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陈锡联

科普小知识2022-06-18 11:44:49
...

陈锡联(1915年1月4日-1999年6月10日),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中国*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第九、十、十一届*政治局委员,原**顾问委员会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军委原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原司令员。1999年6月10日23时45分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个人履历

早年经历

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区陡山彭家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3岁时父亲去世,七八岁帮人放牛、当长工,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1940年5月,陈锡联同志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时,在“百团大战”前作战斗动员

1928年,受大革命的影响,他在家乡担任儿童团团长,参加打土豪、斗劣绅,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

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鄂豫皖苏区,陈锡联先后任班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因作战勇敢,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

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他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四军十一师副师长、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作战、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和反“六路围攻”作战,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屡建战功,被李先念同志誉为“打仗数第一”。

1934年10月,为策应*红军北上,陈锡联同志率部参加了广昭战役和陕南战役。

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陈锡联任红十师师长,同年11月,参加百丈决战,血战七昼夜。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锡联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

1937年10月19日,他组织指挥了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战斗,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一二九师抗日的首战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热情,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之后,他又连续参加了攻打黎城、响堂铺伏击战等战役战斗。

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下颌被子弹贯穿昏迷苏醒后,仍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胜利。

1938年4月起,陈锡联先后任三八五旅副旅长、旅长,在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政委领导下,粉碎了日军晋中地区“六路围攻”,进行了邯(郸)长(治)战役、白(圭)晋(城)战役、武(安)沙(河)战役。

在“百团大战”中,率部扼守狮垴山,冒着敌机轰炸和毒气袭击,与敌血战数日,截断了正(定)太(原)铁路日军交通。为反击日军的“囚笼政策”,反“扫荡”、反“蚕食”,陈锡联率部参加邢(台)沙(河)永(年)战役、平汉路破袭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积极对敌作战,扩大人民武装,坚持太行根据地的斗争。

1942年5月,5万余名日伪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陈锡联在内外线灵活指挥作战,毙伤敌千余名,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

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三分区司令员,直接指挥蟠(龙)武(乡)战役,采取“围日打伪、以强攻弱、猛虎掏心”的战术,歼灭日伪军数百名。同年8月,到延安*党校学习。

1945年出席党的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初期,陈锡联同志历任晋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在刘伯承、*同志直接领导下,参加指挥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率部出击陇海、转战鲁西南,与兄弟部队一起,在羊山集战斗中全歼*军嫡系六十六师,揭开了挺进中原的序幕。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他率左路军直插皖西,开辟新区,在张家店歼敌一个正规旅,并重建皖西根据地,实现了上级的战略意图。在淮海战役中,陈锡联同志率部攻取宿县,取得全歼守敌11000人的胜利,切断敌徐州、蚌埠间交通。

尔后,统一指挥由中原野战军一、三纵队和华东野战军十三纵队组成的西集团,与兄弟部队一起歼灭*军黄维兵团,为淮海决战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2月,陈锡联同志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他参加渡江战役,指挥部队打过长江,千里追击,截断浙赣线,解放了江南广大地区。在进军大西南作战中,率部秘密集结湘西,出其不意,一举粉碎了敌川湘鄂边防线,突破乌江,解放了*“陪都”重庆。

新中国成立后

*成立后,陈锡联兼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


1958年,陈锡联和孔从洲等

1950年10月,陈锡联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

1957年兼任炮兵学院院长。在党*、*军委的领导下,陈锡联按照“大量发展新的炮兵,同时加强提高老的炮兵”的方针,充实领导机关,制定发展规划,组织部队改装,组建炮兵院校,大量培训*,领导研制炮兵装备,深入朝鲜前线了解炮兵作战情况等,为我军的炮兵建设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1958年初,陈锡联奉*军委命令,执行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勘察选址任务。同年8月,参与协调组织炮击金门的战斗。

1959年10月至1973年12月,陈锡联同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历任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东北局书记处书记。

