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
科普精粹
- 最近老是便秘怎么办?
- 便秘什么意思?
- 经常便秘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这烦恼?
1、概述
小儿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
2、病因
小儿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
3、临床表现
1.排便异常
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污便等,大部分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由于排便次数少,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后变得干硬,排出困难,合并肛裂患儿有血便。污便是指不故意弄脏内裤,见于严重便秘儿童由于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干粪的周围不自觉地流出肠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
2.腹胀、腹痛
便秘患儿还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腹痛常常位于左下腹和脐周,热敷或排便后可缓解。腹胀患儿常常并发食欲不振,周身不适,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
3.其他
长期便秘可继发痔疮、肛裂或直肠脱垂。
4、检查
1.大便常规+隐血检查;
2.甲轴和食物过敏原筛查;
3.钡灌肠造影和直肠镜;
4.腰骶椎正侧位片;
5.肛管直肠测压术;
6.肌电图。
5、诊断
1.病史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排便规律,有否胃肠道伴发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生长障碍、服用药物史等。
2.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1)新生儿/幼儿罗马Ⅲ诊断标准(G7)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一个月。①排便≤2次/周;②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至少有1次/周失禁发作;③有大便潴留病史;④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⑤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⑥巨大的粪便曾阻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2)儿童/青少年罗马Ⅲ诊断标准(H3a)年龄大于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①排便≤2次/周;②至少有1次/周大便失禁;③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的姿势;④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⑤直肠内存在大粪块;⑥巨大的粪便曾阻塞过厕所。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发作至少1次/周
3.器质性便秘的诊断
小儿常见的器质性便秘有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其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查以及相关检查综合考虑。临床上应详细询问患儿是否存在胎便排出延迟、纳差、腹胀、生长发育迟缓等病史,并行肛门指检(先天性巨结肠有爆破性排便,而肛门狭窄的患儿成人示指通过困难),钡灌肠造影有利于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的诊断,而甲状腺功能低下有赖于甲状腺功能检查。
6、治疗
有原发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根本应放在改善饮食内容,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养成排便习惯。
1.灌肠治疗
是去除直肠内的嵌塞粪便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可与口服泻药配合应用。对于严重便秘者可先予以生理盐水、石蜡油、硫酸镁按3:2:1比例混合肠内保留。
2.药物治疗
导泻剂可维持规律性排便,常见的有渗透性泻剂(乳果糖)、灌胃剂(聚乙二醇)、润滑剂(液体石蜡)、刺激性泻剂(番泻叶)。维持治疗需数月,当儿童形成规律性容易排便后才考虑停药。
3.饮食调整、训练排便
可防止便秘再发。增加水摄入以软化大便,多补充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全麦、水果和蔬菜)也是治疗便秘的部分。规律性如厕习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部分。无论有无污便,餐后应有充足的如厕时间,这有利于儿童保持排便频率的记忆。
7、预防
补充足够的水分,多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养成好的排便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