初中学校招收9744人,在校32574人,毕业12130人。职业中学招收5486人,在校14434人,毕业2927人。小学招收13902人,在校59641人,毕业8989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完成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8.4%,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达99.1%;高中升大学升学率达75.3%。全区报考大学人数10071人,上线人数7873人,录取人数7588人。201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9.9年,比上年提高0.1年。
卫生
2012年末有卫生机构2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个体诊所113个,医务室18个。卫生机构有床位4877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777张,妇幼保健院100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57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7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85人,注册护士1729人。每万人拥有床位41.83张(按平均户籍人口算,下同),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06人。中心医院内科大楼建成投用,新增6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市级卫生城区通过复核验收。
体育
全区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池(馆)18个,有固定看台灯光球场8个,篮球场657个,运动场72个。全区有塑胶运动场28个,面积7.57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158.8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6平方米。全年参加各类运动赛获奖243枚,其中,荣获*金牌16枚、银牌10枚、铜牌6枚;荣获市级金牌71枚、银牌65枚、铜牌75枚。
文化广播
全区拥有博物馆2个,档案馆1个,文化馆(站)27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74.75万册,其中,电子藏书4.62万册。有线电视台1个,无线电视台1个,村村通广播、电视。2012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0.8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5.6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24%。
8、交通运输
公路
现有长涪高速公路直通重庆主城,重庆沿江高速公路(重庆主城—涪陵—丰都-万州(在建))、南川—涪陵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规划涪陵—武隆高速公路、涪陵—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垫江—涪陵高速公路、丰都—涪陵大木—武隆高速公路。
铁路
现有渝怀铁路(国铁I级单线,境内有5个客运站:涪陵、石沱、蔺市、磨溪、白涛)、南涪铁路(国铁II级单线,已开通货运,暂未开通客运,境内有2个客运站:涪陵、梓里)。在建渝怀铁路重庆—涪陵段二线(2012年建成)、(国铁I级双线,2013年建成)。
另规划有重庆沿江铁路、广安—涪陵铁路。
水运
现有23个港口,年客运量1162万人,年货运量212万吨,大型新建集装箱码头已投入使用。
9、地区特产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
在满山遍野到处可见到一种奇特的绿色或紫红色叶的蔬菜植物,当地人称之为"包包菜"、""或"青菜头"。因为它茎部有膨大凸起的乳状组织,显得奇形怪状。有的象圆球,有的象羊角,有的更象是小胖儿童的脸,平滑光亮特别可爱。在1936年,我国著名的园艺家毛宗良及1942年农学家曾勉和李曙轩教授,按国际惯例给"青菜头"作过拉丁文命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分析,在系统地对芥菜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正式确定"青菜头"的植物学名称为"茎瘤芥”,拉丁文命名的沿用早年曾、李教授的命名形式(缩写)。茎瘤芥在植物分类上的定位为:"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叶芥亚种,大叶芥变种的变种。它最初由野生芥菜经漫长的历史时期进化而来。目前,尚无任何科学依据证实这种植物始于何时何地。是否为涪陵所独有,这给涪陵大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涪陵龙眼
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充足、雨量充沛,加之冬无严寒,是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难得的一块晚熟生产宝地,三峡工程蓄水后,涪陵区沿江区域龙眼种植条件变得更加优越。依靠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2007年,当地成功培育出了“涪陵黄壳龙眼”,并荣获市优良龙眼品种称号。
红心萝卜
红心萝卜
又名胭脂萝卜,是涪陵三大特产之一,曾为贡品。主产涪陵,邻近县市多有栽培,、也有生产。早中熟,在涪陵7-10月均可播种,9月下旬至翌年2月分批采收。亩产1500公斤左右。红心萝卜抽苔晚,不易糠心;耐寒、较耐热、耐储运、不耐涝,抗病力较强。其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1、B2含量比高。肉质根近葫芦形、少数圆柱形,组织致密,约有辣味,质脆嫩。心皮全红,含花青素多,易溶于水,适宜加工。以其为原料制作的泡菜、酱腌菜及宴席雕花、工艺菜,色泽艳丽、清香爽口。可提取天然食用红色素,安全无毒,其提取技术已试验成功,并获专利,产业化前景广阔。
京酱风肉
京酱风肉
是地区的民间传统食品,素以色美味鲜,爽口不腻而闻名,食用时蒸、炒、爆皆可,佐餐下酒皆宜。
涪陵京酱风肉是重庆涪陵地区的民间传统食品。带皮无骨,咸度适中,成酱黄色,味香、身干、不臭、不腐。素以色美味鲜、爽口不腻而闻名。食用时蒸、炒、爆皆可,佐餐下酒皆宜。主要原料配方是猪肉、白糖、甜酱、八角、盐、甜酱、酱油等。京酱风肉在制作方法与几大要点,及各种原料的相克与营养成分。
涪陵京酱风肉产品的质量要求为生肉制品,食客购买后不应久贮,还应进行蒸煮,最后采用蒸的办法进行再加工。蒸煮时间为30-40分钟。出厂产品质量要求:口感要求入口鲜美甜咸,肥而不腻,越品越浓,具有酱香味浓,紫绛泛红的京酱固有风味。肌肉呈鲜红或枣红色,脂肪照空看呈乳白色,肉块干爽结实,无霉变无异味,每块重500-600g。包装要求字迹清楚、图案明晰、无污染。保质期为3个月,吊挂于透风室内为6个月(无真空包装者)。此加工以浸泡渍法为佳。为此批量加工应采用浸渍腌制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10、风景名胜
白鹤梁
白鹤梁
位于长江库区上游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白鹤梁景观是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
天台峡谷
天台峡谷
天台峡谷景区位于重庆中部,距离涪陵市区19公里,属千里乌江一脉。是集旅游、休闲、会议为一体的新兴名胜风景区。
涪陵天台小沟为御临河的上游支流,峡高谷深,风光原始整个景区绵延16公里,河床陡立千仞,无人可攀。绝壁上原始林木盘根错节,葱茏茂繁。由无数泉水汇聚而成的御泉河碧绿透澈,在谷底蜿蜓而行,时急时缓。峡中飞泉跌水千姿百态,疑是瑶池玉液淌入人间。其峡之幽,水之碧,泉之密,堪称世上奇观。峡谷里的吐龙桥建有三星级标准的御泉会议中心,服务设施完善,能接待各种类型的会议。会议中心的近水茶艺馆清雅秀丽,怡神养性。天谷食府里的吐龙桥风情菜肴更是特色鲜明。别具一格的“天台羊全席”、“天台腊肉席”,会让您拍案叫好,一饱口福。当汽车驶过彩虹般的涪陵乌江大桥,往东南方向行进约半小时后,便可到达天台峡谷,进入人类在原始时期就相依相伴的自然生态之中。到天台峡谷旅游,可漂流、探险、垂钓、烧烤。在山野中进行天然矿泉浴更是令人乐而不疲,童真再现。可亲可近的峡谷山水,让人忘忧忘形忘年忘归。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台峡谷
地处重庆市国有大木林场,距180公里,距区64公里、2001年建园,面积为1633.33公顷,海拔1620—980米,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公园风景优美壮丽、划分为6个大只区、30少景点、3个接待中心、5个游乐场所。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抵、两临乌江,山上森林茂密,峰峦叠峰,具有中国少有的千顷柳杉、“鸟鸣谷”之幽、“揽月峰”之雄、“千尺崖”之陆、“常春谷”之野。春可赏花,避暑,秋可观果,冬可滑雪,称得上:“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大”。公园内林海茫茫,花果累累,奇峰异洞,风光旖旎,令人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