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2-06-10 11:36:57
...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创设于1983年的国际新闻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际新闻专业之一。经过30余年的开拓与发展,学院秉承国际新闻传播的先进教育理念,坚持探索在上外多语种环境下的“外语(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的融合创新教学和科研模式,已形成“国际型、实践型”的学科特色,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科中享有独特影响力:2012年新闻传播学科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是上海市高校新闻传播学科中唯一选入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2014年,新闻传播学科一级硕士点获准上海市研究生“新闻传播学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的教育创新计划。

1、学院概况

学院专业门类齐全,拥有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教育技术学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教育技术学等4个硕士点,在校本科生500余名,研究生近170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59名,拥有博士32名,硕士25名,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21名、讲师17名、助教1名,副高以上职称占全体教师60%。

学院致力于为全体媒体和机构、4A广告公司、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和机构培养精通外语的高端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十余所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学院毕业生因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一贯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近十年来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获批*重大招标项目1项,*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41项,*和省部级教学项目15项,出版专著45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500篇。

面对传媒业态的急剧变革,为满足业界对“全媒体”人才的急需,学院建设了4个*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十二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融合实验中心”、教育部“网络与新媒体实训基地”、在教育部合作框架下的“上外-IBM大数据分析中心”以及MOOC制作中心等。

2、历史沿革

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于1983年创立的国际新闻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际新闻专业之一。先后经历了国际新闻专业、传播系、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院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阶段。经过30余年的发展,新闻传播学院现已成为拥有本科、研究生、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等多个层次,以国际新闻学、教育技术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为特色的教学平台,和以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为特色的研究平台。

198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外国语学院率先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开设了国际新闻专业,隶属英语系;9月,国际新闻专业从本校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中招收新生30名。同年,经院长办公室会议决定成立传播系筹委会,包含国际新闻专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专业,编制上国际新闻专业隶属英语系。1984年学校在全国首次举办“英语+国际新闻”双学士专业班,国际新闻专业从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中招收学生30名,继续修读3年国际新闻专业课程,毕业时授予英语和国际新闻专业双学士学位,隶属于英语系。1985-1987年暂停招生。1986年英语系曾设立过英语国际新闻研究生专业,于1990年暂停招生。1986年,首批国际新闻专业双学士毕业生毕业。1987年,国家教委同意学校增设国际新闻专业,学制五年。1988年2月,在外语电教馆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和传播系,周秉勋为传播系主任。国际新闻专业于1988年秋季开始招生,同年与传播系脱离。1992年国际新闻专业改为学制四年。

1993年5月7日,在传播系的基础上,新闻传播学院正式成立,由国际新闻系、传播系和《上海中学生英文报》社3个实体组成。国际新闻系于1998年更名为新闻系。创建之初,新闻传播学院在这一学科主要有国际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三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众传播学、英语新闻问题、比较新闻学、传播理论与技术、教学媒体编制、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

2011年9月,学校将新闻传播学院拆分为新闻学院和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拥有国际新闻专业;传媒学院拥有教育技术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

2014年,为进一步加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建设,学校于6月25日发文,决定合并原新闻学院、传媒学院,成立新闻传播学院,为学校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同时撤销新闻学院、传媒学院建制。

3、学科点介绍

1997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42号文件精神,新闻学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8年获得比准,1999年正式招生。该硕士点是全国传统语言类高校中首次增设的新闻学复合专业硕士点。2011年4月新闻传播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即国际传播理论、国际新闻业务和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

1997年,教育技术学增设硕士点,培养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人才。学科点目前设绩效技术、教学系统设计、跨文化培训、外语教学技术、教育绩效改进等研究方向。本专业历任负责人分别是张祖忻、周秉勋、蒋忻宇和金慧。

2012年底,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增设了广告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正式招生,第一届为5名学生,以后将逐步增加。学科点目前设有广告创意与城市品牌传播、新媒体广告与数字营销、媒介经济与传媒文化等专业方向。广告学科带头人为陈正辉教授。

4、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

对外交流

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突出,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新闻传播院校合作,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南加州大学、科罗拉多大学、迈阿密大学、马里兰大学、肯特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蒙塔纳大学、捷克英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以及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著名高校实行科研交流和师生互访,积极开拓学生海外访学、实习项目(包括“全球新闻报道”暑期实习项目),学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和短期交流人数逐年增加。

