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龙云
蔡云龙教授,山东济宁人,中*员。我国著名的技击家、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术九段,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常务委员。1928年11月出生,1944年毕业于上海市博仁中学;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副院长。出身于武术世家,是我国武术前辈蔡桂勤的儿子。他擅长华拳、少林、太极、形意诸技,尤精技击。1943年11月,历史上第一场武术与西洋拳的正式较量在上海举行,当时14岁的蔡龙云对决俄籍拳师马索洛夫。他充分发挥中国武术身手敏捷、贴身靠打的优势,两个半回合内就把体格魁梧的马索洛夫连摔了13个跟头,大胜而归,从此威震十里洋场,被誉为“神拳大龙”。1957年,蔡龙云和其他武术专家一起编写出版了《长拳运动》《简化太极剑》,以及初级、乙级和甲级《长拳》等系列武术教材,主编中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2015年12月19日23时40分,中国武林泰斗级人物蔡龙云先生仙逝,享年87岁。
姓名:蔡龙云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28年11月
籍贯:山东济宁
代表作品:《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少林寺拳棒阐宗》;《五路查拳》
1、人物简介
1928年11月生于山东济宁。父亲蔡桂勤是著名的华拳大师。早在20世纪初,就声震武林,有“拳魔”之称。蔡龙云4岁时便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习练武术。9岁时候,拳术已相当精熟。迎面三脚、八步连环、罗汉十八手、少林疯魔棍,这些难度较大的功夫,已练得有模有样。
蔡龙云
之后,蔡龙云辗转上海,广拜名师,精研少林、形意、八卦等拳种。他演练的祖传华拳,十二套拳路打得刚猛、飘逸、挺拔、俊美,深得老一辈武术家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体育项目受到*高度重视,蔡龙云的武术才华得以充分施展。
1953年,他作为华东区代表参加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以“华拳”、“峨眉刀”、“华拳对打”获得金质奖章。
1954年,作为首批队员入选国家武术队,后担任国家武术队队长。
1957—1960年,参与起草了国内第一个《武术竞赛规则》,并进行了初级刀枪剑棍拳书籍的编写。
1960年1月,他担任上海体院武术教研室的负责人。
1978年,被评为副教授。
1981年,加入中国*。屡任全国及国际武术比赛裁判长、总裁判长。
2、大战西洋拳
1943年,西洋拳击界正式提出要与中国武术界进行对抗赛,蔡桂勤和上海武术界著名技击家王子平等选出8名选手代表中国武术决斗西洋拳击。蔡龙云说服父母,毅然作为中方年龄最小的选手应战,决心战胜洋人,为中国人争气。
蔡云龙
1943年11月13日,历史上第一场武术与拳击的正式比赛在上海举行,能容纳三千多人的回力球场被挤得水泄不通。经过抽签,蔡龙云第二对出场。只有14岁的他对决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索洛夫。马索洛夫年约三十,体格魁梧。当他神情傲慢地走上拳台的时候,不少观众为相形之下身材瘦小的蔡龙云捏一把冷汗。
第一回合,蔡龙云胆大心细,趁马索洛夫左脚在前,运用勾挂腿,右腿一扫就把他撩倒在地。倒下的马索洛夫在即将站起的一刻,又挨了蔡龙云一脚,按规则算又一次倒地。
第二回合,蔡龙云勾腿外摆,没想到一下被马索洛夫抄住了腿,蔡龙云腰一扭,在对手的帮助下顺势来了一个侧空翻,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全场观众在几秒钟的沉寂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第三回合,蔡龙云大胆贴近对手,用少林拳的“连环”手法和华拳的“迎面三脚”出击,使其防不胜防,难以招架,马索洛夫的头部不时地受到重击。蔡龙云抓住有利时机,步步逼进,乘隙飞起一脚,正中对方腹部,只听得“啊”一声,马索洛夫高大的身躯晃了两晃,倒了下去。
当天比赛结束后,《新闻日报》以《中西拳击对抗,中华队获大胜》为标题,报道了“中国队以五胜二负一和获得大胜”的消息。14岁的蔡龙云两个半回合打了对手十三个跟头,大胜而归,轰动大上海,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的小名叫“大龙”,从此便在武术界享有“神拳大龙”的称号。
战败了的马索洛夫并没有甘心,向蔡龙云挑衅说:“我们西洋拳击是用拳不用腿的。不用腿你敢打吗?”蔡龙云坚定地回答:“敢!”。
1949年,马索洛夫挑起美国重量级黑人拳手鲁塞尔与蔡龙云打擂。功夫日益精进的蔡龙云,又一次打败了当时的重量级拳击冠军、人高马大的美国黑人鲁塞尔。他的武功技艺威震上海十里洋场。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在赠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少林拳击世莫当,动迅静定力蕴藏;蔡君得之制强梁,柔非终柔刚需刚;刚者先折柔转强,妙门洞辟唯东方;技与道合乃有此,一洗东亚病夫耻。”
3、人物轶事
与李小龙同月同日生,被李小龙奉为偶像
据《文汇报》报道,曾有人告诉蔡龙云,著名华裔武打明星李小龙非常崇拜他,他的《武术运动基本训练》一书还被李小龙放在床头。蔡龙云以前不敢讲,怕别人说他吹牛。后在“李小龙研究会”研究人员发表的文章中看到,才确信有其事。
原来,李小龙曾在大陆买回很多武术书籍,其中就有蔡龙云《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和《华拳》。李小龙根据蔡龙云书中的指引练习,特别是进行腰腿训练后,腿法应用自如,用腿仿佛用手一般。在李小龙的一部电影中,有个特别的动作叫“三不落地旋风脚”——三个动作不落地接旋风脚,就是根据蔡龙云《华拳》里的“三不落地”改的。李小龙撰写的《中国基本拳法》一书,所用配图也是根据蔡龙云书里的图改编的。
