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湘阴县

科普小知识2022-02-27 11:46:13
...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滨洞庭湖南岸,东与汨罗市相连,西接益阳市,南邻长沙、望城,北抵岳阳县、沅江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0′20〞-113°1′50〞、北纬28°30′13〞-29°3′2〞。总面积1535平方千米。总人口69万人(2003年)。

中文名称:湘阴县

外文名称:Xiangyin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岳阳市

下辖地区:辖12个镇、7个乡

*驻地:文星镇

电话区号:0730

邮政区码:414600

地理位置:湖南省东北部

面积:1581.5平方公里

人口:76.76万(2012年)

方言:湖南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远浦楼,南泉寺,湘阴文庙,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火车站:东距汨罗站、高铁汨罗东站25公里

车牌代码:湘F

湘江航电枢纽:南部上游10公里处有长沙航电枢纽

行政代码:430624

1、地理环境

位置

湘阴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居湘、资两水尾间,濒南洞庭湖。东邻汨罗市、西接益阳市,南界望城县,北抵沅江市、屈原行政区,介于东经112°30′——113°02′,北纬28°30′——29°03′之间。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51.3公里,面积1581.5平方公里,约占岳阳市总面积的10.5%、全省总面积的0.75%。

地貌

地块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地带,地貌呈低山、岗地、平原三种形态,具有三大特征:其一,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位居幕阜山余脉走向洞庭湖凹陷处的过渡带上,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形成一个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倾斜面。最高处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处濠河口河底,低于黄海水平面4.3米。其二,以滨湖平原为主体,呈块状分布。地处湘江大断裂带,构成低山、岗地;西盘下切,形成滨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滨湖、江河、溪谷3种平原共702.11平方公里,占湘阴县总面积的44.4%,岗地占13.59%,低山占1.51%。其三,河湖交汇,水域广阔。山岗地区水系发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区河湖交汇。

气候

湘阴位于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长,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热季节,年平均气温为17℃,全年无霜期为223-304天,年日照1399.9-2058.9小时,年均降雨量1392.62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

2、湘阴概况

湘阴县是“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五大示范区之一湘阴县2(15张)的滨湖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粮食百强县、全国渔业百强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县、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湖南省水产品总量第一县、湖南省乡镇企业先进县、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实验区、湖南省5个最具投资吸引力县之一,同时素称为鱼米之乡,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基地县,水产品总量连续13年居湖南省第一。


湘阴县

湘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湘阴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南朝刘宋元徽二年正式置县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县境内不仅留下了“规模甲通省”的宋代湘阴文庙、岳州窑遗址、南泉古刹、“双塔凌云”的文星塔和乌龙塔、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更有任弼时纪念碑、陈毅安烈士纪念馆、辛亥革命元老郑照熙故居、陈嘉佑将军墓、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等近代中国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湘阴县1(30张)造就了宋代名儒周式、历相五朝的明代户部尚书夏元吉、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首任中国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先导范旭东、著名教育家民国教育总长原北京大学校长范源濂、著名作家康濯、抗洪英雄高建成等一大批先哲时贤,建国后,原**主席**曾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孕育了极具湖湘文化底蕴的“团结拼搏,奋发图强”的湘阴精神。湘阴不仅史脉悠长、人文荟萃,而且山水相映,风景秀丽。郁郁葱葱的东部丘陵区被誉为“天然氧吧”,绿树成荫的西部水乡被称为“负离子仓”,横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珍禽云集,极具湖乡特色的“湘阴八景”久负盛名,青山岛、鹅形山度假休闲村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出处。

湘阴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湖南省境内的湘、资、两水流经湘阴,湘阴风光(20张)县境内河沟纵横,湖泊塘堰星罗棋布,全县总水域面积98.6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13.3万亩,可捕捞水面41万亩。自然水域水产品种类达112种,其中常见的名贵品种有鲤、青、草、鲫、鳊、鳜鱼和龟、鳖、蟹等30余种。水生植物有湘莲、芦苇等10余种。湘阴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山林24万亩,总覆被率为12%。林木蓄积量为33万立方米。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主要有杉、马尾松、旱柳、意大利杨、樟树、泡桐、枫杨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茶、油桐、柑桔、棕榈、梨、桃、李等;主要四旁绿化树种有细叶女贞、大叶女贞、法国梧桐、圆柏、侧柏、火力楠、桂等;珍贵树种有古银杏等。

