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磴口县

科普小知识2022-04-24 11:29:33
...

磴口县地处东经107'05",北纬40'13",属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县级。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连杭锦后旗,北与乌拉特后旗接壤,西靠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相望。面积4166.6平方公里。人口11.7万,蒙古族4862人,其他少数民族5911人。辖4个镇、1个苏木:巴彦高勒镇、隆盛合镇、渡口镇、补隆淖镇、沙金套海苏木。

中文名称:磴口县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巴彦高勒镇、隆盛合镇、补隆淖镇

电话区号:0478

地理位置:巴彦淖尔市西南部

人口:11.7万

著名景点:三盛公旅游风景区,阿贵庙,纳林湖,哈腾套海自然保护区

车牌代码:蒙L

外文名称:DengkouCounty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驻地:巴彦高勒镇

邮政区码:015200

面积:4166.6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火车站:巴彦高勒火车站

方言:巴盟话

1、政区概况


磴口县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西部,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东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北、西北分别与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搭界。东西92千米,南北65千米,总面积4166.6平方千米。全县辖4个镇、1个苏木:巴彦高勒镇、隆盛合镇、渡口镇、补隆淖镇、沙金套海苏木。县*驻巴彦高勒镇,东距巴彦淖尔市区63千米,西距乌海市90千米。境内有乌兰布和、巴彦套海、哈腾套海、包尔盖、纳林套海5个市属国营农场和2个林科院沙漠森林实验分场。全县共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壮、鄂温克、鄂仑春等十四个民族,总人口11.7万(2012年)。其中城镇人口6.8万(2012年)。县*设在巴彦高勒镇,建城区面积7.03平方公里。

2、行政区划

磴口县辖4个镇、1个苏木:

镇:巴彦高勒镇、补隆淖尔镇、隆盛合镇、渡口镇

苏木:沙金套海苏木

农场:乌兰布和农场、巴彦套海农场、哈腾套海农场、纳林套海农场、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3、历史沿革

汉代曾置临戎、三封、窳浑3个县。后植被破坏,黄沙吞噬,成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地。

清代为蒙古族阿拉善王爷的莱食地,俗称王爷地。

1929年置县。

1960年改设巴彦高勒市。

1964年撤市复设蹬口县。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曾为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所在地。

4、名称来历


磴口县

“磴口”名称源于旧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该岸河槽基层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这样水涨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级级台阶。磴口又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1926年以前,阿拉善王爷在此设磴口署(相当于区)。1926年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后,响应北伐,经过磴口时发现此处物产丰富,汉民居多,又属交通要道,先设立兵站,后上报国民*批准建立磴口县,先后隶属宁夏、甘肃、内蒙古。解放后虽然新*移驻三盛公,但依然沿用旧名,称磴口县人民*。

5、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源头,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地处东经106°9′~107°10′,北纬40°9′~40°57′之间,东北与杭锦后旗接壤,西北同乌拉特后旗相连,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东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全县东西长约92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总面积4167平方公里。

地貌


磴口县

磴口县县境地形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种类型:北部是高耸巍峨的狼山山脉,为土石山区,面积145.3万亩,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西部是广袤的乌兰布和大沙漠,地表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盖,面积426.9万亩;东部为一望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平原区45.6万亩,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便利;南面是奔腾咆哮的古老黄河,黄河水域7.3万亩,整个地形除山区外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逐步向西北倾斜,从东南总干渠引水闸到西北乌兰布和沙区,坡降23米。境内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

气候

磴口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冬季寒冷漫长,春秋短暂,夏季炎热,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无霜期短。2013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2013年无霜期在136-205天之间,年平均气温为7.6℃,植物生长期的5-9月份光合有效辐射40.19千卡/cm2,植物生长期的积温约为3100℃,生长期昼夜温差14.5℃。年平均降雨量144.5mm,年均蒸发量2397.6mm。

6、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磴口县土地总面积4167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65.3万亩,盐碱地20万亩,乌兰布和沙漠延伸到磴口境内426.9万亩,有近200万亩沙地适宜开发治理。

