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汕头市澄海区

科普小知识2021-07-09 11:57:19
...

澄海区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东南部,潮汕平原韩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广东第二大水系——韩江的主要出海口。西南连汕头市龙湖区,西接潮安县,北临饶平县,东临南海。

中文名:澄海区

外文名:ChenghaiDistrict

所属地区:中国汕头市

面积:345平方公里(不包括领海面积)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南部

电话区码:0754

邮编区码:515800

*驻地:澄华街道文冠路

行政类别:市辖区

地方方言:潮汕话

车牌代码:粤D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1、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澄海地域属百越之地。秦汉时属南海郡的揭阳县。晋咸和6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澄海属东官郡(后改义安郡)的海阳县。隋、唐时属海阳地域。

宋宣和3年(1121年),因割海阳县永宁、崇义、延德3乡置揭阳县,原澄海县的蓬州、鳄浦、鮀江3都,为揭阳县所辖;上、中、下外莆和苏湾4都,仍属海阳县所辖。


澄海区

明成化13年(1477年),析海阳县太平乡之宣化、信宁,光德乡之氵恋州、清远、弦歌,怀德乡之秋溪、隆眼城、苏湾等8都新置饶平县,其时苏湾都属饶平县所辖。此时澄海地域分属海阳、揭阳、饶平3县。

明嘉靖42年(1563年)正月二十八日,割海阳县怀德乡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3都,揭阳县延德乡之鮀江、鳄浦、蓬州3都,饶平县之苏湾都共7都,置澄海县,隶属潮州府,其县治设于下外莆之辟望村(今澄城)。

清康熙5年(1666年),澄海因朝廷靖边海禁迁界而裁撤,这是澄海历史上第一次撤县。至康熙8年3月,澄海才恢复建制。复县后,疆界一直不变。清咸丰8年(1858年),辟鮀浦司之“沙汕头”为通商口岸,称“汕头埠”,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澄海县成立澄海县*,隶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澄海县隶属潮遁道。民国9年,隶属潮海善后处。民国10年,汕头成为独立城市,遂与澄海分治。民国14年,隶属东江行政善后处,后改为东江行政委员公署;民国17年,隶属东江善后委员公署。民国21年,隶属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隶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8年7月,日本侵略者于澄城设立伪澄海县治安维持会,民国29年1月,改为伪澄海县*。

民国36年,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会同汕头市*、澄海县*勘定划大窖以南地方,韩江东岸之华坞、龙眼、长厦、新湖、陵海等村归汕头市。日本投降后,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六区。民国38年4月,广东全省扩编为15个行政区,潮汕各县划为第七、第八两个行政区,澄海属第八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25日,成立澄海县人民*,隶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1950年2月起属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起属潮汕专员公署。1952年,澄海县隶属广东省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3月14日,澄海人民*改为澄海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澄海县隶属汕头专员公署。1958年9月12日,成立澄海县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59年1月24日,澄海县建制撤销,县地并入汕头市郊。同年11月13日,澄海县恢复建制,复称澄海县人民委员会。“*”期间,1967年3月25日,成立澄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5日,成立澄海县革命委员会,先后隶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1日起,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同年12月21日,撤销澄海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澄海县人民*。1983年12月起实行市管县,澄海县归汕头市管辖。1994年4月18日,撤销澄海县建制,设立澄海市(县级),由汕头市委托代管;澄海县人民*改称澄海市人民*。

2003年1月29日,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归属汕头市管辖,原行政区域划出新溪、外砂两个镇归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市人民*改称汕头市澄海区人民*。

2、行政区划

澄海区辖3个街道(凤翔、澄华、广益)、8个镇(莲下、莲上、莲华、东里、溪南、盐鸿、上华、隆都)。辖182个居委会(村委会)。另有莱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系区人民*派出机构。

3、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汕头市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出海口,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邻汕头市龙湖区,东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全境处东经116°41′至116°54′和北纬23°23′至23°38′之间,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27.85公里,土地总面积345.23平方公里。历来是粤东、闽西南和赣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粤东门户”之美称。