2010年6月,蔡龙云还为李小龙经典中文版《功夫之道》作序,序中写到:“我和李小龙素未谋面,但是借助武术这根主线,我和他有较深的结缘……”
虽然没有跟李小龙见过面,但是很巧的是,两人的生日同月同日,蔡龙云出生在1928年11月27日,李小龙出生在1940年11月27日,都属龙,只是相差了12年。“这可能就是我和李小龙之间一种奇特的缘分吧。”蔡龙云说。
成立大师工作室,鼓励更多人以武健身
1960年1月,32岁的蔡龙云来到上海体育学院,担任武术教研室主任。当初调他进体育学院时,他心里咯噔了一下,“不敢来,因为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而大学教师要写论文,我连论文是什么都不懂”。后来,一个教授拿出一篇论文给他看,是讲体育分类的,蔡龙云心里暗想:“这就是论文啊,我抽屉里有好几份呢,你写的是体育分类,我写武术分类不就可以了吗?”
成立大师工作室
此后,在理论研究上,蔡龙云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撰写的一至五路《华拳》《五路查拳》《少林寺拳棒阐宗》等,都受到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教学之余,在全国历次武术比赛和表演赛中,蔡龙云由一个普通运动员,成为一个裁判员,后担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和总裁判长。几十年来,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王培锟、邱丕相、陈春茗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和高级教练。1986年,国家体委成立了武术研究院,50多岁的蔡龙云被调去做了6年副院长,后来又回到了上海体育学院。
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进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制创新以及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重点加强上海市高校文化艺术类学科的建设,上海市教委决定建立一批大师工作室,籍此促进高校的内涵发展。2008年首批建立了周小燕、余秋雨和蔡龙云三位大师工作室。
蔡龙云大师工作室成立后,重点整理撰写武术的经典拳种《华拳》,并亲自授课将华拳传授给青年教师,同时对三、五十年前的旧作《剑术》、《武术运动基本训练》等专著,加以修订重新再版,并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
大师工作室的墙上,挂着朋友送给他的一幅字:“敦厚周慎”,是朋友对他性格和为人的概括。
2014年10月29日下午,上海体育学院体院大讲坛(385讲)和武术大视野(18讲)邀请到已86年高龄蔡龙云先生作“武术套路运动”讲座。蔡老先生依然神清气朗,为了全面解读“武术套路运动”,他从套路素材、套路主题、类别、体势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武术套路运动的独到理解。
蔡龙云以“善战不舞,文质彬彬”八字箴言寄语大学生全面发展,做弘扬中国武术文化的文武兼备的人才。
曾经,面对公园里到处可见练太极拳的身影,蔡龙云表示很欣慰:“老百姓就应该练练武术。这既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也是一项非常好的强身健体的运动。”
4、荣誉记录
1959年国家体委授予他“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先进个人”;1984年国家体委授予他“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先进个人”;1985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同年,国家体委授予他“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1988年荣膺中国国际武术节“武术贡献奖”;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4年,在全国社会群众投票选举“武术家”活动中,他获票最多。
5、武术作品
1957年,蔡龙云和其他武术专家一起编写出版了《长拳运动》《简化太极剑》,以及初级、乙级和甲级《长拳》等系列武术教材,主编中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6、精彩语录
“都在讲创新,创新之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首先摸清武术本身固有的规律,继承才能谈发展。武术与艺术有许多共通之处。就拿古典文学来说吧,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对仗规律,阴阳顿挫,起伏转折,有各自的章法。什么是诗,什么叫词,什么又是赋,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武术套路也是一样,有它技击以外的特有的内涵。套路中的规律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才可以称之为套路?是不是一拳一拳加一脚、一脚一脚加一拳动作一连串就可以叫做套路呢?我们需要安下心来,好好总结总结、研究研究,这其中大有学问。”
“练拳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踏下心来。”蔡龙云说:“年轻人学拳跟我们那会儿不一样。喊着学吧,可真教会了他们一套,一学会了,他们就不练了。真功夫是需要一招一式细心揣摩的,不经过时间的磨砺不可能练出真功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