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部华严经塔
万部华严经塔高55.5米,基座周长56米,呈八角七级,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的第一层南面有塔门,篆书石刻“万部华严经塔”方额,嵌于塔门的门楣上。白塔的建筑年代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文字记载。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公元983-930年)。辽代兴建了丰洲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作为大明寺的一部分,为了存放众多“华严经卷”,修筑了这座“万部华严经塔”。
中文名称:万部华严经塔
别称:白塔
地理位置: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17公里
景区类型:旅游景点
邮编:010000
1、景点简介
呼和浩特东郊开阔的平川上,有一座白色的古塔拔地凌空,直刺云天,这便是驰名塞外的万部华严经塔。万部华严经塔,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其白色,又俗称“白塔”。
白塔
万部华严经塔高55.5米,基座周长56米,呈八角七级,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的第一层南面有塔门,篆书石刻“万部华严经塔”方额,嵌于塔门的门楣上。白塔的建筑年代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文字记载。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公元983-930年)。辽代兴建了丰洲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作为大明寺的一部分,为了存放众多“华严经卷”,修筑了这座“万部华严经塔”。
2、获得荣誉
塔内墙壁上保存有金代石碑六块,各层墙壁上有大量金、元、明、清各代游人题记,共200余条。题记除有汉文外,还有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藏文、古叙利亚文及古波斯文等多种文字。题记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的是劳动人民申诉他们生活贫穷、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痛苦;有的是咒骂统治阶级发动的掠夺战争;有的是记述在苦难中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此类内容的题记在我国其他古建筑和古文物上是很少见到的。这些题记详实地记载了当时丰州城的城市建设、风土人情等情况,证明当时的丰州城商旅来往不绝,经济文化欣欣向荣,已成为我国塞北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这些题记为研究该地区在辽、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研究多种文字史和当时各民族间和平友好交往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万部华严经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最精美的一座。它虽然经历了近千年的岁月,但仍基本保存完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辛勤劳动,同时也是一处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保存至今的实物,很有科学研究价值。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建筑结构
万部华严经塔平面八角,层高七级,总高55.6米,属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由辽代特有的须弥座与大型仰莲为基座,七级塔身分别由平座、八面塔体、塔檐组构,七层塔顶上置塔刹。塔门采取单、双层上下交错布列;筒壁式组构,梯道置于塔心壁内,为壁内折上式;筒壁式砖砌结构中运用大量水平木骨结构,形成砖木结构的有机结合;砖构斗拱集三种不同类型、十四种构造形式且保留了华拱为木构的做法极为鲜见。底层塔表大型砖雕佛教人物造像及蟠龙柱及其立面收分甚微的整体造型,显示出辽塔的时代特征。
内部景观
万部华严经塔内部一层内壁,现存有金代碑铭六通,各层内廊壁画上还保存有自金大定二年到清末的历代游人以汉、蒙古、藏、契丹、女真、八思巴及古叙利亚、古波斯等文字书写的四百余条题记。
4、塔内藏品
中统元宝交钞
万部华严经塔是古丰州城内一佛教寺院的藏经塔,秘藏一万部佛教经典华严经。白塔高55.55米,是呼市最高的古建筑,外表抹有一层白垩土,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因而素有“白塔耸光”之美称,白塔呈八角七级楼阁式,塔体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装饰艺术具有时代特征。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处很具科研价值的实物,更是各民族团结友好的签名簿。塔表塑有金刚、力士、菩萨、佛等塑像36尊,塔内嵌有金代石碑,逐层壁上留下有汉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藏文、八思巴文、蒙古文等历代游人书写的题记。这些题记如实地反映了呼和浩特地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历代多民族间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白塔经l903年与l960年和l978年多次修复。l985年出土一张壹拾文的“中统元宝交钞”,是忽必烈称元之前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纸币。
5、呼和浩特简介
呼和浩特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我国特大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呼和浩特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称为归绥,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人口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呼和浩特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