澄海区

地形地貌

地处韩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的平原占总面积81.9%;海拔10米以上的丘陵台地占8.5%;水域占9.6%,素有“一山一水八分地”之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北部为莲花山区,占地25平方公里,主峰高562米,为全区最高峰。除莲花山外,还有龙船岭、象山、三髻山、仙门山、观音山、凤山冈、管陇山、南峙山、大山、神山、许石山、西山、黄子佃山等13座丘陵,自东向南依次分布。境内平原被丘陵地带和东里河、莲阳河、外砂河分隔成苏北、苏溪、上华、隆都4大片,东部有六合滩、利丰沙和红肉埕沙。澄海濒临海洋,海岸线长54.3公里,属沙坝泻湖海岸,海堤长46.25公里。南部有大莱芜和小莱芜两座半岛及屐桃屿;东面海中有五屿(西屿、破屿、尖担屿、大屿及东屿)和四礁(马礁、东锚礁、礁仔及南锚碓)。

气候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半年受极地冷高压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的影响,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天气高温多雨,呈现雨热同季的特点。四季变化趋于缓和:春季气温回升早,夏季漫长,秋季降温比较迟,冬季温和。年平均气温21.2~21.7℃,7月最热,1月最冷。近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为0.1℃;最高温度出现在2002年7月4日,为39.8℃。年日照时数为1798~2623小时,平均2176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是7月,高值时段在7~10月;日照时数最少是2~4月份。1979~2002年平均降雨量为1506毫米,降雨多集中在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1%。

4、资源物产

地质资源

澄海区陆地有储量的矿产20余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钨、锡、铋、铜、铅、锌、钴、金、银及锆英石、钛铁矿,以钨、锡为多,有钨矿区1处,锡矿区两处,锡矿点4处。莲花山钨矿床分布于山顶和北西坡,矿区面积3平方公里。非金属矿产较少,主要为耐火粘土、钾长石以及花岗岩和砖瓦用的粘土等。水气矿产主要为地下水、矿泉水和地下热水,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区土地面积378.35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22.1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7%;建设用地95.97平方公里,占25.37%;未利用地60.28平方公里,占15.93%。澄海区海岸线长54.3公里。2011年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102.67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面积24.67平方公里。海滩涂是澄海区面积大且条件较好的水产增殖养殖区域,也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旅游资源

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共25处,其中比较有名的有9处:(一)莲华乡村旅游区位于莲华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省首个全镇域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万元。山清水秀,名胜荟萃,主要有远东国兰有限公司、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大自然休闲农庄、莲花古寺和百草园。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占地面积3000亩,地表200米以下有温泉,建有“威尼斯”式温泉区与“罗马”式浴池区,配套设施齐全,为澄海区旅游商务接待的主要基地。百草园位于莲华镇新楼村,集农业科普、果林种植、休闲旅游于一体。西浦村为汕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汕头大学写生基地,也是著名革命老


澄海区

区。(二)莱芜旅游度假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澄海区东部海滨,面积1.42平方公里,年接待游客10至20万人次。莱芜岛宛如神女卧波,双峰似乳,素有“向天美人”之称。“莱芜旭日”为澄海古八景之一。建于清康熙时的炮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塔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南峙山麓,占地面积2000亩,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塔山古寺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元代石观音坐像、明代窑瓷及历代摩崖石刻碑记。(四)陈慈黉故居旅游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隆都镇前美村,为汕头新八景之一,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陈慈黉故居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末,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精美,中西合璧,有“岭南第一侨宅”之美称。(五)科隆千树园位于广益街道官湖社区,占地面积300亩,集休闲度假、园艺观赏、科技教育于一体,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园区旁“龟山西汉建筑遗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六)郑皇故里风景区位于广益街道华富社区,占地面积562亩。郑皇即郑信,为公元1767年创建泰国吞武里皇朝的达信大帝。华富社区为郑皇故里,清乾隆年间,郑信亲人从泰国回到故乡兴建郑皇衣冠冢。泰国皇室、政要及旅泰华侨华人经常前来观光祭拜。(七)神山风景区位于澄华街道冠山社区,古庵成群,曲径相通,风景秀丽,“冠山环翠”是“澄海古八景”之一。冠山书院建于明隆庆年间,布局精巧美观,为澄海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程洋冈古村落风景区位于莲下镇虎丘山下。程洋冈村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有南宋丞相陆秀夫行迹、抗元义军陈吊眼营寨遗址及丹砂古寺。丹砂古寺建于明成化年间,为儒、释、道3教合一之寺观。(九)樟林古港遗址位于东里镇东南面,为澄海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的“侨文化”旅游区。古港为清初粤东海上贸易和出洋移民的主要口岸,新兴街货栈、码头、天后宫、风伯庙、水仙寺、西塘庭园等遗址犹存,清末民初由旅外侨胞兴建的典型潮汕民宅建筑群共14座。海外华侨及后裔经常前来谒寻根凭吊,各地专家学者至此考察。