水资源

磴口县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年径流量310亿立方米,黄河年均流量在580-1600m/s之间,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磴口县水利资源总量达11.059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27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即引黄水量)为6.044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131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2.11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面积达3452.11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储量为5.258亿立方米,黄河水年侧渗量4.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11亿立方米。大小湖泊有46处,共有水域面积3.61万亩。地下水资源分布状态较为稳定,埋深浅、极易开采。

磴口县地处河套黄溉上游,拦河闸控制着整个河套的灌溉。因此引黄灌溉较其他旗县条件优越。黄河自2012年闸上平均水位、灌溉行水期一般在1053.6米以上,最高水位1055米。磴口县绝大多数耕地可引黄灌溉。

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河套灌区水利大动脉总干渠及乌审干渠横穿县境而过,黄河水侧渗丰富,同时由于古地理环境及黄河改道,使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埋深2-9米,单井出水量80-120m/h。


磴口县

风能资源

巴彦淖尔市风能资源具有丰富区面积大,有效风时多、风能品位高、稳定度较高、连续性好等特点。磴口县北部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测量,年平均风速达4.5米/秒,年≥3米/秒的时间达6800小时以上,大于或等于6m/s风速的时间每年有2200-2500小时以上,是我国除东南沿海外,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丰富区之一。加之磴口土地面积大,地形开阔,地热平坦,距电网较近,交通便利,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为把风能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我县与工菱公司等五家公司积极洽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磴口地区历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3m/s,瞬间最大风速28m/s。

太阳能资源

磴口县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是自治区规划的发展太阳能发电的重点区域。太阳的年总辐射量为200-204瓦/平方米之间,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4月、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此时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磴口县2013年日照时数在3100~3300小时以上。其中乌兰布和沙区,2013年在3380小时以上,属全市最高地区。磴口县多年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34.2℃。磴口县4—9月份平均日照1807.2小时,占年值的55.9%,春季为27.2%,夏季为28.4%,秋季为27.5%,与总辐射一致,全市日照5月份达到最大,日照百分率为:71%—75%之间。

7、通行语言

磴口县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但磴口县日常生活中最多使用的语言为晋语,磴口话属于晋语的五台片方言,当地人称之为“后套话”或“巴盟话”。

8、经济发展

概况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5亿元,是2007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演进为19:60:21。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5亿元,是2007年的1.4倍。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争取国家转移支付14.7亿元、专项投资5亿元。


磴口县

县财政安排专项补贴5000万元,积极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肉羊养殖业。建成设施农业6795亩,是2007年的8.5倍;肉羊饲养量实现翻番,达到120万只,年出栏率达到80%。高效利用沙地资源,推广种植肉苁蓉、竹柳等特色作物,沙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工业经济培育壮大。预计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60亿元,是2007年的1.5倍。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到58%。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重大进展,五年累计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166亿元。华润金牛电厂、润鑫洗煤及粉煤灰制砖、圣牧高科有机奶、佳格二期精炼油和华油、恒泰、德胜液化天然气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运行,投资103亿元的黄河工贸氯碱化工循环经济项目开工建设,投资3.5亿元的中电投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实施。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6.8亿元,入园企业达到51户,成为自治区第六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旅游服务业全力推进。三盛公水利枢纽3A级景区更具魅力,乌兰布和分洪区环湖生态旅游项目实现公路通车、游艇通航,沿河、沿沙、沿山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更加畅通,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称号。物流、商贸、运输、金融等服务业繁荣活跃。

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5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建设回迁楼22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完成14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南湖心湖北海”湖面成型。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新修城镇道路21公里。自来水改造、天然气入户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投运。博物馆、人民公园、滨河公园、汉文化广场、老年公寓等公共设施高标准建成。巴镇西区初具规模,城镇建成区扩大到15平方公里,城镇形象和品位大幅提升。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隆盛合镇、沙金苏木新址搬迁完成。五年来,累计投资6.7亿元,实施了整村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农田节水灌溉等一批重大基础工程,新建乡村油路374公里,黄河堤防公路竣工通车,80%的村嘎查实现了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投资4亿元,大规模造林绿化,新增造林面积突破70万亩,完成通道绿化208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9%。