1968年5月任辽宁省革委会主任,1971年1月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在沈阳军区工作期间,陈锡联同志认真贯彻党*和*军委的指示,工作勤奋,作风*,团结同志,同军区领导班子成员密切配合,为加强军区部队全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东北战区的主要指挥员,他对东北的战场建设、战备和战略防御工作抓得很紧。

60年代初,沈阳军区涌现出了雷锋、“学习*著作的模范红九连”等一批全军性的先进典型。他积极组织和指导机关在全区开展学雷锋活动,使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始终坚持把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1960年,东北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他亲自到灾情严重的地区视察,组织抗洪斗争,并号召全区指战员节衣缩食,支援人民群众重建家园。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东北地区的军政军民团结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局面。

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陈锡联同志为保持部队稳定、边防稳定和地方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保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他组织领导军区部队胜利地进行了珍宝岛自卫还击作战,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1973年12月,陈锡联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到任伊始,就组织勘察了北线地形,调整了作战部署,进一步巩固了华北边防。

1975年1月,陈锡联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国防工业和体育工作。

1976年7月,唐山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他参加了抗震救灾的领导工作,并赴唐山看望抗震救灾部队。

1975年1月至1980年1月,陈锡联先后任*军委委员、常委。

1976年2月至1977年2月,主持军委工作。

在粉碎“*”反革命集团斗争过程中,陈锡联完成了*交给他的任务。积极参与组织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大政方针的研究、制定,为保持部队稳定,加强部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上,陈锡联当选为中顾委常委,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关注新时期军队建设,关注国家的改革开放,关注祖国统一大业,他为国家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欢欣鼓舞,对*前景充满信心,表现出一个*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诚和忠贞。

陈锡联是*第七至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第八届候补*委员、*委员,第九、十、十一届*政治局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2、革命功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率部数次翻越雪山,三过草地,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险,带领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锡联为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直至21世纪初仍为老区人民所深深怀念。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陈锡联转战南北,驰骋疆场,四次负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沈阳、北京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大军区的司令员,还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一度主持过军委日常工作。

3、荣誉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4、人物轶事

戎马一生多次负伤


1984年10月,陈锡联(左)在*城楼参观国庆阅兵

陈锡联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尤善打硬仗、恶仗、苦仗,被誉为“小钢炮”,戎马生涯中,多次负伤,4次重伤:一为左手,大拇指被炸伤;二为下颌处,一弹穿进,由后脖耳根处飞出,从此右耳残疾;三为胸部,子弹由前胸进,后背出,贯通伤;四为腰部,一弹横穿腰部,左进右出,亦为贯通伤。将军言,幸亏都没有打中动脉,否则早就没命了。又笑曰:我身子前后左右有4个洞,因此心中有气出得快,心胸宽。

红军时期某役,陈锡联将军左于拇指受伤,由于包扎不慎,血液不流通,渐渐坏死,终成黑色。一日,陈锡联将军取白酒,连饮两大口,又饮一口喷于剃头刀上消毒,喝道:“妈的,给我黑了,没啥用了。”旋即瞪眼咬牙,举右手飞刀断左指,故将军左手拇指缺一截。

陈锡联将军言,红军长征路上某日,与某将军同行,突遇武装藏民袭击。来者蛮勇,“哇哇哇哇”大声吆喝,举枪挥刀扑来。陈锡联将军反应敏捷,扛起机枪率警卫抢占高地,掩护某将军撤退。是役,将军腰部被一弹击穿,当即昏迷。负伤后,某将军送来一袋大米,并下死命令:“抬着走,不准丢。谁把陈师长丢掉,我就杀谁的脑袋!”事后,陈锡联将军常言某将军一袋大米救命之恩,从不提掩护某将军而负伤之事。将军胸怀可见一斑。

长征途中陈锡联将军腰部负伤后,护士作了简单包扎。某日换药,将军察看伤口,竟无一丝血迹,甚纳闷:负伤哪能不见血?便指示数位士兵将将军打横平躺高抬,伤口朝下,果然腹腔中有血缓缓流出。将军言,幸亏自己有经验,否则血在肚子里能不把人胀死?

