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张太生

科普小知识2022-03-12 11:38:52
...

张太生(1913~1981),江西省吉安县官田乡西山村人,1913年5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读了一年私塾。1929年在家乡参加了少先队,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32年2月,由少先队组织介绍参加红军,在第三军团教导营当战士。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加入中国*。参加了*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先后担任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部侦察员、班长、排长。

中文名:张太生

出生地:江西省吉安县官田乡西山村

出生日期:1913

逝世日期:1981

1、人物简介

原第二人民警察*学校政治委员。

张太生将军是江西省吉安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二团排长,连长,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二三四团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游击支队中队长,营长,第六支队一团团长,第四师十一旅副旅长兼三十一团团长和政治委员,宿东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了开辟建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淮北地区1942年反“扫荡”和春季攻势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华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封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参加过淮海战役。

*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3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学校政治委员,第二人民警察*学校政治委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张太生将军于1981年5月20日因病在吉安逝世,享年68岁。

2、生平经历

张太生,1913年5月出生,江西省吉安县官田乡西山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入中国*。

(一)

张太生生于贫农家庭。由于所种田地贫瘠,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家里每年都必须向别人借粮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在他幼年时期,母亲和妹妹因生病无钱医治而死,八岁时,父亲送他去私塾教师家,一边做零活,一边跟老师读书。一年后,因家境更加困难,他*辍学。

1929年,红军到吉安官田乡活动,组织农民成立农会,在青少年中成立少先队,张太生参加了少先队。他有时配合红军站岗放哨,有时配合红军作战,他还同少先队员一道去赤白交界处游行示威。

1932年2月,张太生参加红军,在红3军团教导营当战土。在教导营学习了半年,他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1933年2月-3月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时任红3军团4师10团班长的张太生每次战斗之前都找好代理班长,并向全班交待如果在战斗中他牺牲了,就由代理班长指挥全班战斗,充分表现了他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慨。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张太生任红3军团4师12团团部侦察员。

1934年11月,张太生任排长。一次战斗中,张太生奋勇当先,光荣负伤,进入后方医院治疗。由于“左”倾错误路线排斥了*的正确领导,*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张太生伤未痊愈,在转移中掉了队。他不顾伤痛,以顽强的毅力追赶部队。途中适逢红军黄克诚部。黄克诚派担架抬着张太生行军,送回后方医院。张太生感受到党的温暖,不等伤愈就要求出院,投入战斗。

1935年,张太生升任12团4连连长。部队转移到广西时,张太生所率4连奉命掩护主力部队通过敌军*线,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全连的子弹将要打尽的时候,张太生果断地命令将子弹集中在一个特等射手那里,其余战士用手榴弹和刺刀。就这佯,硬是顽强地压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红军转移到贵州狗脑镇时,4连担任警戒任务。由于情况突然有变,半夜营部奉命出发,因通讯员半路走失,未能通知到4连。在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张太生没有惊慌,果断地率领4连火速追赶主力部队,途中同敌人保安团遭遇。张太生机智地率领全连直插敌军阵地的结合部,越过*线,在当天傍晚就赶上了红3军团主力部队,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

1935年9月*红军过草地时,张太生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红军大学是一个没有固定校址的流动学校,学校随着红军的长征而前进。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张太生仍认真努力地学习,以提高文化理论水平。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张太生义调任陕北红15军团红26军78师234团3营营长。

1936年10月部队西渡黄河时,张太生任234团参谋长。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太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学习。

1937年6月结业后,张太生调任延安**警卫团副营长。

(二)

抗日战争初期,**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派了一批富有革命斗争经验的红军*分赴敌后各地,以加强敌后抗战力量。1938年8月,张太生(时任新四军留守处中队长)奉命到河南碍山县竹沟镇,在彭雪枫领导下,他积极发动群众,筹建抗日武装,为东进敌后豫皖苏边作各项准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彭雪枫率两个中队从竹沟向豫东敌后挺进,张太生任第1中队中队长。

1938年10月12日,部队到达西华县社岗村,同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以及肖望东率领的从竹沟先期出发的先遣大队会合。根据*军委指示,部队进行第一次整编,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直属队和三个大队,张太生任第1大队政委。

1938年12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渡过黄河,行到淮阳之窦楼时,遭到日军骑兵突然袭击。在彭雪枫统一指挥下,张太生率第1大队全体指战员和其它大队一起英勇反击,终将日军击溃,共击毙日军林津少尉以下十余人。这是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敌后的第一仗,它大大鼓舞了部队全体指战员和敌后群众的斗志。

