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常德市武陵区

科普小知识2022-02-27 11:46:19
...

武陵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常德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史称张若城。这里既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左包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荆楚唇齿”、“滇黔咽喉”之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又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武陵区下辖七个乡镇和五个街道办事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常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文名称:武陵区

外文名称:wuling

别名:武陵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常德市

下辖地区:启明街道、永安街道、府坪街道等

*驻地:南坪街道

电话区号:0736

邮政区码:415000

地理位置:中国中南

面积:289平方公里

人口:63万

方言:西南官话常德方言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柳叶湖、常德诗墙、梦幻桃花岛、白马湖公园、河洑森林公园等

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

火车站:常德站

车牌代码:湘J

著名高校:湖南文理学院

行政代码:430702

区委书记:罗少挟

区长:莫汉桃

1、基本概况

1949年8月,常德武陵建立县级常德市,治常德城。1988年6月撤销县级市建立武陵区。撤市建区后,武陵区以城市为依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成湘西北的最大城市。


武陵区

武陵区是常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陵区总面积28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90平方公里左右。

武陵区居沅水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5°C-17.5°C,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对湿度在68-89%之间;冬季盛吹东北偏北风,夏季盛吹东南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时期,以偏北风居多。

城区交通便捷,319、207国道纵横贯穿全境,紧邻的桃源机场已开通与全国主要大城市的航线,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强了武陵与长沙、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联系,常张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武陵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距离缩短一半。目前石长铁路复线正在修建,届时,武陵通往长沙最短只要一个半小时,

城区供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邮政电信网络功能齐全,道路纵横交错,商业广场、文化娱乐、一应俱全,安居小区整齐如一。城郊的柳叶湖度假区烟波浩渺,河洑森林公园林木苍翠,名闻遐迩的福地洞天桃花源、钟灵毓秀的夹山寺也近在咫尺,是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自然环境

河洑山


武陵区

河洑山位于沅江北岸,紧靠常德城区,在郁郁葱葱的河洑山脚下。有座古朴风情的小镇。相传这里两千多年前便已为市,以前叫平山后叫河洑山。解放初期正式建成河洑镇,如今只要你来到河洑镇便可看到,在的脚下高楼厂房掩映在绿荫之中,集市车水马龙,到处呈现着一副繁荣兴旺的景象。河洑山武陵山之余脉,为自桃源高吾山延伸而来,有十里之长。古木参天,山势回还,乃是历朝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是常德抗日会战的主战场。山最高处名为美女峰,山峰奇秀,瑰丽多姿。民国年间,在山上太和观居住的杨道人,曾书写一联,将河洑山八景嵌入联中:“凿看卓刀泉,遥望五溪,戏出野鹿含明月;解渴崔婆井,高歌土凸,闻放犀牛逐白云。”联中八景,尤以卓刀泉、崔婆井、犀牛口、白云洞等景观流传甚广,人人皆知。境内湖泊有白马湖等,主要河流有穿紫河、姻缘河、三闾河。

穿紫河

穿紫河水系位于常德市城区北部,西起竹叶港,东至南昏。途经新河渠、费家湖、仁智当、李仁当、白马湖、长港、穿紫桥河、姻缘桥河、三闾港、沙河等沟港。全长17.3km,是常德市的一条环城水系。该水系的主要功能为接纳部分渐水、柳叶湖水及江北城区的降水,经南错闸排入沅水。历史上曾起到防汛、灌溉、水运和群众饮用水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城区西移北扩和防洪排水体系变化以及污水的管理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现状水系较差。部分河段出现封闭堵死的现象,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市容市貌,抑制着常德市的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根据政协常德市委员会主席会议纪要》(二00一年第五号)会议精神,决定对该水系进行引水净化。武陵区居沅水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5°C-17.5°C,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对湿度在68-89%之间;冬季盛吹东北偏北风,夏季盛吹东南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时期,以偏北风居多。

