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章丘市

科普小知识2022-03-12 12:59:11
...

章丘市地处齐鲁腹地,位于山东省会济南45公里处。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98.5万,是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章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先人早在8000年前即在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历代英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等都曾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尽领风骚。章丘人民务工经商历史悠久,世称“铁匠之乡”。

中文名称:章丘市

外文名称:ZhangqiuCity

别名:小泉城、阳丘、高唐、平陵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山东济南

下辖地区:6个街道、14个镇

*驻地:双山街道

电话区号:0531

邮政区码:250200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东部

方言:冀鲁官话-济南话-章丘方言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百脉泉公园、朱家峪景区、白云湖公园、莲华山胜水禅寺风景区等

机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火车站:济南站、章丘站

车牌代码:鲁A

行政代码:370181

1、地理位置

章丘市是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乡。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50公里处,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西邻济南市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南交泰安、莱芜市,东北与邹平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县相望。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市治明水,城区面积23.5平方公里。

2、气候类型

章丘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相对湿度65%,无霜期192天。

3、历史变迁

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


章丘市

商代,东、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潭国,都城今龙山镇城子崖。春秋时期,先后为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战国,属田齐。秦,属济北郡。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县(治回军镇,今绣惠镇回村)等。东汉时,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管县、犭虎县,南部为土鼓县。后阳丘、犭虎县并入东朝阳县。魏晋时期,东朝阳县属东安国。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洲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洲济南郡。宋、金,属济南府。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明、清,皆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岱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济南府。1945年8月,划为章丘、章历2县,属泰山专区。1950年4月,两县划归淄搏专区,1953年9月,章历县并入章丘县(治旧章丘城,今绣惠镇驻地),划归泰安专区。1958年8月,县迁明水。同年11月,泰安专区撤销,属济南市。1961年5月,泰安专区恢复,又划归泰安专区。1979年1月,复属济南市。1992年8月,撤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

4、行政区划

市辖22个乡镇,其中镇17个,乡5个,办事处83个,行政村908个,自然村1035个。章丘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长城岭绵延于南,长白山矗立于东。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南向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30.8%、25.9%、30.7%和12.6%。最高峰为南部的鸡爪顶,海拔924米;最低处系北部辛寨乡朱家洼一带,海拔15米。

5、自然资源

章丘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有25种,尤以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储量最大,其中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的最大储量分别为2.38亿吨、4.16亿吨、2.5亿吨和5亿立方米。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和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境内水资源充沛,市区群泉喷涌,年出水量达1.2亿立方米,素有小泉城之称。

6、著名人物

杜伏威

杜伏威(598~624),今相公庄镇河滩村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少年时豪爽放荡,不事生产,与临济牧羊人辅公祏结为生死之交,辅公祏多次偷姑家的牧羊接济他。隋朝大业九年(613),在王薄起义影响下,与辅公祏上长白山参加左君行部起义军。后来该军被隋将张须陀、来护儿大军围剿。杜伏威率部突围,转战淮南,自称将军。他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先后击败隋将宋颢,合并苗海潮、赵破阵等部起义军。


杜伏威

邹衍

邹衍(约前305~前240),“邹”一作“驺”,齐国人,战国末期哲学家,诸子百家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以“五行相次用事,随方面为服”。即一方面以“五行相胜”为序;另一方面以“五行相生”为序。创“五德始终”论。把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五行论”附会到社会历史变迁和王朝兴替上,借以论述世运之转移,盛称“?祥制度”。开“月令”“十二纪”之门,成为两汉谶纬学说的理论根据之一。在研究方法上“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提出“大九州”说。由于他善于雄辩,出口“闳大不经”,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邹衍虽然在“百家”中自成一家,但他的“五行始终”之说却源于儒家孔丘、孟轲的“五行说”,后被儒家改头换面为其托古改制服务。