磴口县

预计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8296元和10446元,均比2007年增长近1倍。五年来,县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2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到67%。五年累计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4.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职工工资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人才储备工程继续推进。投资1.2亿元,完成校安工程5.9万平方米,十二年免费教育全面实现。投资6900万元,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完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投资1.6亿元,配套完善文化基础设施,草原书屋实现村嘎查全覆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阴山岩刻进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11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我县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妇儿老龄、残疾人、人口计生、金融税务、供电气象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博物馆等群众体育文化场所投入使用。阴山岩画等重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承办了全市第二次“两个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统计档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国土气象、工商税务、电业质监和金融等部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农业发展

农业主要分布在沿黄河的平原地带上,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糜黍等。1990年粮食产量49950吨。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葵花籽、酒花等。闻名中外的河套蜜瓜(华莱士),该县所产质量最佳。牲畜有羊、牛、马、骆驼等。1990年农业总产值11625.1万元。199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7025万元。在植树造林、治理沙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上有电力、化工、建材、农机、塑料制品、皮毛加工、地毯等门类。1998年工业总产植4337万元。包兰(包头至兰州)铁路、包银(包头至银川)公路横贯县境东南部。1958年建成的三盛公黄河铁路大桥,在县城东南2.5公里处,是包兰铁路线上的重要桥梁。1998年底,县内公路遍及全乡四通八达,所有的乡镇、苏木都通了车。1961年竣工的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不但灌溉着500多万亩农田,而且便利了黄河两岸的交通。境内有多处古城、古墓遗址。

特色产业

王爷地甘草

产自于蒙古族王爷地而得名,外皮呈橙红色、内部金黄、久存不变质。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之佳品,远销海内外。

华莱士瓜


磴口县

华莱士蜜瓜外形美观,色泽金黄,软脆适度,香甜味美,集香蕉、苹果、鸭梨、蜜桃、玫瑰味于一体,瓜肉似翡翠、风味独特、醇香浓郁、入口绵甜,营养成份极其丰富,属瓜中之王。“沁心瓜香飘万里,爽口味美甜如蜜”,被誉为瓜中“仙品”,享有“天下第一瓜”之美称。是消暑解渴、馈赠亲友之佳品。含糖量在14——16℃。磴口县种植华莱士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有的风味特色是经多年的独特气候他和水土资源孕育而成。1998年磴口县被国务院特产办命名为“中国华来士蜜瓜之乡”,享誉中外。

番茄

磴口番茄以无污染、果肉厚、着色好、红色素、a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而著称,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加工番茄系列,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

磴口西瓜

磴口西瓜生长于光热丰富的沙质沃土中,具有含糖量高,肉脆多汁、味甜爽口的特点,历来为区内外瓜商所青睐。

肉苁蓉

肉苁蓉,又名大芸,为列当科二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肉苁蓉的带鳞叶的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的沙质土壤和半沙质的草原地带。有“沙漠人参”之称。

苁蓉性味甘、咸、温,入肾、大肠经。主要功用是补肾壮阳,润肠通便。明代李时珍说:“补而不峻,故有苁蓉(从容)之号”。《本经》载:“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日华子本草》载:“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经济技术开发区

磴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自治区人民*核准成为整合保留的十六家(盟)市级经济开发区之一。按照产业集聚、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要求,开发区总体布局为“一区三园”,即内蒙古磴口经济开发区下辖蒙牛食品工业园、金牛煤电工业园、沙金重化工业园。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70平方公里(合9万亩)。蒙牛食品工业园,2003年以来,共投资1.76亿元完成了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及土地征用。其中,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00余万元,土地征用投资6000余万元;铺设黑色路面9公里,架设开发区专用高压线路12公里、邮电通讯主干线一条6公里,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一绿”,形成了磴口工业新区的整体框架。截止目前入驻企业29家,其中上市公司有6家。


