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棱镇
兰棱镇位于双城市西南部,处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双城、榆树、扶余三市(县)交汇处,是进京必经通道之一,素有“龙江第一镇”和“黑龙江省南大门”的美誉。兰棱镇位于双城市南部,西邻金城乡,东接朝阳乡,北至同心乡,南与吉林省榆树市拉林河北岸。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镇*驻兰棱村,距市区22.5千米。多为平原。拉林河、友谊渠、哈长铁路、G1高速公路、102国道穿境而过。
中文名称:兰棱镇
外文名称:LanlingZhen
行政区类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兰棱镇
人口:50000人
隶属:哈尔滨市、双城区
1、兰棱镇简介
兰棱镇位于双城市西南部,处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双城、榆树、扶余三市(县)交汇处,是进京必经通道之一,素有“龙江第一镇”和“黑龙江省南大门”的美誉。1984年经省*批准设立建制镇,全镇幅员面积149.0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44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万人。京哈铁路贯穿全镇,在镇内设有铁路专用线,兰棱火车站可以收发各种货物,铁路旅行便利。同三高等级公路穿越镇区6个行政村,102国道途经镇区南侧,两条公路在兰棱镇交汇处设有互通道口。全镇耕地面积12.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7万亩),草原面积8000亩,水域面积4000亩,沙源面积2000亩,绿地面积1000亩。拉林河流经镇区4个行政村,灌溉面积2.5万亩,友谊渠流经镇区8个行政村,灌溉面积3.2万亩。
2、历史沿革
1893年设会让站,渐有住户成屯。民国时期为六区,伪满时期为尚志、尚明、尚廉村。
解放后,1946年划为十四、十五区,1949年为兰陵区,1956年撤区划为兰陵乡、胜丰乡,1958年改兰陵公社。
1984年建镇,镇*驻兰棱站。
1996年,面积148.6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治新、立志、新化、唐家、许家、兰陵、胜荣、胜友、广益、友谊、靠山、石家、三合、永发、胜利、胜阳16个行政村。
2000年五普人口35888人。
3、行政区划
【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230182101:
~001121第一居委会
~200121兰棱村
~201220许家村
~202220广益村
~203220石家村
~204220永发村
~205220胜阳村
~206220胜林村
~207220兴发村
~208220胜友村
~209220治新村
~210220立志村
~211220新化村
~212220靠山村
4、地理位置
兰棱镇位于双城市南部,西邻金城乡,东接朝阳乡,北至同心乡,南与吉林省榆树市拉林河北岸。
5、经济发展
近年来,兰棱镇充分发挥优势,以建设工业大镇、牧业强镇、农业示范镇和现代化小城镇为目标,真抓实干,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380元,本级财政收521万元。工业初具规模,全镇有私营企业32家,个体私营业户1110家。2004年引进哈尔滨菊花生物有限公司,已达产,形成了年产12万吨淀粉、谷氨酸8万吨的规模。个体洒厂110家,年转化粮食3.1万吨,地产白酒1.7万吨,工业总产值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比例达65%。2005年全镇已有3000个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企业,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棚菜、黑色水稻已成为该镇农业生产的示范靓点,棚菜种植面积达28万平方米,年向市场提供大量商品菜。几年来,全镇共建温室200栋,投入资金45万元,实现了棚室菜全年生产,四委供应市场。已销到南方,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6、地方交通
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镇*驻兰棱村,距市区22.5千米。多为平原。拉林河、友谊渠、哈长铁路、G1高速公路、102国道穿境而过。
7、附近景点
双城堡火车站
双城堡火车站是由宝塔和宫殿组成一组建筑群落,距双城市中心约3公里,占地1257平方米,其中客运站1041平方米,行李房182平方米。通观整体,由两座东西横向的大殿相接而成,两殿风格有异、主次分明,呈不对称格局,是其布局艺术的重要特征。