1939年初,支队抵达鹿邑县白马舜时,进行了第二次整编,组建了1、2团,张太生任1团团长。

1939年2月,张太生率1团在水城县南部歼灭伪军王福来部,俘伪参谋长刘芳勋、伪区长朱传德以下百余人。继而又在水城县东的陈集、张庄消灭土匪陈传思大部,并在马村桥重创向书案店进犯的日军骑兵与伪军。

1939年3月,张太生率1团夜袭商丘南坞墒集伪“豫东剿共军”袁天柱支队。战前侦察仅有伪军三百余人,张太生率队突入据点后,得知敌已增兵两个营。在这种情况下,张太生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歼敌200余人。天亮后,他又机智地率全团撤出战斗。

新四军游击支队所在的冀东地区,有很多武装组织,即所谓的“杂八队”,三里一队长,五里一司令。这些“杂八队”有一些确实是为了抗日而成立的群众武装,有很多则是以抗日之名行劫掠民众之实的土匪组织。这些土匪搞得民不聊生,群众恨之入骨。新四军游击支队决定狠狠打击这些*民众的土匪武装。在剿匪战斗中,张太生率1团战士奋勇冲杀。他身先士卒,和全团指战员驰骋在豫东的广大地区。同时,张太生还派了一些*到地方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和抗日武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四军游击支队就基本肃清了匪患,扩大了根据地,部队自身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1939年6月,新四军游击支队主力挺进淮上,开辟宿县、蒙城、怀远、风台地区,张太生奉命率1团坚持在永(城)、夏(邑)、涡(阳)、毫(县)地区开展抗日斗争。他们打击日伪、发动群众,把根据地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1939年9月,张太生率领1团夜袭水、夏之间的小马收集匪伪张世杰部,全歼该敌。随后,1团又袭击冯套伪据点,毙伤俘伪军300余人。

1939年11月,游击支队改为新四军第6支队,张太生仍任1团团长。12月初,张太生率1团袭击商丘东南敌重要据点杜集的伪“和平救国军”第一路第1支队袁天注部。在战士们勇猛攻击下,敌千余人溃败,毙伤敌营长以下官兵300余人。12月下旬,根据**中原局书记*关于开辟院东北的指示,彭雪枫命张太生率领1团军政*百余人越过律浦铁路,进入皖东北,促进了皖东北抗日形势的蓬勃发展。

1939年底,中原局决定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张爱萍,下辖四个团,张太生任10团团长兼政委。

1940年2月,张太生率10团同皖东北兄弟部队以及地方武装,在张爱萍统一指挥下,共同发起大柏圩子战斗,全歼顽军马馨亭部,使新四军第6支队在津浦路东的皖东北地区的力量更加壮大。在此情况下,皖东北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召开,组织了军政促进委员会,建立起抗日*政权。

1940年5月,泗县日伪军“扫荡”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奔袭第4总队驻地洪泽湖西岸罗岗地区,当地土顽王光夏乘机带六个团,配合日军袭击第4总队。张太生率部和兄弟部队一起连续作战月余,歼敌千余,将顽敌逐出了根据地,这次战斗,对巩固皖东北抗日报据地有重要意义。

1940年6月,**为加强华中抗战力量,派黄克诚率八路军第2纵队一部南下华中,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下辖4、5、6三个旅,张太生任5旅(后为11旅)副旅长兼13团团长、政委。

1940年11月,驻徐州日军第13军第12独立混成旅团,以及蚌埠、宿县之日伪军共5000余人,汽车70辆、坦克20余辆,在空军掩护下,西犯蒙城、涡阳等地。该地区*部队闻风丧胆,纷纷逃跑。八路军4纵为支援友军,粉碎日军“扫荡”,派5旅和特务团投入战斗。5旅在旅长腾海清、副旅长张太生的带领下,向敌军实施猛烈反击,在蒙城一带与敌军激战三昼夜,毙伤日伪军千余人,击毁汽车、坦克十余辆,击落飞机一架,取得反“扫荡”作战的重大胜利。