3、行政区划


湘阴县

随着王朝更替和政权建设的变化,湘阴县境的行政区划迭有变更。南朝宋置县时,县以下设乡里。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县内设永宁、怀西、归政、大义、长乐5乡,县城设一、二两坊,乡村设新市、归义两坊。元代改乡为都,改里为图。后又改都为乡,改里为都。明洪武五年(1372年),全县仍为5乡,辖32都、4坊。清沿明制,乡数未变。至咸丰五年(1855年)因办团练,改5乡为29局,下属322团。民国时,改局、团为区、乡、保、甲。至民国38年(1949年),全县设4区、1镇、29乡、428保、4887甲。新中国成立后,县内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49年,设一个区、4个办事处,辖29个乡、1个中心镇、55个集镇。

950年4月,设10个区,分辖29个乡、1个中心镇和5个集镇;同年9月组建人民政权,设13个区,辖156个乡、6个集镇。1955年6月,以地名命名替代原区名,设18个区。1956年5月,撤销18个区的行政建制,将原有的300个乡合并成53个乡。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设26个人民公社,辖209个生产大队。1961年9月,恢复区建制,设12个区,辖69个公社。1966年3月,析县东南5个区所辖的33个公社新置汨罗县(后改市),年底湘阴县境内设7个区,辖38个公社、4个镇。1968年11月撤区设社。1970年,恢复区,设7个区,分辖37个公社。1984年5月,改人民公社、大队为乡、村建制,设7区1镇,下属33个乡、7个乡级镇,共辖441个村(居)民委员会、5329个村(居)民小组;1995年,撤区并乡,全县共设32个乡镇,并以大垸为界,设立6个工委;至2000年底,撤销工委,设32个乡镇、5个管区,共辖462个村(居)民委员会、5543个村(居)民小组。

4、气候环境

湘阴位于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长,气温高,夏季长达4个月,同时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热季节,高温期同多雨期一致。年平均气温为17.1℃,日极端高气温为40.1℃,极端低气温为-14.7℃。全年无霜期为223-304天。年日照1399.9-2058.9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97千卡-119.3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392.62毫米,雨季(3-9月)降雨平均量可占年平均总量的54.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37%。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5米/秒。境内适宜于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特别是对喜热的水稻、棉花等作物有利。冬季气候亦适宜种植油菜、荞头、蚕豆、小麦、绿肥和蔬菜等越冬作物。上述温和的气候,亦有利于各种水陆动物的生长繁殖。

5、人口数量


湘阴县

截止到2011年9月,湘阴县总人口738277人,同比增加56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898人,农业人口634609人,非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14.42%;男性385012人,女性356495人,18岁以下152334人,60岁以上93645人。从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湘阴县共出生人口8474人,死亡人口40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29。

2012年,湘阴县总人口为76.76万人,出生人口9044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4464人,死亡率为5.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4.2:100。

6、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2012年湘阴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0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83千公顷,同比增加1.4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83千公顷,同比增加0.1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09千公顷,下降0.2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8.79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早稻产量2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31.1万吨,同比增长2.9%。全年棉花产量0.12万吨,同比增加10.5%;油料产量1.68万吨,同比下降5%;茶叶产量0.22万吨,同比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7.5万吨,同比增加4.6%,其中:猪肉产量6.6万吨,同比增加4.5%;牛肉产量0.36万吨,同比增加3.6%;羊肉产量390吨,同比增长4.8%。禽蛋产量1.13万吨,同比增长4.7%。全年水产品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12.9%。


湘阴县

第二产业

2012年湘阴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7.8%,对GDP的贡献率达62.1%。湘阴县规模工业达到168家,同比增加19家。规模以上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16%。园区企业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28.5%。2012年湘阴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2.8%;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8.6%,占湘阴县工业总产值的33.3%;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47.6%。远大可建、福湘木业、长康实业等12家企业完成总产值过10亿元;新增的规模企业中过亿元的企业有富士电梯、金港混凝土、石公司、依鲁光电、兴湘混凝土。

湘阴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66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

第三产业

2012年湘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4亿元,同比增长18.1%;乡村消费品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1亿元,同比增长22.5%;住宿零售额3.8亿元,同比增长15.5%;餐饮业零售总额9.2亿元;同比增长20.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6.5%,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6%,服装类同比增长24.1%,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1.4%,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31.4%,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4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5.5%,家具类同比增长39.3%,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2.6%,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9.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42.7%。

旅游业继续推进,湘阴县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景点7处,2012年旅游产业总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57.2%;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82万人次。

上一篇:常德市武陵区

下一篇:常德市鼎城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