磴口县

金牛工业园位于县城北部,是我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园。主要依托2×30万千瓦热电联产电源点建设项目,所发电量、产生的热量及从鄂尔多斯市整合配置的1000万吨煤资源,重点发程电力工业、煤化工业、高载能工业、发酵工业、林纸工业等。总控制区域面积为6.43万亩,该产业布局分为四大产业集群。西区划分为两大产业集群,即煤化工产业集群、高载能产业集群;东区划分为两大产业集群,即发酵工业产业集群、电力林纸产业集群。按照县委、*确立的办园宗旨,工业园将立足当地、周边地区和蒙古国的资源优势,力争用3—7年的时间把该工业园建成我县乃至我市最大的煤电、高载能、煤化工产业基地。企业规模总数达到20家以上,总投资205亿元,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25亿元以上,预计利税50亿元以上。金牛工业园将成为支撑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沙金重化工业园位于距县城65公里的沙金苏木巴音乌拉境内,是我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园及磴口县沿山经济发展带。园区近期规划控制区域面积为1246公顷(合18691亩),临-策铁路、临-哈高速公路、五-乌公路、沙-巴公路穿园而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按照县委、县*确立的办园宗旨,本着一年打基础、三年形规模、五年上台阶,园区将立足当地、周边地区和蒙古国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采矿、精选、金属冶炼、煤化工、硅化工、PVC、水泥、甲醇为主的重化工业。目前园区已基本完成道路建设、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3.5万千伏变电站一座。

9、历史沿革

建制与县名

磴口县建制始于1926(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国民革命军在五原誓师挺进西北,路经王爷地(当时磴口地区归阿拉善王爷管辖)时,看到沿黄河一带农牧发达、人口稠密,特别是到了当时的水陆码头磴口(今阿拉善左旗巴音木仁苏木)后,看到街井有序,商旅云集,盐业税收丰厚,遂决定在磴口设县,管辖上至乌海西下到四坝沿河一线,并将设县治理意图拟文上报当时武汉国民*,委任了临时县长,于此磴口县正式建制。国民*正式行文批复是1929年。


磴口县

从1926年设县治到1931年,磴口地区虽有县治之名没有县治之实,地方控制权仍在阿拉善王爷手中。磴口县*县*只有几个人,另设一个税局,人员不多,*通过收一部分商贸税维持几十个人的薪俸。1932年以后,即马鸿逵入主宁夏,为加强其统治,以利搜刮民脂民膏,才正式任命了县长,设置了村乡保甲机构。

1949年10月23日继绥远9.19起义后,宁夏宣布和平解放。*磴口县*一班官吏觉大势已去,纷纷逃亡,有一些试图隐蔽得以东山再起,有的解甲归田,只留下几个人看门护院,结果土匪乘机劫掠,洗劫后放火烧毁县*,所有财产档案化为灰烬,无一幸免。宁夏宣布和平解放的同时,中国*磴口县委在银川组建,经过暂短培训休整后,以县委书记杨力生,县长李尔直为首的县委一班人分批赴磴口接管磴口县工作。先期到达的人把磴口实际情况反映到县委后,经请示宁夏省委,决定将磴口县委设在三盛公(今巴彦高勒旧城区),磴口县于此而沿用下来。

地区历史归属

有文字记载的归属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春秋末战国初,赵国“胡服骑射”迅速强大,不断北扩边境,长城修到高阙塞,磴口地区为赵属地。秦灭六国,北击匈奴,夺取了整个河套地区,置九原郡,磴口隶属九原郡。秦末战争直到汉武帝数百年间,磴口复为匈奴牧地。汉武帝时代,西汉国力强盛,兴兵大规模征讨匈奴,到公元二世纪初基本控制了包括河套在内的大片领土,并在河套沿河设县34个。今境内有古城遗址三处,据历史学家考证为西汉三封县古城(120年置),临戎县(124年置)和窳浑县古城(127年置)。临戎古城曾为朔方郡治所,窳浑曾为西部都治所。汉末到隋先后隶属于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北魏。隋初到唐隶属于九原郡。宋、辽、金、夏时为西夏属地。元灭西夏,磴口地区属宁夏。清初,地属阿拉善额鲁特旗管辖。民国十五年(1926年)磴口设立县制隶属宁夏省。1954年随蒙古自治州划入甘肃省,1956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巴彦淖尔盟,2003年隶属巴彦淖尔市。