3、历史沿革


武陵区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地,故城今常德市东北六十华里)、孱陵(今湖北*县与湖南南县、华容、岳阳、安乡、澧县等县地)、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地)、沅陵(今沅陵、泸溪、吉首、麻阳等县地)、镡成(今洪江市和黔阳、靖县、绥宁、会同、通道、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潕阳(今芷江、新晃、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迁陵(今保靖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辰阳(今辰溪、麻阳、花垣、凤凰等县地)、酉阳(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义陵(今溆浦县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澧县、慈利、石门、临澧等县地)、充(今大庸、桑植县地)”。武陵郡又称“义陵郡”。其来历据晋人常林云:“项羽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帝闻而义之,故曰义陵。”郡治义陵县(一说治索县)。建置时间,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

西汉武陵郡治,历来有二说。一曰治索县,持此说者、如:宋欧阳忞《舆地广记》、清段长基《历史沿革表》、同治《武陵县志》。他们持此说,或许是据《汉书·地理志》,武陵郡所领十三县,索县置于诸县之首。按该书惯例,郡治亦多置于辖境各县之首,故以索县为武陵郡治。二曰治义陵。持此说者,如:唐魏王泰《括地志》、唐颜师古《汉书注》、《嘉庆常德府志·舆图考沿革表》、《湖南省通志·地理志》,新编《常德县志》、《常德市志》。笔者亦同意此说。理由是:西汉武陵郡为汉高帝改原秦黔中郡地所置。据《元和郡县志》云,秦黔中郡治,在今辰州沅陵县西二十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发现该城遗址。秦黔中郡,本是在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伐楚,取巫郡及江南地为黔中郡。在此之前为楚黔中郡。秦置黔中郡,主要是从军事、政治上加强对巫、黔中及江南地区的控制。把郡治设置在沅陵县,是因沅陵处于沅水中游,上溯可达贵州牂牁,下游可迳入洞庭,沅、澧二水及湘西、北地区都在掌握之中。从经济方面讲,贵州丽水的黄金、湘西的竹木、油茶、苞茅、生漆,尤其是辰溪的丹砂和麻阳等县丰富的铜、锡、铅等矿产,都是重要物资资源。黔中郡设置在此,对经营整个西南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汉取黔中郡后设置武陵郡,把郡治设置在离沅陵县不远的溆浦,是对前朝在这里所作的一切,都将取而代之。颜师古注《汉书》,汇集了在他以前的二十多家注释。他学识渊博,又有秘书省藏书可资利用,所注《汉书》,深为学者所重。他在《汉书》注释中说:“旧治义陵,非郡名义陵也。”又认为索县改汉寿县作荆州刺史治所之前,可能作过一段武陵郡治,时间也许是在义陵县作郡治之后。因为它若未作过郡治,不具备设置较大军事、政治、经济中心的条件,刺史治也不会迁移在那里的。关于武陵郡设置的时间,《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虽《史记·高祖本纪》所记,“高祖二年,项羽弑义帝于江南,三月为义帝发丧”。与武陵郡改名“义陵郡”,似乎时间较吻合。但从当时楚汉战争形势分析,高祖二年,汉王刘邦的主要力量,是将攻占之地,设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各郡。关之外,置河南郡(治洛阳)、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汉王自己进兵东下,在彭城灵壁东,被项羽打得大败,连父母妻子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好不容易陆续收聚士卒,加上诸将所率和关中的兵力,才于荥阳破楚兵于京、素之间。而对南方或西南地区设郡,此时根本无法顾及。至于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在这一年里,项羽自杀于乌江;汉王即皇帝位,都洛阳;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越王无诸为闽越王。此时,在原秦黔中郡故地设置武陵郡,可谓顺理成章,适得其时。

