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仕俊
邓仕俊,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中文名:邓仕俊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通江县苦草坝邓家湾
出生日期:1918年
逝世日期:1993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代表作品:《生命》
1、人物简介
邓仕俊(1918—1993),原名邓仕金。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四川通江县独立营排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师部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军委作战部参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作战科副科长、科长,参谋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23旅副旅长,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八纵队24旅旅长,第十八兵团60军一八○师师长,60军参谋长。
*成立后,任川西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邓仕俊在战争年代5次负伤,是二等甲级残疾军人,1993年病逝,享年75岁。
2、大事年表
1918年出生于佃农家庭。
1932年参军,任班长半年后升为排长。在亭子庙山打退敌人三次冲锋,指挥全排追击逃敌20里。并先后在连、营、团部当文书。长征时,红10师和红12师合并,调任师部任技术书记。
1933年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宣达战役。
1934年3月,参加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战役。
1934年7月,参加万源保卫战。
1935年,邓仕俊调任红四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和朱德、刘伯承、徐向前朝夕相处,参加陕南战役。
1936年,邓仕俊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到刘伯承身边担任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
1941年参加“晋察冀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
1943年邓仕俊升任太岳军区参谋处长,他多次要求下部队,先到太岳2分区任参谋长,升任太岳军区参谋长后,又到23旅担任副旅长,参与临汾战役,他主管炮兵,运用炮火轰击和坑道爆破相配合的战法,攻打临汾。邓仕俊任24旅旅长后,在太原战役中表现出色,24旅一气拿下6个阵地,和阎锡山主力30师血战,邓仕俊巧妙指挥炮兵歼敌,24旅攻占了太原城外四大要塞之一小窑头。后又参加扶眉战役、成都战役。
1951年,邓仕俊入朝作战。历任60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邓仕俊协助指挥作战上百次,荣获朝鲜*主义*一级*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1953年回国后,任60军副军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8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
1960年军事学院毕业,年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67年,出车祸,撞伤头颅和脾脏,左臂和两根肋骨骨折。
1983年离休。
1988年8月被*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3年病逝于南京。
3、人物生平
邓仕俊幼年贫苦,他出世3个月,父亲就患肺痨离开了人间。他在苦难中长到11岁,便给地主家当长工。15岁的邓仕俊当上了红军后,参加的第一仗,是攻打竹峪关东南的佛爷山,一颗子弹从他的后脑勺穿破头皮而过,他仍勇敢作战,战后便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抗日战争中,邓仕俊先后参加了粉碎敌人“六路围攻”和神头岭等大仗恶仗,在响堂铺战斗之前,他受徐向前副师长的委派,飞马到达东阳关外,化装成老百姓,混进东阳关,摸清了敌情,为徐副师长最后下决心伏击敌人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经两个小时激战,焚灭敌人汽车180辆,毙敌森木少佐以下人员400余人。
1941年,刘伯承率部转出外线时,获悉集团军总部机关和北方局机关一部被敌人包围,时任师参谋第二期集训队队长的邓仕俊赶回师部,看见刘伯承师长正在为电话线被敌人窃听而无法和总部联系而焦心时,急中生智,提醒师长打哑谜,把集团军总部的险境告诉他们。刘伯承想到自己和左权同在苏联陆军大学学习,都会俄语,就用俄语和左权副参谋长通了话,告诉他:“你们被包围了,赶快突围。”事后刘伯承师长表扬邓仕俊有脑子,关键时刻想到打哑谜,提醒了他。
1967年2月,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自无锡回程途中,陪同的邓仕俊将军不幸被意外的车祸撞破了头颅和脾脏,撞断了左胸的两根肋骨。在以后长达5年的治疗日子里,先后动大手术17次,仅静脉就切开了10次。他积极配合治疗,凭着坚强的信念和过人的毅力,同死神搏斗,硬是从病床上站了起来。被医疗专家们称为:不仅是中国动大手术最多的冠军,而且是世界上动大手术最多的冠军,他的康复也是医疗史上的一大奇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