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南镇
通南镇隶属讷河市管辖。镇*驻地距市区44公里。通南镇位于东经125度01分,北纬48度09分,处于讷河市的最南端,距讷河市42公里,东与克山农场接壤,南与依安县相邻,有史以来便是讷河市的交通要镇。
中文名称:通南镇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中国东北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讷河市最南端
面积:328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1、小镇简介
通南镇隶属讷河市管辖。镇*驻地距市区44公里。通南镇位于东经125度01分,北纬48度09分,处于讷河市的最南端,距讷河市42公里,东与克山农场接壤,南与依安县相邻,有史以来便是讷河市的交通要镇。全镇共辖同福、双乐、兴安、通胜、兴隆、吉庆、吉祥、治河、通山、新富、*、三山、国富、康宁、治安、乐业、永革、通南、等18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105个行政屯,9,766户,44,162口人,幅员面积3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3,026亩。其中非农业人口1299人。镇*驻于镇内。土壤属草甸黑钙土及草甸黑土,土质肥沃,我镇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是温和半干旱区,年积温在2,350℃左右,无霜期125天。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雨量440毫米。特别适合大豆、马铃薯、葵花、甜菜、玉米等作物的生长。也是我国典型黑色土壤地表之一。
2、历史沿革
通南镇,俗称“头面井”。最初这里有一口水井,周围人来此取水,故名“头面井”。1916年“奉天”人赵子扬来此垦殖,创立街基,因位于讷河县城之南,又是通往依安、克山、富裕、拜泉等县的要冲,故取名“通南”,隶属讷河县第六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设通南镇,隶属通南镇区管辖,1938年1月改设通南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设置通南区,1948年改为第十区,1955年5月复改通南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分设通南、同心、兴隆、康宁4个乡。1958年9月,将4个乡合并成立前进人民公社,翌年3月改称通南人民公社。1961年6月,划出北部部分区域,成立同心公社。1984年4月,将通南公社改为通南镇。
3、行政区划
全镇共辖同福、双乐、兴安、通胜、兴隆、吉庆、吉祥、治河、通山、新富、*、三山、国富、康宁、治安、乐业、永革、通南、良种场等19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99人。镇*驻于镇内。
4、地理位置
通南镇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属平原区。全镇总面积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万亩,为全市重点产粮区之一,也是市境南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办工业有水泥管厂、淀粉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828万元。全镇共辖同福、双乐、兴安、通胜、兴隆、吉庆、吉祥、治河、通山、新富、*、三山、国富、康宁、治安、乐业、永革、通南、良种场等19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99人。镇*驻于镇内。
5、农业发展情况
1、通南镇的主栽作物有大豆、马铃薯、甜菜、玉米,全镇大豆播种面积为12万亩,单产140公斤,平均亩效益130元;马铃薯播种面积为9万亩,单产1,500公斤,平均亩效益300元;葵花播种面积7万亩,单产125公斤,亩效益210元;玉米播种面积2万亩,单产500公斤,亩效益180元。全镇现已初步形成东部以大豆为主、西部以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格局。
2、通南镇注重畜牧业发展,桔杆养畜、种草养畜已经起步。全镇生猪存栏43,000头;黄牛存栏3,700头;羊存栏27,000只;禽存栏90,500只,年畜牧业效益可达1,500万元,并已形成了一个养羊专业屯。
3、镇党委、镇*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工作力度,全镇累计造林51,450亩,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10.5%。
4、全镇共支持发展各类个体业户206户,其中交通运输户47户;商业户123户;旅游饮食服务业户36户,年副业收入可达3,000多万元。
6、工业发展情况
1、镇共有淀粉加工企业17个,年加工马铃薯1.5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全镇年加工马铃薯可达6万吨,生产成品淀粉6,000吨,可上缴税金30多万元。
2、商引资企业已有6家落户通南镇,引资额826万元,固定投资300万元,项目有马铃薯加工、饮食、建材和养羊。
3、通南镇农贸市场、轻工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各一个,年交易额可达800万元。
7、教科文卫发展情况
全镇共有中学4所,其中初中3所。有小学12所。全镇共有教师297人,在校学生3,681名。通南中学是省级农村示范初中。
8、经济发展
通南镇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属平原区。全镇总面积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万亩,为全市重点产粮区之一,也是市境南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办工业有水泥管厂、淀粉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828万元。
9、相关阅读
通南镇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状况:
通南镇中心学校是一所规模型的农村初中。学校始创于年,至今已颇有的办学历史。
学校占地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学校建有2座教学楼、一趟平房教室教室、阅览室,开设了电脑、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学校有多媒体教室配备三机一幕,建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视系统。
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读学生1322人,在编教师102人,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的66人,占总数的64.7%,高级教师21人,中学一级教师42人,中高级职称占61.7%。有齐齐哈尔市级骨干教师8人,讷河市级骨干教师21人。
学校于1997年成为黑龙江省示范初中以来,坚持走以质立校、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一、存在问题与不足:
(1)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二期课改精神联系不够紧密。
(2)在课程改革中,探究型课程有待进一步推进。
(3)在对学生学法指导方面,学校对资优生的培养力度不够。
(4)教科研工作中缺乏一个研究学校整体发展的龙头课题。
二.理念与目标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求真务实、善于钻研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正确三观,善于勤学巧思,身心健康、学有所长的学生队伍。把学校创办成管理科学、制度健全、教学质量优秀、特色明显的农村一流学校。
三.新三年发展目标
1.总目标:弘扬创新精神,夯实办学基础,创办一流学校。
2.分目标:
(一)德育
全面落实“两纲”精神,深入挖掘学雷锋活动内涵,以校园网页为载体,完善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德育功能,创建温馨校园,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水平,共同参与德育管理,构建一个健康、快乐的校园人文环境,争创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
具体目标:完善“两项工程,两个体系”
(1)进一步完善校园网页建设工程。拓展校园网页宣传、交流、学习的功能,实现学生成为德育教育主导的目标,并努力把校园网页打造成我校德育的又一特色“品牌”。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及水平,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为先进的育人理念,素质高、能力强、特色显著的班主任队伍。
(3)建立学雷锋活动内涵发展体系。弘扬我校学雷锋特色,挖掘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寻找学雷锋活动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编订学雷锋活动校本教材,使活动常规化,系统化。
(4)完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发挥学校心辅特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学生全面的自我评价与调适,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
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继续深化备课组建设,聚焦课堂教学,强化分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有所长。
具体目标:
(1)全面把握各年级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形成一支能胜任新教材教学和课改要求的教师队伍。