5、特色物产

农产品品种繁多。盛产各种岭南佳果,柑桔、橄榄、林檎、荔枝、龙眼、西瓜是本地名优水果。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及蔬菜,蔬菜品种繁多,四季均有优质当令蔬菜应市,萝卜、芥菜、芥蓝菜、蕹菜(通心菜)是本地的特优品种。野生动物种类不多,家养动物以禽类为主,以狮头鹅最为有名,被誉为“百禽之王”。海、淡水产品十分丰富,以海洋水产品为多。有鱼类470多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鳗鲡(苗)、紫菜、青蟹、银鱼、牡蛎、文蛤、海蜇皮等。澄海为广东省海洋藻类生产加工基地,“莱芜紫菜”色泽鲜艳,味美质脆,享有盛名。潮州菜以用料考究、制作精巧、美味独特而风靡海内外。以牛肉丸、鹅肉、蚝烙等为代表的地方小吃,脍炙人口,还有各式凉果、腌制蔬菜等。澄海玩具及工艺品世界闻名。

6、非物质文化遗产

蜈蚣舞


蜈蚣舞

蜈蚣舞是一项广场性的大型动物舞蹈,由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澄海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好友石文勇首创,问世后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传承至今。现为西门社区居委会永和园传统文艺展演项目。蜈蚣全长22米,分头、身、尾三部分,身躯为扁圆形状,宽80厘米,高60厘米,用硬、软二十八节布框衔接而成,屈伸自如。蜈蚣舞师法自然,几经变革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蜈蚣舞融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观赏性强,场面壮观。表演时由一人擎彩珠带引,十五人执蜈蚣,藏身蜈蚣腹下,弯腰屈腿,操纵蜈蚣蜿蜒爬行,穿梭盘绕。它既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蜈蚣的形态、习性,又表现出一种强烈、稳健、磅礴的气概。蜈蚣舞曾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多次应邀赴海内外献演。1926年应当时的汕头市*邀请,在汕头市审判厅前演出。1937年赴香港参加庆祝英皇乔治六世加冕盛会,轰动香江。1987年赴广州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连演27场。2000年参加新加坡第28届妆艺大游行;同年获文化部第十届“群星奖”广场舞铜奖。蜈蚣舞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不断演化完善,在研究潮汕传统文化和祭拜民俗中有特殊历史价值。2008年6月,蜈蚣舞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澄海灯谜

灯谜源于古代隐语,是斗智炫巧的文化活动,到明清时代,已发展成为澄海当地风俗文化。清康熙《澄海县志》已有谜事活动的记载。澄海灯谜至今保留从宋代临安流传而来的“击鼓猜射”传统开猜形式,这除在潮汕地区和潮人在东南亚侨居国外,国内各地谜界已不多见。澄海灯谜使用的创作法门有二十余类,谜目有百多项、数百种,还有“送谜标”、“猜谜母”等民俗形式,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彰显民族智慧。澄海灯谜是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咸宜的民间文化艺术,也成为节假日和专题宣传活动不可或缺的文化项目。澄海各乡镇普遍建有灯谜组织,开猜活动频繁。澄海灯谜多次参加国内大型谜会并屡获佳绩,还组团赴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交流谜艺,成为联结海内外乡梓情谊的文化纽带。1999年,澄海市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灯谜艺术之乡”。2000年5月,澄海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艺术之乡”。2008年6月,澄海灯谜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澄海特色

特色产业

中国玩具礼品城

2003年4月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澄海"中国玩具礼品城"荣誉称号。澄海在全国首个获此殊荣。 


中国玩具礼品城

玩具礼品业是澄海最具有特色的行业,也是澄海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它的形成和聚集发展离不开*的正确引导。澄海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拓展外经贸发展空间,对规模较大企业实行用电、用水优惠,着力为企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玩具礼品做强做大,涌现出奥迪、骅威等产值超亿元企业和10多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了产业链上一批中小企业的专业生产。*还转变职能,帮助企业组建了玩具协会、工艺美术协会,行业间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区从事玩具礼品生产的企业达2800多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成,连同带动的产业增加值,已是全区国内总产值的“半壁*”。