说到不对称的东西两殿双城民间有一个传说: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外地客商乘火车路过双城,被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淳朴的民风深深吸引,有感于双城没有一座象样的火车站,便多方筹资兴建,并决定将来在此定居,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车站工程过半,这位商人却不在了,修建也就没法继续下去,从而留下了现在的不对称格局。但这一格局无形中增添了建筑艺术的魅力,远望,殿墙推出抱厦,飞檐凌空翘起,殿顶高低相称,错落有致。
火车站是典型的中国大屋顶式建筑。七座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的子建筑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宫殿式建筑母体,形成对比鲜明、相得益彰的建筑群落。飞檐翔凤,滚脊卧龙,雕窗灵动,画栋斑斓,琉璃瓦碧玉晶莹,望天兽形态憨然,两座大厅呈担山抱月之势,韵味无穷,一座玲珑宝塔式的0鹤立凌空,神采飞扬,整个建筑给人一种雄浑、大气、典雅、富丽之美。
同艺术价值相提并论的是它的历史价值,始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双城堡火车站为俄式建筑,民国十二年重建,民国十七年九月建成现在的样子。1932年1月31日,以赵毅团长为首的六六二团爱国官兵,在火车站阻击由长春开往哈尔滨的日本侵略军天野兵团,经过激战打死打伤日寇400多人。日本侵略军用飞机坦克狂轰乱炸,抗日官兵壮烈牺牲108名,遗体安葬于双城西门外。同时树碑立传,以彰功德。1948年9月21日,东北第四野战军指挥部在双城指挥了辽沈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新开岭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后,指挥部成员由此乘火车南下辽沈前线。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表彰双城堡火车站的历史功绩,国家将其图案印在了东北流通券一元钱票面上,使其更加闻名遐迩。如今,这幢古建筑吸引着众多游人旅客,游览观光,摄影留念,是双城市的著名景观。
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
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是中外驰名的解放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它不仅是我们旅游的景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院始建于1917年,据了解是原吉林省警察厅长张冀为其姨太大盖的一所私宅。占地面积5760平方米,外围两米高青砖墙,院内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共有青砖灰瓦木结构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为东、西两院,中间有一月亮门相通,东院是典型型的三合院,一正两厢各五间,共十间,前有内墙与外墙相隔,内墙正中为一木结构青瓦预潆脊垂花门楼。三合院集中体现了整个旧址的中园古典宫庭式建筑特色,房顶均覆琉璃青瓦,正脊上立有鸱吻,廊惦前突,红色木质外廊明柱托举起一带额枋,上面雕染画栋,墙面饰有寓意吉祥的小型浮雕,精美别致,给人肃穆庄严之感。西院为四合院,东西南北房各五间,南北间十一门洞,两院之间有月亮门相通。东院为前线指挥部及后勤保卫人员居住,西院为通讯枢纽处,有通向前线和各纵队的电台十二部,即使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忙景象。
前线指挥部在双城的两年里,我英勇的第四野战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痛击-反动*。先后指挥大小战斗、战役二十二次,其中著名的有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并成功策划了历时50天,歼敌47万的辽沈战役,为解放全东北,继而夺取全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夕,罗荣桓、刘亚楼、高岗、吕正操、李富春、程子华、肖劲光等“四野”在双城活动很多,解放后,“四野”先后诞生了521位高级将领,也曾涌现出渡海英雄团,铁塔英雄等光辉群体和董存瑞等一大批英雄战士。
现在的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经过整修后,使这座建筑和革命历史遗址彻底恢复了原倪,初步建立了“四野”前线指挥部旧址纪念倌和双城文史馆。现东三合院为旧址纪念馆,设三个展厅,正房是“四野”-办公室、卧室和作战指挥室展厅;东厢房为“四野”将帅英雄谱展厅;西厢房为“四野”战史陈列室。西四合院为双坡文史倌,设置三个展厅,正房为文昌书院,东厢房为文物陈列,西厢房为双城发展史展厅。在“四野”离去后的五十年时间里,各界人士纷至沓来,游目聘怀,程子华将军在1989年再次来到双城时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欣然题词盛赞双城为“解放战争重镇,松花江畔名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