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全镇产业建设工作汇报

科普小知识2022-04-27 11:51:18
...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品位,做大做强我镇主导产业,促进我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镇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工作新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以创建“一村一品”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积极招商引资,引导、扶持、发展已经成形的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并逐步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努力实现品牌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抓好优质稻、畜牧、蔬菜、花卉、水产五大产业,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并通过会议把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镇各项工作之中。全镇普遍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通过努力,我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三)商品蔬菜发展迅速利用紧邻市主城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商品蔬菜生产,规划建设了朱家、岗孜、横岭、一批商品蔬菜基地,全镇无公害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产量3560吨,比上年增长15%。

(四)水产养殖方面规划建设路塘、朱家休闲垂钓园区。新增一批养鱼专业户,并组建了养鱼协会,水产总面积达180亩;扶持路塘陈龙洪搞水中养鱼、水面养鸭、岸上养猪的立体养殖业,目前,该专业户养鸭8000羽,在其带动下,周边农户养鸭规模进一步扩大。

(五)区域特色产业方面规划了大塘、横岭、塘屋苗木基地。今年引进益阳花卉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塘屋花卉苗木基地300亩。北部村庄的生姜、毛薯产量连年递增,达到950吨;红瓜子产量达到136吨。

(六)农产品加工方面重点抓了镇果脯厂的建设,有效解决了我镇果农产品销路问题。果脯厂年产蜜饯、果脯60吨,年产值达160万元。

二、新增产业亮点

1、建成朱家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今年3月份,引进华南农大朱教授开发朱家村商品蔬菜基地200亩,并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方式,辐射农户280户,蔬菜生产达300吨。

2、建设塘屋花卉苗木基地今年4月份,引进益阳花卉苗木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塘屋苗木基地。总投资200万元,目前完成首期投资80万元,开发面积120多亩。

4、完成、果业连片开发引进老板,投资320万,在村开发甜柚种植面积600亩,村开发脐橙面积200亩。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产业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新产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督促,确保发展农村新产业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二)抓发展规划

几年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思路、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具体思路,结合本镇实际情况,确定好了本镇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制订了本镇2006年—2012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具体规划是:北部村以发展粮食生产基地和山区特色的生姜、毛薯基地;中部村以发展红瓜子、果业、和生猪养殖基地;南部村以发展壮大蔬菜、水产、花卉苗木基地。

(三)抓内部机制建设

制订了有较健全的理事会、协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建立了岗位职责、组织活动、*监理和监督、生产管理、财务、利润分配、风险保障、会员档案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服务职能、为会员提供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资料和产品营销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稳定服务。

(四)抓农民培训

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手段,广泛宣传合作思想和合作理论,让农民了解、认识并投身于农村新经济组织建设活动中,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最大利益。同时,利用市农民学院和分院的农业实用技术教学资源优势,开办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专业培训,举办农村市场营销培训班,培育大批市场经纪人,目前,有蔬菜、生猪、花卉等营销人才36人,使之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骨干。

(五)抓政策扶持

鼓励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村能人的作用,积极创办各类合作组织,对缺乏资金的农村能人,一是从政策上优惠照顾;二是加大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对产业协会自身建设,镇*给予了大力支持,如生猪协会、朱家村蔬菜产业协会等分别给予了1000元的活动经费,有力促进了农村新产业的发展。

(六)抓业绩考核

为确保农村新产业、新经济组织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镇*采取责任到人、责任到村、责任到协会的形式,将任务层层分解,要求每个村都必须建立自己的主导产业,每个村级主导产业都要建立协会组织。以此作为对镇、村*年度考核和该村年度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与其工作业绩挂钩,对工作不到位的、成绩差的通报批评,工作好的予以表扬。

加大“六项投入”,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外部环境。一是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三是加大道路和村庄建设投入力度。四是加大对农村科教卫生投入力度。五是加大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投入力度。六是加大农村弱势群体帮扶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