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祥记
《冥祥记》古代汉族佛教灵应集。南朝梁王琰撰。共十卷。是中国现存(2008年)较多的一部宣佛小说,原书10卷,现在(2008年)辑录有130多则,基本上是佛教灵验传说。从《冥祥记》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佛教信仰流行的一般状况;同时,它在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后世传奇的形成有着相当重大的影响;另外,它又是在徵实的原则下记录的,所以其人物、背景、细节等均具有相当程度的真实性,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
中文名:冥祥记
作者:王琰
时期:东晋
所属:太原王氏
1、作者简介
《冥祥记》的作者王琰,出于太原王氏。东晋时期曾在政坛活跃一时的一流高门太原王氏,自从王国宝伏诛後,其事迹就不为史家所重视。关于王琰的生平,最重要的材料就是,其云:琰稚年在交趾,彼土有贤法师者,道德僧也。见授五戒,以观世音金像一躯,见与供养。琰奉以还都。时年在龆龀,与二弟常尽勤至,专精不倦。後治改弊庐,无屋安设,寄京师南涧寺中,於时幼小,不即题记,比加撰录,忘其日月;是宋大明七年(463)秋也。至泰始末(470或471),琰移居乌衣,周旋僧以此像权寓多宝寺。琰时暂游江都,此僧乃适荆楚;不知像处,垂将十载。宋昇明末(479),游踬峡表,经过江陵,见此沙门,乃知像所。其年(479年),琰还京师,即造多宝寺访焉。时建元元年七月十三日(479)也。
王琰的郡望,《高僧传·序》与都云是太原。东晋南朝时期,史书所记载的太原王氏有两家,一为太原晋阳王氏,即从西晋王湛起一线传承下来之家族;一为太原祁县王氏,如所记王懿、王玄谟等人。按理说,祁县即为晋阳郡之属县。但两家并不是一族。祁县王氏自称是东汉司徒王允之後,然其家世颇可怀疑。史书在提到祁县王氏之家世时,均云是“自言如此”,自言者,非公论也,照例表示不可信。祁县王氏直到太元末年才渡江,始居于次等士族的聚居地彭城,後来前往更边远的姑熟、谯郡等地。所以,在王懿发迹之前,祁县王氏是出身颇为可疑的三等士族,与晋阳王氏为晋朝一流高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尽管晋阳王氏与祁县王氏均追溯到东汉王允,然据史家看来,两家实非同族。
2、作品简介
《冥祥记》的内容,乃是与佛教有关的各种神异事迹,它的材料来源于三个部分,第一是此前各种佛教灵异记。第二是自东晋以后陆续出现的记载名僧行迹的各种僧传以及其他杂史杂传。第三是他自己的亲见亲闻。与各种感应传的关系在东晋南朝,出现了很多由士大夫撰写的记载佛教神异事迹的感应传记。晋末荀氏的。内容已多涉佛门,但还不是专门的弘法之作。现存(2008年)的第一部观世音灵验记——谢敷的成书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前。在此(399年)之後,这类书愈来愈多。
在刘宋朝,现在所知的有五种:1、傅亮的1卷;2、张演的;3、刘义庆13卷;4、王延秀8卷;5、朱群台《徵应传》;(疑为2卷)。萧齐计一种,即萧子良的《冥验记》,现存(2008年)两条佚文。
萧梁计4种:1、陆杲的《系观世音应验记》1卷;2、王琰《冥祥记》10卷;3、王曼颖《补续冥祥志》1卷;4、《祥异志》。撰人不详。
北魏计一种,即昙永《搜神论》。值得重视的是专门记录观世音灵验故事的宋傅亮的《光世音应验记》、宋张演的《续光世音应验记》、齐陆杲的《系观世音应验记》。这三本书在中国早已佚失,但在日本,一直保存在京都东山粟田口青莲院中。1970年,牧田谛亮发表专著,对3部书加以校勘、注解和解说,孙昌武先生将这3部书校点後,于199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为研究那一时期的宣佛小说提供了方便。
《冥祥记》的写作受前代各种感应传的影响最大。与《冥祥记》性质较为接近的是刘义庆的和王延秀的《感应传》。
除“史隽”与“陈玄范妻”两条是完全相同之外,其他则有详略之不同。仔细对比一下这些相同的条目,给人的感觉是两书并不属于一个系统。相比之下,《冥祥记》中的大部分条目其描写远比《宣验记》详尽。这可能是两书根据口头传说而分别叙述,或者是在节录同一本文献时有详有略。以前一种情况可能性为大。另外,“赵泰”(第4条)、“桓温”、“石长和”事迹又见于同为刘义庆所著的卷五,相对来说,这些记载较为接近。
王延秀与《冥祥记》的关系也值得重视。据有关材料,当时的佛教灵验故事往往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所以王琰很可能继承了他的族人撰写应验记时的材料。这以后王曼颖的,很明显是补续《冥祥记》的。傅、张、陆三种全是记载观音灵验故事的,傅书7条,张书10条,陆书69条,计86条。据鲁迅先生辑本《冥祥记》计131条,其中观音故事35条(其中“竺长舒”事重复),即超过全部条目四分之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其中竺长舒条、窦传条、吕竦条、徐荣条、竺法义条5条同傅书。
王琰是完全抄录了傅书7条故事,只是由于今本《冥祥记》已非完帙,所以“帛法桥”条、“邺西三胡人”条不见于今本。
《冥祥记》同于张书的一共有两条,一条是所引卷十九释道泰事,此条为鲁迅《古小说钩沉》所辑《冥祥记》遗漏,它相当于张书第5条。另一条是“徐义”,同张书。
《冥祥记》与傅书的关系清楚,系全文照录,这没有什么疑问。与张书的关系稍为复杂一些。应该说张书的成书年代应该早于《冥祥记》,但两者相同条数较少,相比之下《冥祥记》较为简略,读者倾向于认为这两本书无承袭关系,相同处只是均得之于当时流行的传闻。而《冥祥记》与陆书的关系。孙昌武先生指出:二书所录故事情节、文字大体相同(有几条如、、等王书内容有较多扩充),具体的描写、修饰处则多有差。据条的说明,陆杲记载得自王琰族兄王琏,王琰写《冥祥记》也当是同一来源。那么就是两人得到同样的传说,分别写成了故事。但是这又很难解释两部书的绝大部分故事为什么那么一致。这就不能不设想二书相互间是抄袭了的。而从成书年代看,可能是陆书抄了王书。实际上,从陆杲的序言中可以看出,陆杲一直在搜集观世音灵异事迹,并把宣传这些灵异事迹当作是积德求福的手段。搜集的途径既有口头传说,也有文献记载。在陆氏《应验记》第六十三条中,他说:“杲抄《宣验记》,得此事。”可见,他自认抄了《宣验记》,当然也可能抄《冥祥记》。
3、文学价值
《冥祥记》在中国的宗教、文学和史学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引起重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