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坝
蜈蚣坝古称白道岭,是古今沟通山南山北的必经之地。古人有诗:“云催古道见天低,鞭打喘牛不能前”,形容此道的凶险。1926年春,时任绥远警务处长的吉鸿昌在当地义工帮助下带其所属部队重修蜈蚣坝,将古白道从山顶改至谷底,三月完工,成天堑通途之举。吉鸿昌楷书“化险为夷”四个斗大的字,刻于马家店村东石崖之上,至今犹存
地址:呼和浩特武川县大青山中
中文名:蜈蚣坝
北纬:40度55分50秒35
东经:111度32分40秒
所属分类:村级地名
1、蜈蚣坝简介
蜈蚣坝
蜈蚣坝古称白道岭,是古今沟通山南山北的必经之地。古人有诗:“云催古道见天低,鞭打喘牛不能前”,形容此道的凶险。1926年春,时任绥远警务处长的吉鸿昌在当地义工帮助下带其所属部队重修蜈蚣坝,将古白道从山顶改至谷底,三月完工,成天堑通途之举。吉鸿昌楷书“化险为夷”四个斗大的字,刻于马家店村东石崖之上,至今犹存
蜈蚣坝是一道山梁,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方的大青山中,北纬40度55分50秒35,东经111度32分40秒38。呼和浩特市至武川县的呼武公路就从这里穿过。蜈蚣坝山高坡陡,地势险峻,道路沿山而进,蜿蜒曲折,倘扼山而据,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易守而难攻。古时的白道(此处部分山的山岩为白色,开路后以白石铺路,白道或由此得名)虽名副其实,但现在也早已被乌黑平整的新公路取代。
2、蜈蚣坝石刻碑
蜈蚣坝石刻碑
化险为夷
绥远全区警务处处长吉鸿昌题
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谷旦勒
修筑蜈蚣坝道路工程纪念
提起这块石刻之碑来,至今还在大青山区流传着一段生动的故事。
民国十四年(1925年),那年月正是兵荒马乱、土匪猖獗的时代。而被称为白道的蜈蚣坝可是个重灾区,当时白道上的匪患成灾,地方上的黎民百姓不得安宁。最倒霉的还是来往于白道上的旅蒙商,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危难之时,蜈蚣坝上来了一位贵人,此人名叫吉鸿昌,时任绥远都统署副官。一天,吉鸿昌奉命到蜈蚣坝巡视。当时的蜈蚣坝满目凄凉,一片萧条;道路崎岖,行人绝迹。此情此景使吉鸿昌这位爱国军人百感交集,他想:自己作为一名军官,不能为民除害,枉穿这身军衣。于是,他向上峰提出担任警务处长的请求。上峰答应了他的请求。吉鸿昌担任警务处长后,首先加强了剿匪队伍建设。为此,他将地方上的警察队、保安队集中起来进行整训,通过整训编入警察队,由吉鸿昌统一指挥,开进大青山剿匪。大青山区的土匪多如牛毛,个个凶神恶煞,是一伙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为了彻底歼灭这股顽匪,吉鸿昌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定下了千条妙计,在半年内就将这一大股土匪队伍打垮,顽匪逃之夭夭。剿匪战斗获胜后,绥远民众拍手称快,敲锣打鼓热烈欢庆胜利,民众齐称绥远“吉星高照”。
在剿匪战斗中,吉鸿昌率部转战于白道梁,亲身经历了白道行路的艰难,难于上青天啊!那时候,北坡从谷底直行需爬山,山势十分险峻,须行5里路才能到达坝顶。即使再强健的牲畜拉车也会累得身疲力竭。因而古人有诗曰:“云催古道见天低,鞭打喘牛不能前”。在白道梁上,车翻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面对这崎岖难行的蜈蚣坝,吉鸿昌百感交集,下定决心要为民重修蜈蚣坝。于是,吉鸿昌向绥远特别行政区打了报告,要求重修蜈蚣坝。不久,重修蜈蚣坝的报告批下来了。