1941年1月“皖南事变”时,*顽军在河南和华中各地大举向新四军进攻。1月24日,八路军第4纵队将领彭雪枫、黄克诚、张震、肖塑东、张太生等,为**当局制造“皖南事变”的滔天罪行,向全国发出通电,明确提出立即释放新四军一切被俘人员、实行*政治、取消*、立即停止进攻豫皖苏边区等五项要求和严正声明。在*的正确领导和八路军的大力支持下,华中抗日军民在严正自卫立场上,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坚决粉碎了*制造分裂、破坏抗战的阴谋。

1941年2月下旬,八路军第4纵队奉*军委命令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为第4师师长兼政委。第4师辖第10、11、12三个旅,张太生任11旅副旅长兼31团团长。当时,正值日军发动“豫南战役”,*军队闻风溃逃,新四军第4师为配合友军作战,向日伪发起猛烈攻击,从日伪手里收复涡阳、蒙城两座县城及大片失地。“豫南战役”结束后,在日军进攻下望风溃逃的*部队却向新四军第4师发起猛烈进攻。*军队汤恩伯部以七个师的兵力进犯涡河以北,配合日伪进攻第4师和豫皖苏边区,*地方武装及耿、吴、刘叛军也乘机配合顽军主力一再骚扰边区军民,第4师和豫皖苏边区的形势非常严峻。在彭雪枫指挥下,第4师各部和豫皖苏边区人民,在日、伪、顽夹击中顽强奋战。在三个多月的残酷斗争中,张太生亲率31团进行了几十次激烈的战斗,消灭了大量的敌人,狠狠地打击了顽军的反共气焰,在粉粹日伪顽的围攻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1年4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为照顾抗战大局,指示新四军第4师主力转入皖东北地区。6月,张太生率31团到达淮宝、淮泗一带开辟敌后抗日报据地。

1941年9月中旬,驻在淮阴的日军以汽艇两艘、木船数只,并集中了淮泗、淮宝地区各据点日伪军400余人向顺河集进犯,企图恢复顺河集据点。张太生率领31团战士乘日伪军立足未稳发动进攻,将敌击溃。31团一部乘机运动至敌后,将来犯之敌围困于十九里铺附近,激战四小时,日伪军均被歼。

1941年11月,张太生任第4师11旅副旅长兼31团团长兼政委。

1942年1月,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第4师11旅被调往洪泽湖西泗县、五河、灵壁、风阳地区。张太生所率的31团一部至沱河西岸,向滨城地区发展;另一部进至花河南,向二铺、三铺地区发展开辟新区。

张太生在抗日战争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异常艰苦困难的环境里,独立地领导宿东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发展了宿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宿东地区,是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门户,被称为“敌后的敌后”,是敌我斗争的前哨阵地。它北临汪伪淮海省省会徐州和敌伪交通运输大动脉津浦铁路;宿县又是日伪军在徐州、蚌埠、南京之间的战略支撑点,所以宿东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不仅日军极力想控制宿东地区,*顽固派也积极向这一地区渗透。县城内日军有重兵把守,在宿东八百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据点密布,炮楼林立,日伪顽大小据点多达70余处。日军经常采取夜间行动、拂晓包围、白天攻击或四面合围的战术手段,对抗日军民实行突袭和围攻。

1942年6月,张太生调任新四军第4师宿东游击支队支队长。宿东游击支队自1941年8月成立后,受日、伪、顽夹击,活动范围很小。由于这里与淮北根据地中心区相隔较远,游击支队只能孤军作战,补给也严重因难,指战员的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如此因难的工作条件和艰巨的工作任务,张太生毫无怨言,他抱着必胜的信念,带领31团2连星夜赶到宿东地区。到宿东后,张太生即同担任宿东地委书记兼游击支队政委的谢邦治一起召开地委会议,总结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分析当地斗争的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

1942年底,*淮北区党委根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指示,经华中局批准,张太生任宿东地委书记,同时任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担起了这个地区的全面领导工作。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张太生认识到宿东地区是隐蔽的游击区,部队的作战和活动方式,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与此基本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减小损失,多打胜仗,才能把斗争坚持下去,逐步取得发展。张太生认为,搞好武装斗争,是坚持宿东抗日游击战争和巩固宿东抗日武装根据地的中心环节。为了使游击支队能更加适应宿东地区的特点,张太生将部队进行整编,调整大队*,配备精干善战的中队*,部队以中队为单位活动,所有人员穿便衣,尽量减少目标,部队人员白天隐蔽,分头进行发动和组织群众工作,夜间执行战斗任务或转移驻地。日军“扫荡”时,部队则集中起来,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在张太生领导下,宿东游击支队采用了适应当地斗争环境特点的灵活机动的力祛,为部队的战斗和开展地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此,宿东游击支队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步打开了新局面。

