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滁州古城遗址

科普小知识2021-07-20 12:33:13
...

滁州古城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老城区。东晋为顿邱县城,东魏为南谯州城。唐以前州城罗城东临广惠桥(亦名泓济桥,今西桥),设临清门;南抵龚家园(今古马路街南),设丰泰门。城周长3里320步。

1、景点简介

滁州古城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老城区。东晋为顿邱县城,东魏为南谯州城。

唐以前州城罗城东临广惠桥(亦名泓济桥,今西桥),设临清门;南抵龚家园(今古马路街南),设丰泰门。城周长3里320步。唐武德初年,罗城内设子城(今滁州一中高地处)。城周长1里160步。上有女墙。唐武德三年(620年)筑门:东门名行春;西门名鼓角。唐永徽年间(650~655年)拓建,设4门:东,通淮门;南,济江门;西,朝天门;北,望泗门。城周长7里258步。各门筑月城。西涧水入城,始筑上水关,拱圈3洞,半城墙半桥,上可行人。


三元桥(文德桥)一景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欧阳修知滁再拓建罗城。明代南增廊,城周长9里18步。筑下水关,3拱洞。设6门:大东门名化日,小东门名环漪,大西门名永丰,小西门名观德,南门名江淮保障,北门名拱极。四周护城河阔200余步,深两人过顶,各门通河有桥。

元代兵火,月城毁。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建月城,增建窝铺12,垛3549个,角楼4座,后毁于兵燹、地震。清代几经修葺。清咸丰八年(1858年)子城尽毁。民国时期仅见南北门砖砌拱形和南门城楼,罗城墙完好,垛、铺、角楼均无存。1954年开发交通,拆去砖墙。南门至东门全辟为环城马路,其他各段沿护城河残垣尚可寻见。上下水关古貌完好。

2、遗址分布

赤湖城遗址

赤湖城遗址位于城郊乡官庄村赤湖铺庄,距州城市区7.5公里。清光绪《滁州志》载:“赤湖城在州西20里,今名赤湖铺。后魏时曾别设赤湖、荻港、薄阳三县。”城遗址南北各长300米,呈长方形。城已毁尽,随地可见瓦砾和陶器残片,掘地1米余可见旧城墙基尚存,桥东有汉墓1座。清末时赤湖铺为一集市,新中国建立前尚逢集。

荻港城遗址

荻港城遗址位于沙河镇白米村郑郢庄南。西接白米山东麓,距州城市区12.5公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荻港县,后魏置,齐周时废。”1986年6月15日文物普查,确切了位置。遗址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掘地1米余可见旧城墙基。


薄阳城遗址一景

薄阳城遗址

薄阳城遗址位于腰铺乡联郢村,前白洋(南)后白洋(北)处。白洋、古薄阳谐音。距州城市区10公里。薄阳城,后魏置,后废。经市文物普查,遗址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50米。掘地可见汉砖唐陶以及旧城墙基。

唐堆城遗址

唐堆城遗址位于黄圩乡贯龚村唐桂庄。南唐建城,在州南40里。清光绪《滁州志》载:“南唐筑瓦梁堰以备北师,居民筑此捍水”。遗址东部为村庄,有古井1口尚存。西部有水塘3口,余为农田。城址内西北角有地略高为存粮处,名“官仓院”,今沿用为地名。城址范围掘地1米余,可见旧时墙基。市文物普查时发现官仓院后古墓为唐宋时墓葬。出土文物有唐代瓦当、铜币、汉砖、汉陶豆,以及玉猫、锡壶和铜熨斗等。

龚家城遗址

龚家城遗址位于黄圩乡贯龚庄南350米处丘地上。东西长76米,南北宽30米,南唐时筑城,已久废。1986年1月25日市文物普查,从遍地残砖碎瓦中可见城址旧貌,掘地1米左右,可见城基。

蒋家城遗址

蒋家城遗址位于汪郢乡大同村蒋夏庄,南临滁河,北傍湖泽,南唐筑瓦梁堰以御北师,居民筑此城捍水。1986年5月10日市文物普查发现圩前舍后遍地瓦砾。


滁州古城遗迹一景

闪州城遗址

闪州城遗址位于滁东乡东风村五里庵庄南100米处,距州城2.5公里。1986年4月市文物普查发现,遗址长200米,宽150米,掘地1米余可见旧城基。遗址范围遍地瓦砾,采获陶、瓷器残片等标本,初步确定为汉代前后古城。

花山古城遗址

花山古城遗址在花山乡,中心点在大宋庄(属丰山村)和叶桥庄(属唐郢村)间。今为农田和村落,四周群山环绕,其间呈平原面。1984年市文物普查,发现淤入泥中有石条无数,还有直径25厘米楹柱底座。出土元宝有“清阳元宝”字样;半残玉印上,也有“清阳”字样,相传有“清阳城”之说。1986年4月市文物普查,采获陶罐口沿、瓮口沿、陶罐耳、俎豆等标本。经鉴定确认为春秋时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