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重修蜈蚣坝的工程开工了。为此,绥远城都统拨付了一部分资金、车马及炸药。吉鸿昌率其所属武装警察队伍全力以赴投入到重修蜈蚣坝的工程之中。在施工中,吉鸿昌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工程出力流汗,白道上洒下他辛勤的汗水。当时,大青山区的老乡们都纷纷站出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力以赴投入筑路工程。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众人的努力下,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工程就宣告竣工。从此,白道梁上又恢复了以往那车水马龙不绝于途的繁荣景象。
话说在筑路期间,马家店村的乡亲们为筑路部队送水送饭。其中有一个面目清秀、体质瘦弱的年轻人引起了吉鸿昌的注意。此人谈吐不凡,很有见识,讲出话来头头是道。他二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个年轻人叫温才旺,是个教书先生。当道路竣工时,温才旺拿来纸和笔,恭恭敬敬地放在桌上,然后对吉鸿昌说道:请长官题词,以作留念。吉鸿昌听罢欣然提笔挥毫,以正楷书写了四个斗大的字:“化险为夷”,其字体恢宏遒劲,刚健有力。温才旺阅罢大喜,回村后找来当地一名手艺高超的石匠,将吉鸿昌书写的“化险为夷”四个大字雕刻于马家店村东石崖之上。而今,万乘铁车过阴山,其道旁即树吉公碑。当初,吉鸿昌将军却不知,那个教书先生温才旺就是*武川县工委书记。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弹指一挥80余年过去了,那石刻之碑依然嵌立在古道旁。如今,吉鸿昌当年修筑的道路早已变成坦途,一座钢混大桥从石碑处腾空而起。
3、蜈蚣坝伏击战
蜈蚣坝
1938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进驻大青山后,立即展开了游击战争:9月3日夜袭陶林,9日夜,攻克武川县乌兰花镇,数日后驻军井尔沟。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的到来,让日伪军大为惊慌,遂向大青山以北增兵。
蜈蚣坝地势险要,山道曲折,为归绥到武川后山地区的必经之地。
当时,蜈蚣坝松树林中有一座关帝庙和戏台,日伪一警察小分队驻坝顶村,盘查过往车辆行人。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战士秘密侦察,很快获知这一情况。
李井泉、姚喆等八路军首长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在此设伏歼敌。
9月下旬,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得知敌人的准确情报后,营长唐金龙率领支队二营官兵,由当地群众做向导,趁夜色从井尔沟出发。官兵们翻山越岭,到达蜈蚣坝关帝庙附近,伺机进行战斗。
八路军官兵发起突袭,拘禁了全部伪警察,并切断电话线,为开展伏击战扫清了障碍。
二营的两个连分别埋伏在关帝庙戏台后和公路两侧,担任正面突袭任务。另一个连,负责打援和掩护。
在此过程中,战士们奉命将公路上仅容单车通过的石板桥破坏,并加以伪装。
凌晨,远处有灯光在晃动,那是日军的汽车在行进。官兵们立即振奋起来,严阵以待。
4辆军车,满载全副武装的日军进入伏击圈。当第一辆军车驶上“桥”时,一头栽下。
“打!”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八路军官兵密集的火力倾注而下。日军的3辆军车进退无路,全部被击毁。
随着冲锋号响起,八路军官兵如猛虎下山,杀向敌人。大约半个小时,伏击战斗结束。此役,八路军全歼日军80多人,其中少佐1人,缴获机枪9挺、掷弹筒5个和一批枪支弹药。
战斗打响时,日军放出信鸽求援。不久,十几辆日军军车满载援军爬上坝来。八路军官兵以猛烈火力击毁了第一辆汽车,公路被堵,日军受阻。
八路军官兵机警地撤出阵地,返回驻地井尔沟。
蜈蚣坝伏击战威震大青山南北,人民扬眉吐气,日军胆战心寒,为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