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维廉
叶维廉,1937年生于广东中山,先后毕业于台大外文系,师大英语研究所,并获爱荷华大学美学硕士及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著有《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运用》、《比较诗学》等四十余种著作。他在学术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东西比较文学方法的提供与发明。
中文名:叶维廉
出生:1937
贡献:学术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东西比较文学方法的提供与发明。
代表作品:《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运用》(1974)《比较诗学》(1983)
作品:诗集《赋格》《愁渡》散文集《一个中国的海》《欧罗巴的芦笛》
1、人物介绍
叶维廉
叶维廉,“*十大诗人”之一;1992年,他的《中国诗学》在大陆甫一出版,即成为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他集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和学者为一体的多重身份及卓越成就,早已超越地域与国界,备受各界瞩目:美国当代重要诗人罗登堡称他是“学者、游子、现代主义的旗手、记者、散文家;美国现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汇通者”;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则赞誉他“在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方面作出了至今无人企及的贡献”……
2、文学生涯
12岁那年,叶维廉一家流亡香港寄居在舅舅家,由于父亲残废,母亲一个人的微薄薪水又无法支持一家人的生计,所以叶维廉的两个哥哥小小年纪就得出去工作,一个在*当守卫,一个在水族馆打工,但一家人依然收入拮据,甚至备受舅母和表哥表嫂的冷眼和酸言酸语。叶维廉说,那些“没有表情的脸,猜疑的眼睛,漠不关心,社交的孤立断裂,彻底的冷淡无情”,如同箭镞在他心中刻下了无形的伤痕,“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叶维廉开始了自己的诗歌生涯,他希望通过碎片重新组织一个理想的艺术王国。
3、人物成就
*最早的艾略特《荒原》中译本就是他翻译的;他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几十年之久,并协助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北京大学等建立发展了比较文学,但这些身份之外,叶维廉始终觉得自己首先是个诗人,诗对他而言是最重要的。“诗在我心里是第一位的,我一直未忘保留诗人的本能。”
4、人物作品
《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运用》(1974)
《比较诗学》(1983)
诗集《赋格》《愁渡》《醒之边缘》《野花的故事》等;
散文集《一个中国的海》《欧罗巴的芦笛》《寻索:艺术与人生》;
画论《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
童诗《孩子的季节》《树妈妈》《网一把星》。
5、作品赏析
诗歌:
焦虑与孤独中萌芽成诗人
“北风/我还能忍受这一年吗/冷街上、墙上,烦忧摇窗而至/带来边城的故事;呵气无常的大地/草木的耐性,山岩的沉没,投下了/胡马的长嘶……”这是叶维廉21岁左右时写的诗,焦虑而孤独。叶维廉说,事实上,他就是在那种“庞大匆匆游魂似的群众中的焦虑与孤独里”,被逐向“生存意义”的求索而萌芽为诗人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