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科普小知识2021-08-24 11:27:51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人才特区,是我国*机制创新的试验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由此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中文名: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外文名:ZhongguancunSciencePark

地理位置:北京

占地面积:488平方公里

代表企业:百度、联想等

成立时间:1988年

1、介绍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发展历史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党*、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国务院先后6次做出重要决定。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由此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

1999年6月,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

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2012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成为中关村发展新的重大里程碑。

发展现状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所;拥有*重点实验室1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57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

中关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取得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涌现出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航天、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关村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超过50项,承接的"863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973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创制了TD-SCDMA、McWill、闪联等86项重要国际标准,798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中关村技术交易额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8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中关村目前"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海淀园、昌平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房山园、通州园、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以下简称园区等十六个园区。"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将继续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由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的部分地区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发展定位

面向未来,中关村示范区将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到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人才激励、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科研院所等方面的*机制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成功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机制及支持政策,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5%,发明专利年授权量比2008年翻一番,不断创造重大科技成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强化,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创造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建立并完善人才“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机制和环境,集聚5万名左右高端人才,将中关村建设成为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高地。 ——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不断产生适应科技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新模式;对初创期企业的投资、科技金融繁荣活跃,吸纳的全球创业投资规模进入亚太地区前列,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业投资中心之一;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良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大型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广泛吸纳国际创新资源;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更加活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2、中关村创新平台

2010年12月31日,“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中关村创新平台)在北京成立。中关村创新平台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共同组建,重在进一步整合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采取特事特办、跨层级联合审批模式,落实国务院同意的各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

平台下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组、人才工作组、新技术新产品*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规划建设工作组、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和现代服务业工作组等8个工作机构,19个国家部委相关司局和31个北京市相关部门派驻人员到平台办公,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先行先试政策扶持等受理事项开展工作。

3、科技金融

中关村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中关村投融资模式。“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六项机制”是指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的机制、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实施金融支持中关村企业做强做大的四项措施:一是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股权投资引导和股权激励政策;二是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形成“中关村板块”;三是实施支持中关村企业承接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招投标的融资支持政策;四是实施中关村企业并购重组计划。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创业板和中关村代办系统为重点,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24家,其中境内145家,*79家,62家企业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2012年8月,国务院发改委等九部委和北京市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中关村将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资金与社会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加快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

4、先行先试

2010年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新政策,“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单位股权激励审批方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实施6项新政策,进一步加大了中关村*机制创新和先行先试力度。

中关村创新平台已于2010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运行,下设8个具体办事机构,19个国家部委相关司局参与平台工作,31个北京市相关部门派驻人员到平台办公,重点围绕示范区和人才特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共同推进先行先试政策,联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集中办公、主动受理、联合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北京市与科技部等6部委分别建立了部市会商机制,与财政部等4部委联合开展发展现代服务业试点,与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海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加快协调推动6项先行先试政策,*部委共牵头出台了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文件12项,北京市出台了20余项配套实施文件。有效激发了科研单位、企业和科技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政策引导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如今,示范区实施股权激励单位近500家;500余家企业享受了税收试点政策,910家企业的4868个项目通过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1235个重大项目纳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1364家企业递交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申报材料,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六项新政如下:

关于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试点;

关于股权激励试点;

关于税收政策试点;

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试点;

关于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

5、创新文化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使命

率先从MadeinChina向MadebyChina迈进

中关村理念

科学*、与时俱进

中关村精神

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

中关村风气

鼓励创业、宽容失败

中关村价值

科技创造财富

6、创新创业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催生创新创业的土壤。示范区批复以来,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中关村不断推动政策和法制环境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提升。

2010年12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布实施了《中关村示范区条例》,为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供法制保障。推动工商管理改革试点,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登记办法》,由市*发布实施。推动实施商标战略,制定了《中关村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商标工作实施意见》。推动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试点,在民政部支持下,市有关部门制定了示范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开展中关村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已批准筹备登记和登记成立示范区社会组织10家。

中关村中小微型企业占示范区单位总数的97.6%,创新十分活跃,技术收入占示范区的42%,专利数占示范区50%以上,对示范区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为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关村以搭建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为抓手,不断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孵化和成长的创业环境,建立了由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楼和各类协会商会组织等100余家机构组成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孵化总面积超过13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00余家。近些年来,中关村每年新创办企业3000余家,每年超过1000家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孵化机构。支持创业孵化机构采用“孵化+投资”的新型孵化模式,孵化和培育早期项目和“专特精新”小微企业。为企业聘请创业导师200余位,辅导小微企业2000余家,创业孵化机构自有资金投资小微企业100余家,投资金额超过2亿元。发挥创新资金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共立项支持1244个项目,支持资金4.55亿元,挖掘和培育一批创新性好、成长性高、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明星企业,其中43家已在境内外上市。

7、交流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国际化发展逐步走上了快车道,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迈进,国际贸易持续增长,创新成果和产业集群国际影响力凸显。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对外承包工程为载体的对外技术贸易发展迅速,中关村企业承建了大量国外广播电视网、数字电视网、无线通信网、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等大型对外承包项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部分高技术产业集群与世界同步兴起。资本国际供给渠道逐渐顺畅,中关村业已成为境内外创业投资首选地,红杉资本、IDG、软银中国、联想投资、北极光创投、金沙江等100多家境内外知名创投机构活跃在中关村地区。

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并购日渐活跃,以联想、京东方等为代表,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取国际化的技术资源和销售渠道,成为中关村企业进一步融入世界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式。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标准创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关村地区设立近200家分支机构和研发机构,中关村企业主导和参与创制了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宽带无线接入McWill、闪联等86项重要国际标准和800余项国家标准。

初步形成中关村国际化品牌,以中关村论坛年会为核心,搭建国际科技界、产业界交流平台,并与美国硅谷、英国剑桥、韩国大德、日本关西学研都市、法国索菲亚、*新竹、加拿大渥太华创新中心等科技园区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力度,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中关村企业参加美国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展等国际知名展览,树立中关村企业整体品牌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

8、参观指南

交通路线

公交:121路;27路;335路;368路;392路;40路;481路;505路;56路;603路;612路;619路;620路;632路;645区间快车;645快车;645路;653路;693路;698路;701路;746路;87路;92路;967路;977快车;977快车定班;977路;快速公交4线;运通102线;运通106线

地铁:地铁10号线,西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