中国工艺毛衫名城

2004年1月份,澄海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这是继荣获"中国玩具礼品城"称号之后,澄海区取得的又一称号。  

澄海是“中国抽纱”两大发源地之一,纺织服装工业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充分利用侨乡优势,通过“三来一补”,兴起“三资”企业,发展民营经济,使纺织服装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在毛织服装业招商引资方面,注重“项目带动”,采用内外联手的方式,实行遵循市场法则的产业链招商,通过合作经营,使毛织服装业能够更加敏捷地捕捉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商要,从而进一步提升澄海毛织服装业的产业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涌现出“金奇洋服”、“鸿泰毛衫”、“万沣毛衫”、“天辉毛衫”、“雄业毛衫”、“群发毛衫”等一批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成为仅次于玩具礼品行业的第二支柱行业。

特色文化

版画

长期以来,澄海充分发扬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艺人才资源,积极开展潮乐、舞蹈、灯迷、绘画、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一个知书达礼、文化昌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版画

澄海群众性版画创作活动更具有优良的传统。1983年澄海成立版画会,潮汕版画会也设于澄海。当代版画家陈望等莅澄指导,多次举办版画艺术讲座,对澄海版画创作起到很大推动作用。10多年来,澄海已有200多件版画作品入选省、全国美展并有部分作品获奖;有近30多件版画作品被选送日本、泰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有9件版画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辽宁美术馆所收藏;还有300多件版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版画艺术》等全国30多家报刊。尤为可贵的是,儿童作品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如80年代后期创作的《悄悄话》、《灯节》、《晨曲》等5件儿童版画作品被选送德国、原捷克斯洛伐克、津巴布韦及中国驻外使馆举办的国际美术展览会展出。90年代初期,又有近10件儿童版画作品参加全国和国际性儿童书画大奖赛并获奖。这些童心稚趣的版画作品,刀木融汇,粉彩交织,淡雅清新,画韵迷人,是澄海"版画希望"所在。

1996年澄海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还与高州被合称为"广东版画双璧"。

西门蜈蚣舞

清光绪年间,西门乡民间艺人陈成锦等人,目睹蜈蚣爬行生动有趣,萌发了创作蜈蚣舞的灵感。这种大胆的想象,得到同好的支持,几经探讨,设计制作出可供舞蹈的蜈蚣躯壳及酷似蜈蚣爬行的舞蹈动作,演出后果然备受欢迎。一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改进加工,终于成为今天闻名遐迩的民间广场舞蹈蜈蚣舞。

潮剧

潮剧,由南戏演变而来,是潮汕的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全国十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全国艺苑奇范,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其突出特点是:优美抒情,潮汕味浓,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雅俗共赏,深受群众喜爱。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澄海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戏的表演艺术更是脍炙人口。

灯谜

澄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沃的人文土壤,猜灯谜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并形成了经久不衰的人文盛况。10多年来,在各级党政和宣传文化部门的组织下,经广大灯谜工作者辛勤努力,人民群众热情参与,谜艺之花开遍澄海的乡乡村村和山山水水。灯谜创作队伍强大,谜艺人才辈出。较高的谜艺水平,猜谜活动之广泛,引起了海内外谜学界的瞩目。1992年澄海灯谜工作者赴泰国参加国际谜艺交流会,还二度赴新加坡出席华族文化节灯谜会猜艺,轰动一时。1998年中华谜学会授予澄海市谜会、谜刊、谜社三项"中华十佳"的称号。2000年部分民间谜手参加澄海市民间艺术团,成功访问*谜学界并进行谜艺交流开猜。1999年澄海举行金秋灯谜联欢节,被评为中华谜坛"十件大事"之一。1999年2月澄海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灯谜艺术之乡;2000年5月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艺术之乡。