1943年春节期间,驻守西寺坡车站的伪军岳得朝部,出动百余人到禁桥一带抢夺年货,张太生命宿灵大队沿沱河出击,将伪军击溃,夺回年货,交还群众,深得民心。3月中旬,驻大店集的伪军大队长贾全仁率伪军三个中队到根据地抢粮、抢牲口。宿灵大队出击,消灭敌军近一个小队,缴获机枪、马步枪30余支。3月下旬,顽81军军长王仲廉亲率五个团越过津浦铁路,企图配合顽韩德勤部东西夹击新四军于洪泽湖边。张太生奉新四军第4师首长命令率宿东游击支队对王仲廉部进行拦击和袭扰。后由于韩德勤己被新四军生擒,王仲廉从铁路边向灵北溃逃。张太生率游击支队包围王部一个营,予以全歼,缴获轻机枪九挺,步枪200余支,子弹10万发,使游击支队的装备得到很大的改善。同年7月,湖沟伪军团长陈端然派一个中队进驻官沟集,胡作非为。宿灵大队侦察后,对其施行夜袭,俘获伪中队全部人枪。8月,日伪在塔桥集设据点,张太生亲率警卫连和宿东大队远道奔袭,歼敌200余人,并拆除了据点,使宿灵、宿东两县得以巩固。灵北方面,在张太生领导下宿东游击支队也扫清了继续发展的障碍,成立了灵北县*,并组建了灵北大队,灵北抗日根据地已初步形成。灵北盛产小麦、芝麻、是淮北的粮仓,这年麦秋两季丰收,尹集盐税增加,支队战斗缴获增多,使宿东部队财政供给的困难得到解决。宿东地区的各项工作都较快的开展起来。

1943年4月11日,宿东游击支队配合9旅25团于杨疃以西开展反围剿战斗,狠狠打击了灵璧伪军2、3两个大队,击伤大队长陆洪斌,俘获伪军100多人。次日又单独在大山西杨集子进行了打击日伪军的阻击战。也是4月间的一天,伪县*的一名科长同伪区长朱汉三等人去尹集,宿东游击支队在狗皮张进行伏击,活捉了伪区长朱汉三和10多个伪兵。10月8日,宿东游击支队强攻土山伪据点,将守敌所住庙宇摧毁,第4区队王殿喜部的150余人,除王殿喜带少数人逃跑以外,其余全部被歼。张太生所率游击支队官兵,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作风,又于10月16日打响了夜袭朝阳集北后圩子伪据点的战斗。*第13纵队孟少兰部,盘据在据点里,经过一阵激战,据点被攻破,俘敌95人。

1943年6月,唐广金部下张维良带领一个中队进驻渔沟。张太生安排支队警卫连配合灵北大队对渔沟据点进行突袭,俘敌一个班,援军赶来,张维良才得以逃脱。10月,唐广金部又有200余人进占渔沟。张太生又组织支队官兵于10月21日对渔沟伪据点进行袭击,攻破据点,俘敌90余人。11月间,伪区长张月樵部及伪渔沟联保进占了渔沟,张太生又组织特务连配合宿东大队,于12月28日第三次攻打渔沟伪据点,俘获伪军排长以下41人。12月21日,土顽唐广金部再次进占渔沟,张太生又及时组织支队主力于21日晚第四次对渔沟据点进行袭击,一举又俘敌90余人,获枪60余支,机枪1挺,马18匹。

灵璧张大路是我与敌伪顽争夺的要地。1943年12月中旬驻张大路的日伪军下乡抢掠,因遭我11旅32团阻击,退回灵璧城里,顽33师第3团张克修部及雷杰三部共600余人,随后进驻并大修工事。为歼灭张大路之敌,第4师司令部令31团2营、师属两个骑兵大队,统归宿东游击支队支队长张太生指挥,于12月26日和28日,两次攻打未克,但造成敌人恐慌,意欲突围逃走。张太生支队长组织各部队继续围困张大路。于1944年1月6日至8日,发起二次攻打张大路的战斗,彭雪枫师长、张震参谋长亲临战前指挥。战斗正有所进展,灵城等地日伪援军逼近,我军为保存有生力量于9日撤出战斗。此据点虽然没有攻克,但两次攻打共毙伤敌人232人,俘敌143人。守敌迫于我军的压力,在我军撤出战斗之时,逃往高楼老巢。

