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2022年龙抬头的习俗

科普小知识2022-06-09 04:42:18
...

“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2年龙抬头的习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年龙抬头的习俗

2022年龙抬头的习俗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龙又是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民间有关于龙的诸多习俗。

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样也是讲究吃喝的尤其要吃猪头,称为龙头。但在民国时已不大听见有人吃龙牙、龙发、龙麟了,而且有的地方还稍有变更,要添用些洋酱油或西红柿汁之类的新东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一天农家以菜作团称“食龙蛋”,用面作汤饼称“食龙须”。此日女子也是忌针的,恐怕刺伤了龙目。

串龙尾

在黑龙江铁岭地区,二月二这天,主妇们要剪长约一、二寸的箭杆儿若干,以红丝串之,每段箭杆儿间夹彩色圆布或红纸两片,串成长短不一的链条,呼为“串龙尾”。龙尾顶部缀以铜钱,头上尾下,悬挂屋门院门和房梁上,以示青龙准备升天腾云。又盘龙尾于柜箱或炕席下,说是能招祥纳福,财物满盈,不遭虫蛀。当地的满族妇女,串龙尾用山房草,亦称“苫房草”。除其败皮枯叶,亦剪寸长骨节,以五彩线串制椭圆形盖帘为龙头,草节间串布片为龙身,再剪彩布穗为龙尾。如此一大一小,大者示龙,小者谓蛇,于二月二日晨起,戴于小儿衣襟,谓可辟邪,打雷下雨不受惊吓。

熏虫

在这一天为了能驱除家里的娱蚁等物,母亲们还会念叨一些歌谣:“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其效果当然不能如其所愿了,只是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渴望罢了。与此相似的是击坑的习俗。俗语说:“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纳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另外在这一天还有“熏虫”和“引龙回”的俗例。

“熏虫”可不是真的去熏什么虫子,而是把初一祭祖的饼子油炸一下吃掉,这称为熏虫。“引龙回”却不是吃东西了,而是用灰从门外撒到屋内的厨房,并绕水缸一周,或者筋门外撒到寝室绕床一周,据说这样能避百虫。在北京这一天还是土地爷的生日,所以各个土地庙都是香火旺盛,一些人会放花盒来酬神的。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传说一:伏羲氏和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春耕大忙,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延续下来。

传至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上面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传说二:武则天和二月二龙抬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传说三:剃龙头与二月二龙抬头

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提醒农时,这在《礼记·月令》中有大量记载。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故称“龙抬头”。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红运当头、福星高照的美好愿望。

2月2日龙抬头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这让天上的玉帝很生气,于是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从那之后,人间连续的干旱,田里的庄稼也都快枯死了,河里的水也几乎干涸的可以见底了。

田里面没有了收成,村里面闹起了饥荒。大家都没有粮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

这时,龙王的小儿子青龙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着人间的老百姓受灾挨饿。于是他趁着玉帝赴宴的时候偷偷地给人间降了一场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后大发雷霆,他下令把青龙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下还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龙受罪,大家的心里都十分着急。但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让金豆开花的方法

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的这一天,农人们从家里拿出许多的黄豆和玉米种子进行翻晒,准备播种,有个老人忽然发现,这些金灿灿的黄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让他的妻子到锅里去炒一炒,看看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变化,炒了一会儿,黄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差不多都被炒干了,都爆了开来,只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锅里传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开花啦!金豆开花啦!"这个消息立马在村子里传了开来,老人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全村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地支起锅灶,炒起了黄豆和玉米。炒好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子,点上了香炉。大家把炒熟的黄豆和玉米供了起来。

龙王得知了此事,把玉帝请到南天门观看。

玉帝见人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龙,将他召回凌霄殿。让他做辅佐龙王给人间行云布雨。

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黄豆,爆玉米花吃。这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然后,青龙冲上了云霄,翻腾了几下舒展身子。突然天上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青龙在老百姓们的头上盘旋了几圈,感谢人们的搭救之恩。百姓们抬头望着青龙,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从天空倾泻下来,百姓们都乐开了花。他们任凭雨点打在自己的脸上,感受着雨水的滋润。

瞬间大地又复苏了起来,几天后稻田里,山间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机勃勃的样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过的好了。

随即,天空一声霹雳,把大山劈成了两半,只听见"啪"的一声巨响,青龙冲破山石,抬起头长啸一声,腾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