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野兽派

科普小知识2022-01-22 12:34:54
...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中文名:野兽主义

外文名:Fauvism流

行时间:1898至1908年

类别:现代绘画

来源: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

1、名称来源

野兽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

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当也合适的名称。

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发现马尔凯(Albert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

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也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

野兽主义画家弗里茨给野兽主义下的定义是:“通过颜色的交响技巧,达到日光的同样效果。*的移写(出发点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在火热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论。”

2、风格特点

野兽主义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梵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画风不再特别讲究透视和明暗、放弃传统的透视与明暗关系,采用更加平面化的构图、暗面与亮面的强烈对比,纯粹的写实,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

有人把野兽主义看作是广义的表现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野兽派不是一个艺术运动,只是马蒂斯等人艺术生涯中短暂的一个阶段,一个特别注意线和色彩表现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缚的阶段。

马蒂斯后来回忆说:“对我来说,野兽时期是绘画工具的试验,我必须出一种富于表现力而意味深长的方式,将蓝﹑红﹑绿并列融汇”。

3、艺术原则

野兽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

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马蒂斯说过:“构图,就是以装饰方法对画家用以表达自己感情的各种不同素材进行安排的艺术。”

野兽主义画家们广泛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设色,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结构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对象和明暗,用纯单色来代替透视。马蒂斯的老师莫罗曾对他说过:“你必须使绘画单纯化。”

所以作为野兽主义始终的代表马蒂斯顽强地使色彩恢复它本来具备的力量,单纯和表现的意义。

4、盛行时间

野兽派首次露面之后,引起了一致的注目,到了1908年间发展达到顶端。此派实际上不过盛行三、四年间,但它带给其后的现代美术影响甚深。

虽然在1908年之后,野兽派的代表画家均已舍去野兽派的特色之表现,但他们在转向自己独特创作之后,都从此而产生出特异的样式,凭主观去改变对象形体,使美成为纯粹感觉的象征。野兽主义自1905年发端到1908年已趋消沉,尔后由立体主义所取代。

5、影响意义

野兽主义作为社团存在的时间祗有二三年。参加这一社团的艺术家后来朝着不同的目标,继续作新的探索。是20世纪在欧洲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它摆脱了物体固有的色彩特征,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

野兽派的出现把欧洲从几百年的传统的自然色彩概念中释放了出来,野兽派的产生意义,就在于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他们的真实性,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

6、代表人物

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其中尤以马蒂斯最足以称为野兽派的一代宗匠。他的画多以女人作为主题,影响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美,他反复画女人的形体,注意韵律的和谐与优美。《奢侈·静寂·逸乐》和《裸妇》即为其代表名作。此外,马尔凯、卢奥、芒更、卡莫昂、杜菲以及荷兰的唐元等也都是野兽派画家。

野兽主义运动中最核心的人物是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他与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马蒂斯出生于皮卡地的小镇勒·卡多。他那做商人的父亲本来期望儿子将来当律师,因而马蒂斯在念完高中后,便进入巴黎的一所法律学校学习。

后来他回到故乡,在一个律师事务所充当书记员。假如没有1890年那次患阑尾炎住院的经历,他也许怎么也不会想到要去当一名画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在手术后康复阶段的病床上消磨时光,给他带去了颜料、画笔和一本自学绘画的手册。没想到这些东西竟然让马蒂斯从此象着了魔似地对绘画痴迷起来。出院后他便开始在昆廷·德·拉图尔学校素描班上夜校,后来,总算得到其父亲的允许到巴黎学画。他先是入朱利安学院,随古典派画家布格罗学习。

1892年,他报考巴黎美术学院,落第后被著名象征派画家莫罗看中,收入自己的画室。莫罗当之无愧地是第一位现代艺术教育家。马蒂斯一生都忘不了这位恩师的教导,多少年后,只要一提到莫罗的名字,他的眼睛就会湿润。1898年,他首次在全国协会沙龙展出作品并获得成功。他的早期绘画曾受到毕沙罗、西涅克、塞尚、高更等人的影响。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

他说:“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而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他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上一篇:巴黎画派

下一篇:藏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