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孔子博物院
中国曲阜市孔子博物院,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心。孔子博物院,以孔子命名,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保存和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机构。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因宅立庙",岁时祭祀。
中文名:曲阜市孔子博物院
属性:博物馆
职能:依法保护管理曲阜境内文物古迹
地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心
1、博物馆简介
中国孔子博物院,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心。曲阜,在中国山东省南部,北负泰岳,南引凫峄,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孕育诞生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孔子博物院,以孔子命名,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保存和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机构。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因宅立庙",岁时祭祀。孔氏子孙附庙而居。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过鲁祀孔,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专主祀事。自此,孔氏嫡裔子孙赐爵袭封,名号各异。至北宋(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宗愿为衍圣公,沿续至清。1920年始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北宋建衙立府,名"袭封视事厅",设立官员。明、清敕建衍圣公府。设官分职,服饰制度,各依品级。典主守庙,掌领祭器,管理祀田、户人。四时奉祀孔子。1948年8月,成立孔府古物保管所。1949年3月,成立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1994年3月命名孔子博物院。
2、历史背景
曲阜,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几千年来,涌动着智慧的人潮,闪耀着和谐的光华,孕育出了辉跃中华的三大文化源流。
据司马迁的《史记》等古籍记载,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于“鲁东门之寿丘”,即现曲阜城东的寿丘、少昊陵景区处;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建都;上古“五帝”之首少昊死后就葬在寿丘之北,留下了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少昊陵;虞舜也曾在曲阜长期活动;“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这里留下活动踪迹,其中三人在此建都,使曲阜成为中国远古文化的标志性地区和炎黄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受封于曲阜,其子伯禽代父就封,建立了鲁国,融夷、夏、商、周文化于一体,形成了中华大地上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鲁文化。
春秋末期,伟人孔子在这里诞生,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持续影响了中国历史2500多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六位“圣人”中,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都出生在曲阜,元圣周公封地在曲阜,宗圣曾子作为孔子的学生,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曲阜度过。另外,巧圣鲁班、文学家孔融、孔尚任,经学家、训诂学家孔安国、孔广森、桂馥,山东快书创始人贾凫西等名人辈出,灿若群星,使曲阜成为享誉中外的“东方圣城”。
3、文化积淀
悠久的历史给曲阜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也为孔子博物院增添了无尽的文化积淀。在其下辖的孔庙、孔林、孔府、汉魏碑刻陈列馆、孔府文物档案馆、尼山孔庙和书院、颜庙、周公庙、寿丘和少昊陵、孟母林等主要馆区内保存的文物有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300余间,古代墓葬10万余座,古树名木1.7万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286棵;有汉以来的历代碑刻、石刻5000余块,其中汉魏碑刻约占全国总数的1/2,包括著名的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张猛龙碑等;有馆藏文物11万多件,包括全国仅有的元明衣冠和延时最长、保存最丰富完整的孔府档案9000余卷26万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6762件。“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和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孔子博物院内最著名的当数孔庙、孔府、孔林三大古建筑群,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批准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成为备受世人尊崇的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在孔子博物院内,除了蜚声中外的“三孔”建筑群以外,还分布着很多代表曲阜文化渊源的珍贵遗产景观,他们共同向世人展示着曲阜的文化奇迹。
4、展馆内容
汉魏碑刻陈列馆,汇集了曲阜碑刻的精华部分,现存碑刻131块,石雕6尊,历西汉、东汉、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至民国,贯穿整个中国碑刻史。其中有西汉碑刻6块,东汉碑刻18块,魏晋碑刻4块,汉碑数量居全国之首。
孔府文物档案馆主要收藏孔府原旧存文物及在曲阜鲁国古城等古遗址出土的历史文物,有瓷器、铜器、珐琅器、锡器、玉石器、织绣品、字画、书籍等20多类文物近11万件,其中在级文物近7千件,保存有孔府档案26万卷以及大量的古籍善本,多部古籍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被授于“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荣誉称号。
尼山孔庙及书院坐落在孔子诞生地尼山,是尼山风景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尼山孔庙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有殿、堂、祠、亭等81间,分为东、中、西三路,有大成殿、土地祠、启圣王殿等建筑。尼山书院始建于宋庆历三年,有正房、两厢各三间,为著名学者研讨学问、教授人才的胜地。
颜庙,又称复圣庙,是祭祀颜回的庙宇。现存规模为南北五进院落,全庙共有元、明、清建筑殿、堂、亭、库、门、坊等24座,共159间。2006年以来,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对复圣殿在内的整个古建筑群进行了维修,现已全面完工。颜庙终又洗尽铅华,重现华光,把颜回的精神广布四方。
周公庙,即鲁太庙,鲁国的祖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公元1008年,在太庙旧址重建新庙。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建,达现今规模。存有清乾隆帝手书的楹联,用以歌颂这位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制礼作乐”的首创精神。
寿丘,传说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生地。北宋溯源追始,建景灵宫,元末明初皆毁。现将修复的两块巨碑置于碧水畔。其中无字“万人愁”碑,通高16.45米,为中国石碑之最。少昊陵,为黄帝之子少昊的墓地。北宋时用万余块石砌起陵坛,陵墓呈正棱形台,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孟母林,是孟轲父母的合葬地。占地578亩,林内有桧、柏、楷、斛各种树株12844棵,遥遥望去古柏参天,碧墨一片。孟母林西名凫村,是孟子出生地。有“孟子故里”坊一座,路北座北向南为孟子故宅。
在孔子博物院内,文物古迹灿若星辰,他们共同肩负起传承文明、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光荣使命,以独有的瑰丽形象与世人共同见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由此点燃了亿万中华儿女爱国、爱家、爱传统文化的豪迈情怀。
5、相关阅读
孔子博物馆今年开工10万件文物将面世
今天,参加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在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曲阜“尼山圣境”旅游渡假区将于2015年建成。同时,曲阜孔子博物馆也将于年内动工,建成之后将有超过10万件文物在此进行展出。
梅永红表示,在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过程中,济宁市对包括曲阜在内的全市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规划,特别加大了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最大规模的项目就是“尼山圣境”旅游渡假区。这个渡假区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将建成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性文化度假产业综合体,其中包括儒宫、尼山水库、山水书院等区域,预计2015年建成。
梅永红还表示,济宁市还将在曲阜建设孔子博物馆,展出在孔府发现和出土的历代文物。“现在曲阜至少有10多万件的文物还‘躺’在文物部门的仓库里,如果这些文物能够有一个地方进行展出,那么都将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梅永红说,孔子博物馆的建设工程将于今年年内启动,建成之后,将具备科普和旅游两大功能,为曲阜提供一个除了“三孔”之外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6、孔子简介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原姓子),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另一说法为孟皮小时候爬树摔下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最高长官);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
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的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上一篇: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下一篇:太仓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