具体而言,2012年4月与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签署交换生协议

2013年7-9月间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和美国滑石大学签署交换生协议

2014年1-3月间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签署交换生协议,并与*辅仁大学、美国蒙大拿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在2014年7-8月,学院共派遣9名学生参加美国蒙大拿大学暑期实践项目。

2014年9月以来,学院共派遣11名学生到五所合作院校进行交换生项目,其中,2014年9月,分别有2名学生到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2名学生至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2名学生到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参加交换生项目,学习一学期;

2015年1月,学院继续派出1名学生至美国滑石大学,2名学生至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2名学生至*辅仁大学参加交换生项目。

社会服务

新闻传播学院认真开展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包括农业劳动、举办外语角、支教服务、组织社会调查团、建立产学研基地等。

为了对接社会需求,2014年学院新增上海市新闻办和《上海日报》社两家实习基地;

学生媒体工作坊“新电图电子媒介工作室”采用社会化的运营模式,承接校内外各类视频制作业务;

2014年7月成立全校“MOOC”中心,不仅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更着力于将上外优秀课程向全球推广,为普罗大众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新闻传播学院多项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项目获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称号。

5、教学成果

郭可负责的《当代对外传播》项目获2004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严怡宁获《21世纪报》高校报刊阅读实验课教案评比“最佳教案奖”第一名。

郭可教授领衔的《国际传播概论》被确定为2009年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王玲宁领衔的“理论与实践的递进融合:《大众传播学》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获2009—2010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郭可教授负责的《国际传播概论》获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陈沛芹负责的《当代新闻事业》获2011年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2013年9月,与上海外语频道合作开设了《多媒体新闻制作》课程。

侯微获2011-2012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姜智彬、朱晔、邓惟佳获201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姜智彬、邓惟佳、朱晔获2013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获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项(邓惟佳、朱晔);

2013年度上海市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助计划B类2项(邓惟佳、王庆福);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邓惟佳);

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项(邓惟佳);

此外,五年来共承担校级主干课程建设项目4项(邓惟佳、诸廉、朱晔),一般课程建设项目2项(侯微)。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个(张祖忻负责);

完成了211三期的双语课程建设4门(负责人分别为:朱晔、金慧、李雪莲、蒋昕宇);

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实施的校级网络课程建设有1门主干课程(金慧负责),3门一般课程(负责人分别为:金慧、李雪莲、蒋昕宇);承担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重点项目1个(金慧负责)。

6、科研工作

2012-2014年期间,新闻传播学院在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9篇,其中在SCI/EI/ISTP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SSCI、A&H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44篇,另有14部专著发表。

2012-2014年期间,由新闻传播学院姜智彬、邓惟佳、朱晔完成的《以“全球重大事件双语新闻报道项目”为依托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创新》获2013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2014年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8项,其中*5项,省部级1项。

近两年,在科研立项方面,2014年,由郭可负责的《多语种涉*际舆情案例数据库建设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由其负责的《我国国际新闻媒体全球观及其影响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013年,由陈正辉主持的《媒体融合背景下公益广告的运营模式研究》获省部级上海市教委立项。

2014年,同样由其负责的《我眼中的中国——外国人看中国微视频节目制作》获上海市外国语大学立项。

2013-2014年间,由学院王玲宁负责的《第二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社交媒体与国家安全》,相德宝负责的《第二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新媒体与国际舆情研究》、张健负责的《第二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安倍经济学与日本社会转型研究团队》、陈正辉负责的《新传播时代中国品牌的国际传播战略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立项。

近年来,学院已完成的*项目有郭可《中国对外宣传战略研究》、崔莉萍《基于节日视觉符号设计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金慧《基于社会媒体的群体知识建构方式的研究》、李雪莲“Designedfor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ResearchoninstructionalmessagedesignofConfuciusInstituteOnline”、钱进《驻华新闻机构中新闻助理的日常实践及其意义——一项基于文化中间人概念的考察》、王庆福《他者视角: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叙事策略》、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等10余项;已完成的市级项目有:顾明毅《中国网民社交媒体传播需求研究》、李美《西方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研究》、王庆福《纪录片创作研究》、吴秀娟《高尔基新闻批评思想初探》、吴瑛《新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严怡宁《解读外媒报道中国民族问题的冲突框架——对《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的访谈及思考》等近20项。

在学术交流方面,近三年来,本院教师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术,提交论文近20篇。学院多次举办全国或国际性会议,包括2010年世博报道工作坊、2012年全国广告产业发展前沿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