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
市中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南部,东邻历下区,西靠长清区、槐荫区,北倚天桥区,南接历城区。南部有兴隆山、桃花山、大寨山;东部有佛峪沟、青铜山;北部有登州泉、望水泉、东高泉、杜康泉、双桃泉、西密脂泉、石湾泉等七大名泉。辖区面积280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居委会、7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8.5万人。市中区作为济南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
中文名称:市中区
所属地区:山东省济南市
地理位置:济南市市中心
人口:57万人
著名景点:*、英雄山、泉城公园
代码:37010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邮政区码:250002
面积:28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机场:济南国际机场
1、市中概况
市中区位于济南市中南部,东邻历下区,西靠长清区、槐荫区,北倚天桥区,南接历城区。南部有兴隆山、桃花山、大寨山;东部有佛峪沟、青铜山;北部有登州泉、望水泉、东高泉、杜康泉、双桃泉、西密脂泉、石湾泉等七大名泉。
市中区
辖区面积280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居委会、7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8.5万人。市中区作为济南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作为政治中心,辖区驻有山东省委、济南军区等重要党政军机关;作为经济中心,基础设施完善,总部经济发达,驻有国内外大型企业区域总部130余家;作为文化中心,驻有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南校区等高等院校和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文化传媒企业,拥有江北地区最大的文化市场——英雄山文化市场,同时也是老商埠核心区所在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金融中心,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是全市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2011年11月,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被确定为全省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2、区划人口
市中区辖区面积280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居委会、7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3.6万,户籍人口58.5万。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4.5‰。辖区有少数民族36个(回、满、蒙古、朝鲜、土家、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3万。
3、自然坏境
地形地貌:辖区地处泰山北麓低山丘陵和鲁西北黄河冲积性平原。南部多为低山丘陵,西部、北部地势平坦,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后倾斜性平原。南部低山丘陵海拔89-754.7米,北部倾斜性平原海拔30米。
地质:北部为新生界黄土及沙砾沉积为主,南部以古生界灰岩为主,岩层呈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三组断裂切成块状。
山脉:辖区山岭主要有橛子山、马鞍山、英雄山、郎茂山、青龙山、簸萁山、马武寨山峰、狼窝顶山北山、青桐山、顶沟峪、半偏山、珍珠山,最高为青桐山,海拔754.7米,最低为白马山,海拔89米。
河泉:辖区河泉水文条件为寒武、奥陶系碳酸岩层分布密集地带,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形成裂隙岩下溶水。由南向北、朝低洼处潜流,受济南辉长岩体堵截后,水涌地面形成闻名全国的趵突泉群。辖区东北部有七十二名泉中的登洲泉、望水泉、东高泉、杜康泉、西密脂泉、双桃泉、石湾泉等七个名泉,水涌与宋、枯于今。主要河流有兴济河、夹河、西护城河、南圩壕、新生大沟、腊山河、玉符河。除夹河外,均为泄洪的季节性河流。
土地:辖区土壤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层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保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其中分:褐土性土,亦称石渣土、沙土,分布在七贤、党家、十六里河地区;淋溶褐土(亦称黄沙土),主要分布在党家、十六里河地区,呈中性,耕层质地适中,通透性好,亦种植地瓜、花生、土豆等作物。
气候:辖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风、南风,夏季酷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多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592.5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风力2~3级。每年4月风速最大,平均风速4.3米/秒。
水资源:辖区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承压地下水,流向一般由南向北或西北,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是良好的重碳酸钙型、低矿化度饮用水。
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矿、粘土矿。
4、经济建设
(2012年数据)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8.5亿元,增长9.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6亿元,增长2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达到33.1亿元,增长22.5%。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53.2亿元,增长10.1%,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8.9%,我区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金融业较快发展,渣打银行、广发银行等31家金融机构落户开业,全市第3家外资银行——东亚银行济南分行、全省第2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利宝保险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签约落户,金融业实现区级税收7.54亿元,增长34.4%。
