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于洪恩

科普小知识2022-05-01 11:26:35
...

于洪恩1927年8月生,山东日照莒县刘家官庄镇后于家庄人。1948年3月加入中国*。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学历,工程师。中国*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2016年3月13日,原煤炭工业部部长于洪恩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中文名:于洪恩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莒县

出生日期:1927年8月

逝世日期:2016年3月13日

信仰:共产主义

1、人物生平

于洪恩1927年出生于山东莒县、一个位于沂蒙山区与黄海海岸交会处的小山村。十几岁的于洪恩北上来到黑龙江鹤岗煤矿,并于1946年正式成为鹤岗矿务局东山矿的一名采煤工人。

1948年,21岁的于洪恩参加中国*。由于他年龄不大,但在井下干起活来却像在战场上冲锋,人送外号“小老虎”;此外,还因为他个头不高,但讲起话来嗓门却特别宏亮,又得名“小钢炮”。

1949年*成立时,22岁的于洪恩由坑长升任东山矿副矿长,1950年又升任矿长。当坑长,他带领矿工们把井区建成模范井;当矿长,他率班子成员把东山矿建成高产矿。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嘉奖。

1954年鹤岗煤矿矿建公司和土建公司合并,上级有关领导调他去建安公司任经理。当时正值“一五”发展时期,矿区恢复和建设全面展开,前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工程中鹤岗煤矿就占了3项。新中国第一对竖井在鹤岗矿区建成,正是由于洪恩领导的建安公司施工的,“新一矿”由此诞生。

1956年,根据鹤岗矿务局的推荐,煤炭部调于洪恩到北京煤干院学习。学习结束,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又被保送到全国煤矿最高学府——当时的北京矿业学院,在这里,他完成了一个从工人*到高级知识分子的转变。

1961年,于洪恩被任命为兴安煤矿矿长。当时的兴安煤矿是前苏联在鹤岗援建的现代化竖井,也是全黑龙江省最大的煤矿。上任伊始,他抓基层、固基础、建班子、带队伍,在坚持安全高效的前提下,煤炭产量节节攀新高。

1962年1月,年仅34岁的于洪恩被任命为鹤岗矿务局副局长。1963年,他又兼任兴安煤矿矿长。

*”结束后,于洪恩成为鹤岗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重新走上领导岗位。1973年6月,他被调任黑龙江省煤炭管理局副局长。1977年5月,于洪恩又回到鹤岗,任鹤岗市委常委、副书记,鹤岗矿务局党委书记。

当时,鹤岗矿务局采掘比例严重失调,煤炭产量一直在700多万吨徘徊。于洪恩经过数月反复调查摸底以及多次研究论证,拿出成熟的改革方案。1978年,鹤岗矿务局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一举跃入全国十大矿务局行列。此后,鹤岗矿务局的煤炭产量以每年50万吨数量递增,等于每年都有一个中型矿井投产,产量最高的年份名列全国第四,极大地缓解了当时东北老工业基地能源紧张的局面。

当时,作为老矿焕发青春的“鹤岗现象”在全国煤炭战线引起很大反响,被煤炭工业部评定为“中年挖潜专家”的于洪恩也备受瞩目。各级领导、各路媒体纷纷来此调研和采访。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杨易臣在实地调研后当场挥毫题写“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句以示嘉勉;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的高扬文来到鹤岗矿区视察后欣然命笔“鹤岗、鹤岗,鹤立高岗,鹤岗是全国千万吨大局,希望像鹤一样站得高看得远”。

时任鹤岗矿务局党委书记的于洪恩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挖潜、革新、改造是老矿区煤炭生产发展的主要途径》,解释了“鹤岗现象”。于洪恩更是被外界誉为“鹤岗现象”的见证者,又是“鹤岗现象”的典型代表和直接领导者。

鹤岗矿务局煤炭生产步入正轨后,1980年9月,于洪恩接到上级通知,赴*党校学习深造,为期一年。1981年8月,*一纸任命,于洪恩出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协助部长主抓生产等工作。1985年4月,于洪恩被任命为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于洪恩出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后又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副书记等职。此外,于洪恩还是*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2、因病逝世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于洪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3月13日19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上一篇:肖玉春

下一篇:李振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