段海洲之顽军退走后,伪灵璧县保安队第2中队及伪区长张月樵的特务中队驻守张大路。顽军经常派人到张大路活动,企图重新占领张大路。1944年4月19日,张太生支队捕获伪胡泽普部的5名侦察兵,所捕获的伪侦察兵供称:胡泽普准备于4月20日以后率部到尹集西扰乱,吸引我军向西注意,以便驻杏山子一带的段海洲顽军重新进占张大路。张太生随即与我11旅32团联系,准备4月21日晚第三次强袭张大路。我32团得到信息之后,当即与当地党政及敌工部门联系,准备使用政治力量解决张大路这个据点。一方面,做伪灵璧保安队第2中队洪队长工作;一方面,做伪区长张月樵特务中队朱队长的工作。张太生宿东游击支队待32团的政治攻势布置就绪后,又派6名便衣手枪队队员到张大路小圩子埋伏。32团于4月22日晨冲进圩内,门岗一枪未放,并听从我军的命令,将圩门打开,我军进至街上时,伪军尚在梦中,当即将伪灵璧保安队第2中队堵在室内,人枪全被缴获。张太生便衣队此时亦占领小圩子,将伪区长张月樵的特务中队人枪全部俘获,顺利收复了张大路。随后,动员民工2000余人,将该据点平毁。

顺利收复张大路之后,张太生又组织了收复禅堂伪据点的战斗。当时,禅堂驻有灵璧县伪军保安总队2中队150余人,有捷克式轻机枪1挺,小手炮1门,步枪87支。圩寨小而坚固,南临唐河,东、西、北三面有深二丈宽三丈余圩濠,四周筑有高丈余的垣墙,圩内有炮楼四座。炮楼下面挖有一交通沟,曲折入圩,吊桥口有马鞍型铁丝网,上系铜铃,攻打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大路据点的平毁对禅堂伪军震动很大,中队长吉某给张太生写了封长信,表示极度恐慌,渴望“稍缓时日”,再“解决禅堂”,等其妻母接来后,一定反正。张太生未予回信,而是多方面利用关系,安排我游击支队4连移驻禅堂北土山,4月27日晚派便衣将吉某请到土山吃饭,谈判和平解决禅堂问题。几经周折,伪军中队吉队长不得不答应我方条件。4月28日晨3时,吉某随我部队到禅堂,一切按照我方安排行事,顺利将禅堂伪军人枪全部缴械,动员民夫1000余人,将其工事全部平毁。使冯庙张月樵部及灵璧县保安总队第2大队赵希之部更加恐慌,4月28日晚便分三路逃出冯庙,投靠土顽唐广金去了。我军纵火烧毁伪军驻扎的圩子炮楼。灵四、灵五两区区队随后赶到,动员民夫2000余人将冯庙工事平毁。

1943年11月,新四军第4师师部及淮北军区决定,以宿东游击支队为基础成立淮北第4军分区,任命张太生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辖宿东、宿灵、灵北三个县,所属武装有宿东、宿灵、灵北三个大队,后将这三个大队编为4分区独立团。除独立团外,还有各县区乡武装和民兵。张太生指挥分区部队和县区乡武装及民兵,积极主动出击打击日伪军,回击顽固派挑衅。*顽固派33师段海洲部,勾结日伪,长期盘踞在睢宁与灵壁县之间,以高楼为中心,建立据点,四处骚扰,抢掠群众粮食和财物,并不断袭击灵北新建立的地*权和人民武装。在张太生正确领导下,4分区一方面建立政权,同时迅速扩大区乡武装,在各村建立了民兵联防组织。当地群众由于深受顽固派之害,对他们的罪行极其痛恨,在地方党和人民*领导下,迅速掀起了同顽固派殊死斗争的热潮。他们积极地挖*沟,布地雷阵,设监视网,使顽军寸步难行。当顽军出动抢粮或袭击某一村庄时,各村民兵立即主动配合,给顽军以有力打击,使顽固派只得龟缩于以高楼为中心的狭小地区之内,不敢轻易出动。