2000年,磴口县辖4个镇、4个乡、3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7561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巴彦高勒镇44124、补隆淖镇4557、协成镇4605、隆盛合镇7935、粮台乡8348、坝楞乡3044、渡口乡11268、公地乡4679、沙金套海苏木2830、哈腾套海苏木3662、小官井苏木3321、乌兰布和农场虚拟乡4133、巴彦套海农场虚拟乡2345、哈腾套海农场虚拟乡4437、包尔盖农场虚拟乡3605、纳林套海农场虚拟乡2893、沙漠林业实验中心虚拟乡1775。

10、旅游景点


磴口县

阴山壁画

位于磴口县阴山格尔敖包沟和默里赫图沟的近万幅岩画组成了绵延千里的艺术画廊,镌刻着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珍品。早在公元六世纪初,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并记录在著名的《水经注》中。

古城遗址

窳浑古城遗址

窳浑古城,蒙语为保尔浩特,汉语也称土城子,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西南约三公里处,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该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最长250米,南北最长200米,北与西北被沙漠覆盖,墙宽9~13米,南墙中部有一缺口宽约20米,约为城门。该城东墙北墙,残高1~2.5米。城中部略偏东处有一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台,探得文化层有1~3米深。文化层下层为汉代文物,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汉代建筑材料;中层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残片数种;上层为明、清文化层,较厚,有大量钧窑瓷残片,如青花瓷残片。在断垣残壁的表面也可拣到铁链、三梭铜合金箭镞等。

临戎古城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磴口县补隆淖办事处河拐子村西。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是汉武帝建立的朔方郡郡址所在。该城呈长方形,城墙由黄土夯实筑成。南北墙长约450米,东墙长637.5米,西墙长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东北部还残留着0.5~2米高的土垣。城内出土文物有:绳纹砖、瓦、罐、壶、瓮、盆等灰陶片,上面都带有绳纹、波浪、方格、斜方格等纹饰,此为汉代陶器的明显特征。城*偏西北方,有一座铁制作坊遗址,距遗址近千米的地段上布满铁器残片。还有极少灰陶片和红陶片,类似辽至西夏遗物。古城垣外的东南部,也有制铁作坊遗址,出土文物有箭头、戟、刀等残存物。

三封古城遗址


磴口县

亦称陶升井古城,位于磴口县原哈腾套海苏木约5公里处,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古城筑有内城和外城。内城土垣长约118米。外城在北部及西南部有残存的土垣。内城西南角有一坍塌的土丘。内城内外,砖、瓦、陶片俯首可得,箭挺、箭簇数量不少,均为东汉遗物。内城东南角和外城相近处0.5米深的土中,发现有文化层。遗址范围内有武帝和王莽时期的五株、大泉钱币等文物。

阿贵庙

阿贵庙属“红教”,即宁玛教派,尊莲花生为师祖,公元774年莲花生就在此开始了传教活动。庙宇始建于公元1798年,占地100多公顷,海拔1500米,定藏名为“拉西布仁·嘎定林阿贵”,阿贵即山洞,因此处奇洞攀岩,仙境妙笔,故得名阿贵庙。整座庙宇雄伟壮丽,结构紧凑,属典型的藏式建筑。

纳林湖

纳林湖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境内,距离磴口县县城40公里,交通便利。该湖地处阴山山脉南部,三盛公水利枢纽风景区北部,哈腾套海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她位于黄河水利枢纽、阿贵庙、鸡鹿塞、汉代古墓群、生态园区等景点的中心位置,是整个大的旅游区域的驻足休憩的理想场所。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主要生长有甘草、花棒、麻黄、肉苁蓉、锁阳、沙棘、梭梭等多种名贵药材和稀有植物,并有大小湖泊200多处。

冬青湖

冬青湖景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距磴口县城55公里。湖水面积5000亩,由主湖、东湖和南湖组成。丰水时水深5米,枯水时水深3米,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草鱼、鲤鱼等鱼类,有芦苇、水草等植物。

梦幻峡谷

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与阿拉善左旗交界处的敖伦布拉格镇境内的阴山余脉中,距磴口县城90公里,被当地牧人誉为“七彩神山”。在地理学上“梦幻峡谷”属丹霞地貌。

上一篇: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下一篇:五原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