忠孝不能两全

陈锡联将军言,参军前,其母知之当兵愿望,每晚睡时,必握其手。而自己想法很简单。我去参军,家里就少一个人吃饭,却不知慈母思子之痛也。参军后,李先念曾派人至将军家看望其母,间路于一衣衫槛褛的要饭妇人:“陈锡联的家在哪儿?”妇人惶惶,追问之,方道实情:“我就是陈锡联的娘啊!”

多年后,将军率部路过家乡,与母见一面。将军指屋中物,曰:“我这里有的,都可拿回去。”陈母对曰:“见到你,我什么都不要了。”将军向余言及此事,老泪纵横,曰:“我可以说是忠臣,但不是孝子啊!”

晚年痛恨腐败

陈锡联将军晚年生活极有规律。晨,6点半起床;早饭后,锻炼身体;8点,到办公室阅读书报。将军有一精巧记事册,摘录国内外重要新闻,字里行间心忧天下,关心时政,喜国事之喜,忧国事之忧,悲国事之哀,怒国事之弊。将军最痛恨党风腐败,凡见报纸、电视、文件中有揭露党内腐败之消息,必怒不可遏,或拍案大骂,或愤愤不绝,最后幽默道:“干了*钱(无毛钱)的事,哪儿能瞒得过?”“*钱”为将军口头语,即指腐败。

5、婚姻家庭

夫人


陈锡联将军与夫人王璇梅

陈锡联的夫人1948年春天病故,当时留下一个3岁的儿子。1949年,在陈赓热心撮合下,陈锡联与陈赓大将原夫人王根英(1939年去世)之妹王璇梅再婚,王璇梅陪伴丈夫走过新中国的50年,直到1999年6月,将军去世。

子女

陈锡联有子女四人,他的三个儿子都先后入伍。

陈再强:陈锡联的长子。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一‘沉’就扎根到部队基层,从战士和班、排、连长干起,最后担任了位于黑龙江边防的某后勤分部部长和沈阳军区审计局的局长,被授予大校军衔。

陈锡联将军次子,空军某部飞行员、1982年4月26日,在执行任务中遇难桂林,时年32岁。事后,所在部队领导见将军,神情惶惶。将军则慰藉曰:“你们不要太难过,战争年代有牺牲,和平年代也会有牺牲的。家里的工作我来做,你们放心。”闻者无不感动万分。

陈再方,陈锡联将军第三子,16岁参军,遵从将军的教导,从基层干起,从野战部队的连队干起。后担任总装备部政治部副主任,200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5年任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副部长。2007年12月任总装备部军兵种装备部部长。2010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2011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6、人物评价

**的评价

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陈锡联同志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


陈锡联接受吴东峰采访

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一生追求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艺术,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智勇兼备。他善于打硬仗、恶仗、苦仗;善于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他指挥战斗计划周密,决心迅速果断,战术灵活机动。他执行命令坚决,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条件多么困难,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他是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

他具有*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不居功,不诿过,胸怀宽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解剖自己,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

陈锡联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

陈锡联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的崇高品德和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陈锡联同志永垂不朽!(新华社)

老一辈革命家评价

刘邓大军中有“三陈”,均为独当一面之骁将。“三陈”者,陈赓、陈再道、陈锡联三将军也。

*谓陈锡联将军“心胸开阔,肚量大。不仅能打仗,还特别能团结人”。

李先念谓陈锡联将军:“特能打仗,也特能团结人。能团结意见相同的人,也能团结意见不同的人。组织观念极强,一切以大局为重,个人委屈个人消化之。”

7、后世纪念

2015年1月5日,纪念陈锡联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并在会前会见了陈锡联同志亲属。

**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讲话中深切缅怀了陈锡联同志的革命业绩和崇高风范,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张爱萍

下一篇:谢富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