商贸业繁荣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3亿元,增长14.9%,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成为全市第一条*特色商业街。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积极培育亿元楼、特色楼,辖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达到56座,总部企业达到170余家。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接待13个国(境)外团组参观考察,我区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市第四区缔结为友好城区,进一步扩大了市中区的对外影响力和开放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区域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全年引进新注册项目655个,实际到位资金54.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12%;实际利用外资2.09亿美元,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山东电力燃料有限公司等39个总部型项目相继落户,平安金融中心、天力国际城项目已签定框架协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新增个体工商户3110户、私营企业1420家,新增注册资金4.5亿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新认定市级自主创新产品36项,组建山东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49项,腊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复审,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5.5%,列全市各县(市)区第1位。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全年淘汰落后设备77台(套),完成污染减排项目7个,彻底拆除了九龙水泥厂和卧虎山水泥厂5套水泥磨机,全面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5、城市建设
按照主城带动、板块布局、全域发展的理念,深入落实“一核三区”、“六大基地”、“一河多园”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总投资1690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2836万平方米的33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完成征收拆迁80万平方米,供应土地12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280万平方米,全区城乡统筹、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增创新优势。围绕增强中心城区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步伐,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已形成规模,经八纬一、梁庄等4个棚改项目基本建成,绿地普利中心、中海九曲、文庄公租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山公园东、山东书城、润*际财富中心、祥泰广场、华润依山郡等项目全面开工,南北康、搬倒井、小岭等片区完成房屋丈量,中心城区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城郊西南部释放新空间。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城郊西南部的规划建设,确定了六大产业基地的边界范围,完成了现代物流、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交通装备四大基地的规划策划方案,岳而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安置房的立项、土地等手续,大庙屯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拆迁26.9万平方米,仁里村、董庄村等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完成拆迁5万余平方米,韩庄等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策划方案获得审批。南部农村呈现新变化。围绕生态改善和生态富民,进一步加大南部山区的保护与发展力度,投资2800余万元的玉符河(宅科—崔马桥段)治理工程全面竣工,新建“五小”水利设施200处,投资1500万元的大党路改造工程全线竣工;新建都市农业园区3个,全区市级以上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到13个,“一河多园”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2012年全年投入4.5亿元,扎实推进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排查清理垃圾26.2万立方米,完成楼体亮化26栋,高标准整治了103省道、104国道和二环南路、二环西路,新增、提升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荒山5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9%,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列全市第一。市政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了经二路、刘长山路等5条道路的拓宽改造,维护整修纬二路、玉函路等60条道路;改造提升王官庄九区等9个开放式居民小区,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4万平方米,新建休闲健身广场19处,增设停车位500个,社区设施更趋完善。全面落实河长制、河段长制,对袁柳河、十六里河西河等9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清理淤泥垃圾7万立方米,确保了行洪畅通。
6、社会建设
2012年全年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14.2亿元,增长19.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3万元、1.31万元,增长12.9%和13.3%。2012年全年安置就业再就业1.8万人,组织就业培训4700人次,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50%和15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250元提高到3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50元,重度贫困残疾人救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100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600余万元,“双困”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16.4平方米,全年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1.07亿元。
2012年,投资7600万元,完成了12所校舍的加固工程和泺源学校的拆除重建,新设了4所公办性质幼儿园,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区医院主体工程完工,5个综合文化站、12个社区文化中心和7个农村文化大院通过市级达标验收,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新增社区服务用房4570平方米,创建“五星级示范社区”8个,全市首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二七新村中心投入使用,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7、教育概况