邹衍死后葬于章丘市相公庄镇郝庄村西北角长白山麓。章丘古城(今绣惠镇)东关南村街北口曾建有邹衍祠,明万历年间知县董复亨撰有碑记,今已不存。

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初名相。房玄龄自幼机警聪明,贯通典籍,善于写作,书法擅长草隶。18岁举进士,隋末授羽骑尉,在秘书省校对书籍。隋开皇(581~600)年间,天下统一,房玄龄暗告其父,皇上无功无德,虽居帝位不会长久。

刘敏中

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号中庵,今绣惠镇西皋村人,元朝初期大臣,著名散曲作家。

《元史》和《章丘县志》均记载他幼年时卓异不凡。13岁时,其父刘景石教他读书做官的道理,他却说:“古代的圣贤学识渊博,并不为知名于世;建立丰功伟绩,但从不自我炫耀,这正是为追逐高官厚禄而读书的后人所不能比的呀!”他与同窗谈志向时说:“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刘敏中一生为官清廉,忧国恤民,巡行途中遇到地方受灾,必拿出国库的粮食救济灾民。他曾先后18次在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政权中任京师和地方官员,官而不贪。元史本传中说他: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言钱,义不苟进……

刘敏中死于元仁宗延五年(1318),终年76岁。元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赠光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简”。其墓在今章丘市绣惠镇西皋村,保存完好。

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章丘市绿原村(今埠村街道鹅庄)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

李开先自幼聪明超群,酷爱音乐戏曲。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富有正义感。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仅19岁的李开先就因徭役繁重,进章丘县衙与市令孙东谷说理,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受到百姓的爱戴和佩服。明嘉靖七年(1528),李开先参加山东乡试,以毛诗中全省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授户部云南司主事。

自明嘉靖十年(1532)至明嘉靖二十年(1541),李开先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最高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嘉靖帝不理朝政却崇奉道教,在宫中大兴土木营造宫殿。李开先同至友王慎中、赵时春一同上书弹劾夏言内阁,结果失败,被削职为民。明嘉靖二十年(1541),他被罢官还乡,当时年仅39岁。

明隆庆二年(1568)二月十五日,一代奇才李开先因患脾病医治无效,逝世于章丘城他的故居中。当时朝廷怀疑李开先有“阴事”,下旨不准安葬,后来并未发现有什么劣迹,才于明万历二年(1574)十一月二十日正式下葬于绿原村(今东鹅庄)南的李氏祖茔,其墓至今尚存。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现明水街道办事处人。南宋女词人,被誉为“词国皇后”、“千古第一才女”。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母王氏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极具文学才华,其夫太学生赵明诚,宰相赵挺之次子。


李清照

李清照幼年生活于故乡明水,少年时代随父生活于汴京,并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与当朝宰相赵挺之次子赵明诚于汴京成婚。两年后,明诚出仕为官。夫妇二人除爱好诗词外,亦致力于搜集和赏玩书画金石,生活虽然俭朴,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赵明诚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著成《金石录》30卷,成为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这期间,李清照写下了大量描写闺情闲适生活的词作,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党籍,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5日后卒,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青州屏居。

孟洛川

孟洛川(1851~1939),名继笙,字雒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今刁镇旧军村人,近代著名民族商业资本家。孟洛川少年丧父,出身于缙绅望族的母亲高氏立志教子成龙,曾聘请章丘名儒李青函先生为师。但孟洛川性格顽皮,不喜读书,常以数砖计瓦为游戏。往往当管家、经理、账房先生对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孟洛川便胸有成竹地提出精辟见解,令众人折服。18岁那年,孟传?见他颇有心计,便令其掌管家业。从此,他便以少东家的身份常驻济南,有时也去北京、天津等地巡视,俨然成了瑞蚨祥、庆祥、瑞生祥的资东兼经理。因为他善于钻研经营生财之道,很快成了商界巨子。

1924年以后,孟洛川直接掌管的各地瑞蚨祥商号,相继增设金柜,生意更加兴隆。当时报界皆称孟雒川为“金融巨头”,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两个财神爷,抵不上孟雒川。”

1939年农历7月24日,孟洛川在天津去世。当代青年作家毕四海以孟洛川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风流少东》,后被改编成50集电视连续剧《东方商人》。