1943年底,驻守在高楼的顽军33师的团长张克修率部占领张大路并修筑据点,向抗日*根据地进行骚扰。张太生率4分区独立团配合新四军第4师主力将其击溃。

1944年春,驻守在宿东的伪军经常出来枪粮抓丁,残害群众,张太生命独立团3营夜袭这一部分敌人。3月8日,独立团攻克宿东大店伪军据点,歼敌百余人。5月,张太生率分区独立团在灵北攻克禅堂伪据点,生俘伪军百余人,缴获轻机枪步枪百余支。次日,驻守在灵壁县城的伪军出动,企图重占禅堂,中途被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截击。张太生命4分区独立团全力支援骑兵团,将敌伪军击溃。这些战斗,对灵北敌伪震动很大,驻守冯庙之敌伪也仓惶放弃据点窜回灵壁县城,灵北广大地区遂得解放。

1944年4月,攻打驻桃沟伪军的战斗打响后,100多个溃逃的伪军向村外设在小坟地的张太生的指挥所奔来。这时,主力部队己冲进村里,张太生的身边只有几个警卫员。有人提出要赶快撤,张太生却非常沉着。他判断敌人不知道指挥所一带的实力,况且敌人己成为惊弓之鸟,没有战斗力,便果断地下令:“打”。果然,警卫员骑着马向敌一冲,这伙伪军就人仰马翻,死的死,降的降,很快就被全部消灭。经过一系列的主动出击,宿东地区形势得到根本好转。在分区部队协助下,宿东、宿灵、灵北三县各区的抗日*政权相继建立和健全,根据地迅速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1944年8月15日,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根据**指示和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命令率第4师主力西征,恢复豫皖苏边区老根据地。张太生率4分区独立团,于8月20日从南路作为主力的侧翼配合,恢复宿西地区,首先在十里长山歼伪军一部,继在宿西铁佛寺附近,消灭了临涣集伪军黄广尧部百余人,又围攻小营庄的据点,迫使伪中队长吴长兴率部投降。随后,张太生率4分区独立团转至宿怀蒙地区,配合第4师主力在大营集消灭伪顽合流的反动头子韩金山部800余人。12月12日,独立团又在新县集,消灭伪军陈端然部一个大队。完成预定任务后,张太生率部于年底返回路东4分区。

1944年11月,*淮北三、四地委和淮北军区3、4分区合并,在序列上为*淮北三地委和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张大生任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赵汇川任司令员。这时,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已进入最后阶段,日本侵略者正在作垂死挣扎。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的广大军民展开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攻作战。

1945年2月9日,张太生率3分区独立2团,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进袭灵壁县西北的尤集据点,将守敌全歼,俘伪淮海省第1支队第2总队总队长刘福庚以下15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高射机枪1挺,迫击炮3门,步马枪1100余支,汽车1辆。5月中旬,张大生、赵汇川指挥3分区独立2团利用坑道作业和爆破,一举攻克睢宁县邱集伪据点,全歼守敌,生俘伪区长邱西康和伪大队长张洪恩以下近千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

1945年6月中旬以来,淮北军区地方独立团发起睢宁战役,先后攻占了睢宁县城东西的田河、邢坪、大王集、耿车、沙河集等外围据点。7月,张太生、赵汇川指挥淮北军区第3分区的三个独立团及分区地方武装,通过敌军工作,实行“里应外合”,对睢宁之敌发起强攻。经过激烈的巷战,终将日伪盘踞七年之久的睢宁城解放;同时攻克王坪,并将王坪突围之敌全歼于宿迁城郊。张太生、赵汇川率领部队一鼓作气,又攻克高作。在3分区部队的凌厉攻势下,夏仔、凌城之敌*投降。这一仗,俘获敌伪县长夏硕武以下2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解放国土1200平方华里。至此,淮北3分区的局面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新四军军部、第4师师部兼淮北军区通令嘉奖,延安《新华日报》作了专门报道。不久,张太生指挥独立1、2团乘睢宁战役的声威,对徐州和睢宁之间的顽伪合流据点双沟集实施攻击,全歼守敌1000余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令日伪军拒绝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并积极调兵准备进攻解放区。新四军第4师及*淮北区党委根据**关于夺取小城市及广大农村,扩大并巩固解放区,准备应付新局面的指示精神,命淮北3分区部队改为新四军第4师12旅,饶子健任旅长,张太生任政委,开赴津浦铁路徐州至曹村段,执行破击津浦铁路的任务,并配合兄弟部队形成对徐州的包围。