4、风土人情

武陵戏,曾称常德班,还称沅河戏、常德戏、常德湘剧、常德汉剧,直到1980年,才正式定名为武陵戏。

武陵戏以常德、桃源、汉寿、石门、慈利等地为基础,广泛流行于西洞庭湖滨各县与黔阳、湘西自治州一带,并远涉鄂西南、川东、黔东、观众面甚广。


武陵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艺术实践中,武陵戏形成了丰富的颇具特色的演出剧目。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演出剧目600余出。根据声腔的不同,这些剧目可分为高腔剧目、低、昆腔剧目和弹腔剧目三大类。其中高腔剧目的50余出,低、昆腔剧目20余出,弹腔剧目多达500余出,占整个剧目数的90%以上。

高腔剧目早期有包括目连、观音、三国、岳传等12本在内的“48本目连”和大量传奇。到本世纪40年代,大部分高腔剧目失传,仅留下为数不多的整本戏和一些精彩的折子戏。新中国建立之后,挖掘整理恢复上演了《祭头巾》、《思凡》、《金殿配》、《葵花井》、《赐马挑袍》、《松林收女》、《闹酒馆》、《三怕老婆》等30余个剧目。低、昆腔剧目本来不多,流传中更是日渐稀少。仅存《天宫赐福》、《大封相》等吉祥戏。

弹腔剧目众多,一般分为“江湖戏”与“一家戏”两类。所有戏班都能演的戏,称为“江湖戏”。主要有《打渔杀家》、《宋江杀惜》、《翠屏山杀海》、《八义图》等剧目。“一家戏”是指那些当时四大名班戏路不同而各有特长的剧目。如瑞凝班擅长演的隋唐戏和《乌龙院》、《浔阳楼》等“背时的宋江戏”,以及《黄君洞》、《芭蕉洞》、《琵琶洞》等“五洞戏”。文华班以演宋江上梁山之后的故事,《岳飞传》、《西游记》以及《一令关》、《双蝴蝶》、《三招安》、《泗水关》、《五凤吟》、《六打华府》、《七星灯》等“十大名剧”为拿手戏。同乐班则拥有《齐星楼》、《八卦阵》、《紫金山》、《木养阵》、《嘉桂岭》等“八大名剧”和《施公案》、《彭公案》等“山头戏”。天元班则以表现三国、两汉、封神故事的一批剧目和《百花诗》、 《金凤寨》、《宝莲灯》、《清风亭》等剧为保留剧目。

5、经济概况

武陵区工业发展历史较早,在计划经济时代,武陵区以轻纺、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就较为发达。进入市场经济后,武陵工业经过了一段改革、调整、再发展的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区委、区*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业发展更为迅速,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加工、机电工业和塑料制品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企业群体。


武陵区

实行“一区带二园”发展战略。一区即工业新区,是区本级重点发展的核心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00亩;二园即武陵工业东园和西园,由各乡镇工业园和工业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整合组成,各规划土地3000亩。一区二园产业分布合理,功能分区明显,实行资源共享、整体联动、优势互补。区内有*属、省属、市属、区属、民营大小企业2,000家,拥有机械、电子、冶炼、造船、造车、纺织、印染、化工、医药、制革、塑料、酿酒、卷烟、造纸、印刷、建材、服装、食品加工等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武陵区农业具有明显的城市农业特色,以蔬菜、养殖、花卉及休闲观光农业为主体,农副产品加工较发达。全区耕地面积12万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4.3亿元。休闲农庄面积超过2000亩,建成蔬菜基地5万亩,被评为全省首批放心菜基地区(县)。现有各种农业龙头企业公司20多家。

6、旅游资源

常德古称武陵,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历来被称为“洞庭明珠”和“湘西门户”。常德名胜古迹遍布,最有名的当属晋代诗人陶渊明曾描绘过的桃花源。此外,位于常德市区的铁经幢、德山宝塔、笔架城是省级重点文物,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生长着1000余种珍稀动植物,龙王洞是一个可与武陵源黄龙洞相媲美的奇特群洞,石门古刹夹山寺建于唐代,历来为佛教圣地;澧县的文庙是全省最大的文庙。

上一篇:华容县

下一篇: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