王莽

王莽(前45~23),字巨君,祖籍龙山镇(今龙山街道办事处)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公元8年,建立新朝。在位期间实行“改制”,命令全国民间的土地更名为“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皆不得买卖;一家不满8男而占地超过1井(900亩)者,须分田与京族邻里,无田的按一夫一妻受田100亩的规定分配。为增加国家税收,垄断工商,公元10年又推行“五均六管”。曾屡改币制,造成经济上极大混乱。还更改官制,恢复五等爵,滥加封赏。对外不断挑起战争,对内赋役繁重,刑政苛暴,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天凤四年(17),暴发了全国性农民大起义。更始元年(23)为商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7、经济发展

综述

2013年章丘市生产总值755.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54.7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23.4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2:60.2:29.6。


章丘市

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60.5亿元,下降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亿元,增长2.7%。2013年国地税收入52.8亿元,增长5.8%。其中:国税27.3亿元,增长1.6%;地税25.6亿元,增长10.6%。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355.3亿元,比2012年增长22.1%。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96个,完成投资162.1亿元,增长85.5%。

2013年章丘市新增城镇就业6934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第一产业

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11.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72.8万吨,比2012年增长1.5%。

2013年共新引进市外现代农业经营主体18个,流转土地1.83万亩,合同投资额6.22亿元,实际投资额1.339亿元。

第二产业

2013年章丘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2013年年末达到52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06.7亿元,比2012年增长16.0%。实现销售收入1336.8亿元,增长14.5%;利税140.9亿元,增长29.4%;利润81.9亿元,增长29.0%。

章丘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53家,实现产值559.7亿元,比2012年增长16.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74%,比201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8家,比2012年净增3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2.99亿元、工业增加值237.2亿元、利税96.09亿元、利润53.15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14.89%、15.16%、29.83%、30.61%。

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4家,2013年年末从业人员4.1万人,实现产值86.6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4.3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1.53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5.4亿元,比2012年增长14.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125.9亿元,增长14.8%;乡村零售额149.5亿元,增长13.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201家,实现零售总额42.8亿元,增长14.2%。

2013年进出口总额93776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9.3%。其中,出口75005万美元,增长18.9%;进口18771万美元,下降17.4%。

2013年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5.4万辆,比2012年增长12.2%。2013年邮政业务总量5350万元,比2012年下降3.2%。2013年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6万户,下降15.5%。移动电话用户99.6万户,增长6.1%。互联网拨号注册及宽带网用户13.6万户,增长6.3%。

201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8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8.4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17.3%和30%。

2013年年末章丘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8.8亿元,比年初增加60.7亿元。人民币个人存款余额287.0亿元,比年初增加37.6亿元。

8、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3年,投资3.47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学校、幼儿园42所,加固学校6所,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改造塑胶操场23个。并投资2500万元对照标准进行内部配套。章丘市职成教中心、诺德实验小学和新城实验(国际)学校等新建工程按计划推进。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73.9%,高出山东省30个百分点。


章丘市

章丘市有学校207所,在校生13余万人,教职工1余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5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中专3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济南电大章丘分校、特殊教育学校、实验幼儿园各一所。

章丘大学城地处齐鲁腹地,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西距省会济南市区35公里。大学城区由6所本科,1所专科,8所高职院校组成。

文化事业

2013年,新建完成40处农村文化大院、40个农家书屋、20个特色文化村的建设任务。共完成各项文化惠民演出14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11020场。成功承办了“十艺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受益群众11万人。群口快板《肉夹馍》和民族歌曲《新绣荷包》,分别获得文化部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市文化中心百脉剧场获得十艺节“优秀场馆”称号。

医疗卫生

2013年新农合参合农民79.7万,人均筹资350元,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达119%。在济南市实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本用药新农合全报销项目,受益群众达37.9万人次,免费金额100.3万元。

社会保障

2013年,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农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600元,五保集*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4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0元。农村五保集*养率达到76.2%,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2.1%。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新建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机构3处,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处。