盘踞在津浦路东侧时村的大汉奸、伪苏淮特区“剿匪司令”胡泽普仗着坚固的工事,拒不投降,气焰十分嚣张。9月未,在饶子健、张太生指挥下,12旅发起时村战役,经过坑道作业和激烈巷战,全歼守敌3000余人,生俘伪司令胡泽普,拔掉了这颗危害百姓的毒瘤。在兄弟部队攻克灵壁县城以后,整个淮北苏皖边区的日、伪军己被肃清。

(三)

1945年10月25日,**决定成立华中*和华中军区。原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等几个解放区统一划分为八个地委、八个专署和八个军分区。张太生奉命率12旅机关、直属部队及一个团,赴淮北路西,组成华中军区直属第8军分区。张太生任司令员,吴芝圃任8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1946年5月,吴芝圃调任他职后,张太生即任地委书记兼12旅旅长、第8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

1946年11月8日,**和*军委正式决定以冀鲁豫6分区和华中8分区为基础,成立新的豫皖苏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吴芝圃任区党委书记兼政委。张太生率华中8分区主力从鹿毫太新区兼程北上,到达睢县的平岗集。在豫皖苏军区成立和部队整编过程中,张太生表现出高度的党性和整体观念。他拥护上级提出的方案和计划。将8分区的供给部、卫生部、随营学校、骑兵大队改为军区建制,以8分区的第1支队为基础组成军区警卫团,把8分区的第5支队与6分区30团合编为1团,将8分区的两个主力团与6分区一个团合编为军区独立旅,张太生任政委。将6分区部队改编为豫皖苏军区1分区,8分区改为豫皖苏3分区,以8分区之鹿毫太新区为基础,成立豫院苏2分区,将华中8地委、8专署、8分区之党政*,划归豫皖苏区党委统一分配。

1947年,刘邓大军南进大别山,豫皖苏地区扩大到沙河以南,张太生奉命被调到汝南、上蔡、新蔡、息县一带开辟豫皖苏第7军分区,担任7地委书记、7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淮海战役时,张太生率7分区地方武装担任沙河一带的警戒任务,并负责了解信阳地区敌情。

1948年5月9日重建中原军区,张太生任豫皖苏军区(1946年12月12日成立)第7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1949年春,部队进行整训,豫皖苏军区指示7分区抽出*战士600名补充到主力部队。张太生毫不犹豫地抽调出800多名*和战士,超额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1949年8月开封解放后,成立开封警备司令部,陈再道任司令员,张太生任副司令员。

(四)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2、3军(长沙起义部队)合编为第四野战军第21兵团第53军,张太生任第53军政治部主任。第53军是参加湖南和平起义的原*将领陈明仁将军率领的部队。由于部队一些官兵长期受*的反动宣传的影响,对部队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有成见,认为政治机关是特务机关。张太生在军党委和军政委唐天际领导下,积极开展了为政治工作树立威信的工作。他带领其他政工*,首先从改善战士伙食着手,以解决战士的切身利益;然后又在连队开展*运动,给战士撑腰,使得连队政治工作地位空前提高。那些对政治工作有成见的官兵也转变认识,对政工*逐渐尊重和信任起来。政治思想工作在第53军内得到蓬勃健康地开展。

1951年,在张太生的主动要求下,进入中南军区高级*文化速成班学习。他系统地学习了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

1954年5月学习结束后,张太生到桂林市任中南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委。

1956年7月起,张太生任第一*军*学校政委、第二警察*学校政委。

1965年6月,张太生因病离职,在江西吉安干休所休养。虽然已经离职休息,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依然不变。他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家乡建设服务,协助地方党组织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他常向基层*讲领导方法,要求他们深入下层,掌握第一手材料。有时,他还带领*直接下去搞调查,解决问题。吉安县富田乡修建水库,需要搬迁一些农家,有人不愿意搬。张太生和乡里的*一同深入到村里,做通群众的工作。水库建成后,群众得到了效益,更加体会到*的优越性。有一个时期,县里接收的退伍军人回家乡后,个别人不愿从事生产劳动。民政部门请张太生向他们讲话,做思想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这些人转变了认识,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去。

张太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准军级、原中南军区),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1年5月21日,张太生因病在江西吉安逝世,享年68岁。

3、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上一篇:汪少川

下一篇:宋献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