西门双龙舞


西门双龙物

长达22米的蜈蚣躯体,头部两侧有一对弯弯的利牙,身躯采用硬、软28节布框衔接而成,屈伸自如,尾部呈剪刀形。在广场表演时,由一人擎彩珠带引,执蜈蚣舞蹈的艺人共15人藏身于蜈蚣腹下,弯腰屈腿,运用民间熟悉的"双下堂"、"丁字马"、"弓步"、"观音坐莲"等动作操纵整条蜈蚣蜿蜒穿梭,矫健起舞。并变化出"2"、"3"、"6"、"7"、"8"、"水波纹"、"盘梅花点"等造型。舞蜈蚣的艺人身穿短袖文化衬衣,黄色裤,腰缠绿带,小腿扎绑带,左红右绿,足穿轻便鞋。舞彩珠的艺人头扎英雄巾,显得十分威武。表演时还用潮州大锣鼓队伴奏,地方特色浓郁。蜈蚣舞在广场表演,由鼓手指挥,刚柔并济,气势磅礴,风格独特。特别是夜间表演时,偌大的蜈蚣俯仰穿梭,两眼绿光闪耀,躯体通明透亮,恰似剪刀形的红尾巴高高擎起,摇摆自如,加上鼓乐伴奏,焰火助威,登场人数近200人,异常宏伟壮观。

著名特产

老山合猪头棕

澄海风味独特的小吃很多,但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猪头粽。老山合猪头棕因其制法精巧、奇香独特、耐人寻味而著称于世,是澄城城北黄氏垂裕堂第10世黄钦山所创制,肇店于澄城树仔脚火烧桥头,注册商标为“老山合”牌,饮誉8代共200余载。

老山合猪头粽,制法十分考究,先取鲜润猪头皮和上乘瘦肉,精工剁碎后,按比例佐以八角、丁香、肉桂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再添以上等鱼露、酱油、白酒,按照“先旺后文,若旺若文,文旺结合”之火候,先后下锅烤制定规。故而具有香远幽发,余味无穷之特点,尤为早点、夜宵佐餐之佳品。今钦山后代子孙秉承祖先绝技精心制作之猪头粽,名闻中外,畅销粤、港、澳及东南亚、欧美等地。

“公固鹅肉”

松发卤鹅又名“公固鹅肉”,因其“咸、香、瘦、烂”之食质美味而驰名潮汕乃至东南亚等地。


公固鹅肉

创始人许松发,澄海县苏南许居村人。清光绪年间,许松发在家乡敕书楼巷开店卤鹅,该店无论选材配料,还是炖制功夫,均特别严格,首先分春夏秋冬四季选鹅,其标准每只在14至18市斤方能合格,将鹅杀血涤净阴干后,以丁香、川椒、肉桂等18种名贵中药及特制鱼露、酱油为佐料,按比例添水下锅,放入秘传“卤母”。炖锅用薄铁皮制造,每锅放进肥鹅两只,旺火煮沸后,抽火文炖,因常发“公公固固”之声,故唤“公固鹅肉”,今松发子孙继操旧业,仍在敕书楼巷开店,销路甚畅。

樟林林檎

樟林林檎,原产于檎林老巷林檎,落叶小乔林,每年秋季挂果,果实浑圆,大小如苹果,果皮上隆呈磷片状,似荔枝而大,果肉质细蜜浓,甘甜柔润,清香可口,有独特风味,1986年参加全省优稀水果评比获“广东省优稀水果优质品种奖”。

白沙狮头鹅

狮头鹅是家禽中最巨型的鹅种。因头似狮而独具形态故名。其头部之内髻,内垂异常发达;绿眼,粗脖,阔蹼;体形硕大,体质雄伟。一般雏鹅饲养两个多月后,其体重平均可达6至7公斤。成年公鹅大约可达成10公斤。母鹅8公斤。狮头鹅的原产地系饶平县浮滨溪楼村。20年代经潮安古巷传入澄海月浦,由于鹅农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萌了长膘期用“精料填饲”的方法,使体重在短期间内迅速增长。从1965年,经过科研人员两年的辛勤攻关,在“提纯,复壮,精选,繁育”诸方面,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终于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处崭新的鹅型,白沙狮头鹅的体态美,体色鲜,体质雄,体重比传统种鹅一般增加工1.5至2公斤,1978年10月,被*电影新闻纪录制片摄制的最大的一头公鹅重达13.8公斤。

莱芜紫菜

原野生于莱芜岛周围水中石头之上,尤以东屿居多。菜叶墨绿,薄细,柔韧。晒干后色泽深紫,透亮,无沙。吃用柔脆适中,味道清甜鲜口,营养丰富,富有含蛋白质,碘及多种维生素,无胆固醇,有抗癌功能。一百多年来,名闻海内外。1980年开发莱芜海滩,进行人工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