章丘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54.6万人,其中16-59周岁参保缴费人员37.5万人,参保率达到99%。累计为17万余名60岁以上城乡老年居民发放养老金1.43亿元,发放率100%。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企业1271户,参保缴费人数8.6万人;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及退休人员遗属补助标准调整,调整后人均月领取养老金1932元。章丘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60家,参保缴费人员2.3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总数931家,参保人数1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7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企业1106家,参保职工5.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25万人。

居民生活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28元,比2012年增长10.8%;人均消费性支出15993元,增长12.3%。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9.80%,下降0.6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5294元,增长12.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87元,增长14.1%。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53%,下降0.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40.45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0.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6.10平方米,增加1.27平方米。

9、交通状况

章丘市胶济铁路、济青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经十东路、章莱路、潘王路、0九路纵横贯通交错,四通八达。济南国际机场位于章丘境内,半小时车程可达京沪、京福高速公路,3小时车程可达青岛港口。

10、旅游景点

墨泉

墨泉位于百脉泉公园内龙泉寺西南角。墨泉为一钻孔喷泉,1966年建,孔口直径0.4米。泉口因铸铁管黑色,水清透明,望去泉水黝深,故名“墨泉”。泉水出自深部奥陶纪石灰岩岩熔裂隙,正常年份泉流量0.3立方米/秒,且常流不竭,一泉成河。泉水冬暖夏凉,常年恒温在16~18℃,水中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接近天然矿泉水,泉水盛水期涌水量为每秒1.2立方米。墨泉涌声闷重,如沉雷隆隆,雪涛四溅。


墨泉

墨泉水清洌甘美,沏上等绿茶,色如琥珀,香幽袭人,极为爽口。远望泉东水域,烟波蒸腾,雾霭弥漫,柳枝青翠,水色天光,秀丽的田园风光,十分诱人。泉吟琴鸣,水木明瑟,掩映多姿,丽日下绛皓驳色,俨然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泉池石砌方形,护栏皆汉白玉雕刻,前后刻有“墨泉”二字,为舒同先生题写。字体方正浑厚,“颇具魏晋飘逸之气,含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

梅花泉

梅花泉位于章丘市区明水百脉泉公园的清照园内。亭台、楼阁辉映下的一汪水面,五股清泉喷涌,宛若梅花,故名梅花泉。泉池面积1800平方米,正常年份的喷流量为0.5立方米/秒。泉水五峰直上,如盛开的花瓣,中心花蕊涌动,时波时涟。站在感月亭边、梅花泉畔,望吟风榭之雄姿;跨漫水桥头,便觉泉射雨丝,习沫沾衣,阵阵凉意,丝丝泉风绕身,美不胜收。

泉边李清照纪念馆内,古今名家诗词碑刻琳琅满目,濑玉堂展有才女生平,令人目不暇接。整座清照园内步步有奇景,院院有文化,李清照坎坷的一生在其故居内完整地展现,为梅花泉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考证,“一代词宗”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生长于此。园内迎面水榭匾额“龙泉漱玉”为美术大师尹瘦石先生题写,两旁楹联“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摘自李清照七言绝句《题八咏楼》。园内亭台楼阁,无不玲珑剔透,易安楼为凭栏观泉最佳处。

朱家峪

“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峪位于明水城东南5公里,胡山东北脚下,距省会济南40公里,从309国道(经十东路)南行1.5公里便到该村。


朱家峪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为富山峪,朱氏于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国姓,又将富山峪改名朱家峪。据省内外专家考证,古村土台子出土陶器残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自明代至今,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之变,但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来的古门、古哨、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

朱家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尤为重视文化教育。自明末至建国前,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各类私塾星罗棋布,有近二十处,故人才济济,才人辈出。

2002年6月,章丘市人民*将朱家峪评定为“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11月。该村又被山东省建设厅评定为“省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古村为梯形聚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该村三面环山,北临齐鲁世博精品园,南接胡山,西连胡山森林公园,村南头、文峰独秀,庄北首,文昌阁楼,笔架山偎依着村西首,东崖下,清泉长流,村四周尚有九山不露头。

上一篇:平阴县

下一篇:济南市市中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