(2)形成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的有效整合,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评价制度。三年内形成1—2个较为成熟、规范的校本课程。
(3)完善备课组建设,确立一套规范合理、科学务实的备课、上课、评课制度及评价标准。
(4)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强化分层教学,使各个阶段的学生得到均衡提高。
分阶段实施目标:
(三)教科研
树立科研主导意识,开发科研优质资源,改善科研研究氛围,加强对科研过程的人本化管理,切实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科研实效性,最终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
具体目标:
(1)以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为龙头课题引领学校三个层面的核心课题,使科研与德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联为一体,全面系统地推进学校新三年发展。
(2)完善科研管理、评价、奖励制度,强化科研培训,形成一支善于钻研、卓有成效的科研骨干队伍。
(3)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发展的平台。
(四)教师
进一步完善(充实)教师个人可持续发展实施体系,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打造学校名师工程,提高教师现代教学技术使用水平,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谌,善于钻研,不断进取的师资队伍。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根据市*通知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立足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育人,身先示范,争作奉献。从小事入手,从小处着眼,推进教师精神家园建设,优化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引领全体教师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职业行为。强化师德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竞聘等挂钩,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培训,推进专业化建设,打造讷河市农村初中一流的班主任队伍。
具体措施:
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努力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亮点。
1.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七认真”工作目标和要求,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教师“七认真”工作情况的检查力度和密度,做到定期与随机督查相结合,细化检查过程,建立资料跟踪机制。继续开展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特色活动,坚持每周教工例会由三位教师上台作“教育叙事”的专题发言,充分利用生活案例,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推动教育反思走向深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广阔舞台。深入开展评优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切实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努力推进生命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学历进修、学历提高步伐
根据学校确定的到2012年本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5﹪以上的目标,对教师量身定衣设定成长目标,通过协调好课务、提供方便等途径,继续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鼓励更多的年青教师攻读研究生,打造一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队伍。
3.抓好教师外出培训工作
根据市*市教育局的有关精神,积组织教师参加市培训中心举办的培训活动,做到派足派全,接受先进的教育信息。
4.推进生态课堂的构建工程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定时与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习生态教育理论,不断增强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和紧迫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把全体青年教师推上展示的舞台,在不断实验、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努力开创生态课堂新局面。
5、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坚持为全体青年教师量身定衣设定成长目标的做法,推动全体青年教师在生态课堂构建方面积极实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有所建树;以加大督查力度,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的形式,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构建和谐关系,增强合力,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校际协作交流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研讨的质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大力申办校级、市级教学研讨大型活动,把青年教师推上展示的舞台,在比较和鉴别中明确努力方向,加快成长步伐。
(五)、领导班子
1.一正三副校长在理论学习、专业进步、依法办学、*决策、廉洁自律、精细管理等方面作出榜样,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创设上下一心、和谐相处、团队合作、敬业奉献、勇挑重担、追求强大、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校长要努力成为学习型、学者型、事业型、研究型的校长,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实行*化科学化决策,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为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带好头。
2.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队伍建设。通过行政例会,组织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全体行政的执法执策水平;建立行政阶段工作剖析机制,努力提高行政的办事能力,提升团队战斗力;建立行政工作提示机制,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建立行政蹲点机制,搭建行政工作新平台,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扩大行政的影响力。
3.进一步加快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探索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规范收费,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完善教代会机制,改革优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优化校园氛围。
四.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一)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确立校长负责制,发挥党支部的监督堡垒作用。
(二)建立校务班子、分管行政、年级组、教研组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及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建立学校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2.经费保障:
(一)依托上级主管部门,挖掘自身潜力,开源节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二)对教师实施个人自主发展规划、开展教科研工作给予经费保证,并增加教师教学、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幅度,以及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获得文凭的奖励。
(三)注重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增加软件投入。
3.监督保障:
(一)发挥教代会、家委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作用。
(二)发挥学校教学监控管理作用,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与教师考评的结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