中区现有区属各类学校66所(职专1所,初中16所,小学49所),教职工4363人,在校生59921人。其中,省规范化学校17所,市规范化学校9所,省教学示范学校6所,市教学示范校1所,省电教示范学校20所,省科普示范学校2所。辖区内共有幼儿园103处(*办园8处,公办性质70处,民办33处),幼儿教师1416人,在园幼儿1.8万名。其中,省示范园26所,省十佳园6所,市十佳园6所,市级一类园21所。
市中区学校
市中区是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特殊教育先进区、幼儿教育先进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全国随班就读工作实验区,是山东省第一个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素质教育先进区、艺术教育示范区、新课程改革实验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2005年、2008年、2011年,市中区教育局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8、历史沿革
济南古城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繁衍生息。市中区辖区作为古历城属地,渊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历下邑属地。公元前694年(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泺,指泺水,发源于趵突泉,是济南见于记载最早的地名。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辖区为济北郡历城属地。西汉初年,始有“济南”之名。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辖区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自东汉至三国鼎立时期,辖区为济南国历城属地。至东晋,复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隋唐时期,济南郡先后改为齐州、齐郡,属地为齐郡历城所辖。唐护国大将军秦琼(570~638年)在辖区东北估衣市街北侧(今五龙潭公园)建秦琼府。
唐末,地方割据。五代十国时期,辖区先后为梁、唐、晋、汉、周国齐州历城县属地。
997年(宋至道三年),辖区为京东路齐州历城属地;1074年(宋熙宁七年),为京东西路齐州历城属地;1078年(宋元丰元年),改属京东东路;1116年(宋政和六年),为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从1128年(金天会六年)至1213年(金崇庆二年),辖区为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元代,属地为济南路历城所辖。外地回民陆续迁入辖区定居,东北部逐渐形成街巷。始有大街(今永长街),继有后街(今西青龙街),东街(今长春观街),西街(今永长街西段),城顶一带估衣市街、剪子巷、花店街、粮食市街,商贸集市,日趋繁荣。长春观及后阁楼、万竹园、清真南大寺等一批著名建筑落成。
1369年(明洪武二年),济南修建府署。1371年(洪武四年),以砖石修济南城顶,西开泺源门。1376年(洪武九年),济南设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山东全省政治中心和首府。辖区迎仙桥外始设馆驿总站,后形成馆驿街。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军占据济南后,沿用明代建制,属地仍为济南府历城所辖。
1901年(清光绪廿七年),德国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于1904年7月(光绪三十年六月)竣工通车,济南第一个火车站设五里沟北首。同年5月,山东巡抚周馥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在济南自开商埠,划定商埠范围,东以西圩壕(今顺河街),西至大槐树(北、中、南大槐树庄),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二里(计十方里),划界内有:馆驿街、魏家庄、东太平庄、三里庄、五里沟庄、北上山庄、南上山庄、三合庄、西太平庄、民生庄等村庄。开辟商埠初期,东西只有三条经路,南北七条纬路(以纺织经纬线命名),沿街建平房棚户、四合院等。济南设商埠局,辖区商埠地带属商埠局管辖。
民国初年,辖区商埠以南地区属岱北道历城县管辖。1914年,属济南道历城县管辖。
1908年及1926年商埠界址两次扩展。向西展界至纬十路,向南展界至经七路。
1917年3月,市政公所成立。1920年,商埠局与市政公所合并更名为市政厅,辖区属市政厅管辖。
1929年,济南设市。辖区为济南市城外三区和商埠一、二、三区。
1938年,日伪当局将经七路以南辟为日本人聚居地,并调整区划,辖区为城外西区和商埠东区、商埠中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统治期间,经七路以南至经十路段为半建成区。
济南解放后,1949年开辟经十路以南地区,先后将王家庄、张安庄、信义庄、南四里村、北四里村、小梁家庄等村庄田野辟建为城区。1951年辟建文化西路。1952年辟建邮电新村,1954年辟建共青团路。
1960年,城区再次展界,南郊梁家庄、陈家庄、小陈家庄等相继辟为市区。
1978年辟建七里山居民小区、六里山居民小区。1980年拓宽纬二路。1982年辟建林祥南街居民小区。1985年辟建郎茂山居民小区。1986年辟建舜玉路居民小区。1987年拓宽经四路东段,辟建乐山街居民小区。
1989年,辟建凤林街、东八里洼居民小区。
1990年,辟建杆石桥南街居民小区。至1991年拓宽经七路、西青龙街(拓宽后改称泺源大街),城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旧城改造和城市开发日新月异,辖区历经近百年沧桑,城区布局已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
9、旅游景点
清真南大寺位于泺源大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始建。初仅楹殿数间,明弘治年间广建房舍,后又重修,逐步形成一座融中西建筑文化的大型*建筑。寺院占地6630平方米,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望月楼将寺院分隔为前后两院。前院东为宣礼楼,又称邦克楼,楼下辟寺院正门。后院建有礼拜大殿,由卷棚式抱厦和前殿、后殿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949平方米。后殿扇窗棂有阿拉伯文的《*》文,为国内罕见。
市中区清真南大寺
英雄山济南城区南侧有马鞍山、四里山、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五山连为一体,因山中建有革命烈士陵园,故统称“英雄山”。山上山下松柏竞盛,间以五角枫、银杏、黄枋、白杨、法桐、葱绿青翠嫩黄,环境清幽深秀。初春,山周梨花白皑皑,桃花红艳艳。深秋,万木争荣,泛黄流丹,满山锦绣。英雄山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10、著名人物
张英麟(约1837~1925)字振卿,七贤镇东红庙村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奉天府丞兼学政、内阁学士、吏部侍郎、会试副总裁、副都统、都统、都御史等。1912年清帝退位后归故里,在济南按察司街购买住宅1处,在红庙村建翰林院1处,占地2670平方米,有房屋数百间,藏书数万册。1925年冬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