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凯文
施凯文,北京悦音经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005年开唱片公司,2008年创办Koocu音乐网,2010年创办Saylikes音乐网,2012年Jing.fm上线。前不久,他正式从Jing退出,又开始了全新的创业项目瞬时社交应用Blink。
中文名:施凯文
外文名:Kay
国籍:中国
职业:Blink(快看)创始人
出生日期:1988
1、个人介绍
施凯文从4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16岁考入*音乐学院。2005年,和一同学以及一个朋友凑钱组了一个唱片公司.他于2008年底创办了Koocu音乐网,2010年开发Saylikes音乐网。2011年,施凯文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征程——Jing.fm。
2014年5月离开了上一个创业的团队开始做Blink,Blink于2014年5月底获得创新工场接近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团队目前7人,3人来自Jing.fm团队。Blink出生50天后红杉领投了1600万美金进行A轮融资,1.1亿美金的估值;9万用户,每天10万张照片的上传量,平均每秒钟有一张照片被发送。
2、三次创业—死磕音乐网站
施凯文
公司从组建到运营一年多,总共投入了大约100万的资金,除了自己编曲、教课攒下来的钱,施凯文还向家里要了10万。然而这笔“巨资”对于一个设备和人员成本都相当高的唱片公司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房租、设备和人员的支出每个月都在几万块钱,为了维系运营,团队开始做外包编曲。随着外包收入越来越多,外包也逐渐成为了公司的主要业务,慢慢地施凯文和另外一名合伙人产生了分歧,合伙人认为,应该继续做外包赚更多的钱,而施凯文则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希望做唱片。最后公司由于缺乏发唱片的资金,又不想变成外包工厂,大约一年半以后,团队解散。
事实上当时唱片行业已经开始滑坡,唱片的销量、“其实当时唱片行业已经比较低迷,只是那时候比较理想化,大家拿了钱奔着理想去,不考虑这些。”施凯文回忆:“虽然失败了,但是受到了很多历练,比如如何选择合作伙伴,选择朋友的话要非常慎重,因为商业是从利益出发,但是朋友之间有很多感情上的纠葛。”
在唱片公司快结束时,为了给理想找到一个新的出口,执着的施凯文开始着手做一个音乐网站,展示独立音乐人的作品,同时具备一些社交功能,类似于MySpace。网站上线后涉及到更多技术工作,于是他租了一个小开间,雇了两名编辑和两名技术,开始了互联网创业生涯,当时施凯文靠编曲每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花在房租、人力和服务器带宽上的成本大约在9000元。其中编辑的工资是每月1000元,技术的工资是每月2000元。网站运营不久后,施凯文就将网站的域名由“M-zone”改为了酷Q(koocu.com),这是施凯文进入互联网圈之后第一次做的比较正规的产品,也是他第二次创业的正式开端。
酷Q最多的时候是9个人,3个编辑,3个技术,加上施凯文和运营,“灯泡坏了都是我自己去买,因为没有HR,为了节省成本,我觉得还是自己干了。”施凯文笑称。当时除了日常管理事务,施凯文还负责设计、前端、产品以及服务器维护等工作,其中所有的技术都是他自学完成。
酷Q注册用户最多时到达过七万,日活跃用户为六七千,这对一个网站来说是一个不大的数字,而施凯文最初的想法也并没有得到实现,用户们对独立音乐人的热情并没有那么高,同时正版音乐的版权费也是当时的创业公司难以承受之重,无奈之下,他开始尝试曲线救国。“当时有一个非常灰色的想法,就是先做盗版,把用户吸引过来,有流量了再转型。”施凯文说。这也为施凯文的第二次创业失败埋下了伏笔。
在业内小有名气后,酷Q差一点被盛大收购,最后没有成功,另一方面自身的收入已经不足以维系网站和团队的运营,这促使已经心力交瘁的施凯文试图做一些改变。
尚未融入互联网圈的施凯文在自己熟悉的音乐圈找到了一笔投资,金额为150万。金额到账后,施凯文搬出了原先的30平米小开间,租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开始做他的第二个互联网产品——Sayilikes,另一个音乐网站。2010年初,Sayilikes上线,事实上这是酷Q的一个转型,施凯文将酷Q的数据导入到了Sayilikes,并且招募了新的团队。8个月后,Sayilikes的注册用户达到了70多万,日活跃用户在5万左右,这是酷Q的10倍,施凯文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上,一切开始走上正轨。然而这个美好的开端并没有带来美好的结局。
2010年底,由于国内版权环境的持续恶化,国务院部署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国家版权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音频和视频版权问题被摆上台面,这次清理革了多家音视频网站的命,其中包括Sayilikes。版权——这个词在施凯文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Sayilikes遭遇震荡以后,失落的施凯文进入一家音乐网站担任产品总监,最终因理念不合出走。当时的施凯文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做音乐网站的想法,而且在经过两次失败后,他的想法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2011年,施凯文召集了Sayilikes的旧部,吸收了一些新鲜血液,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征程——Jing.fm。
3、偏执狂—产品强迫症与完美主义
施凯文
做第一个音乐网站时,不懂网站技术的施凯文找到了一个外包公司,然而廉价的服务并不能让他满意,忍无可忍的施凯文利用薄弱的Phontoshop基础将自己想要的感觉描绘出来,然后提交给外包公司,最后外包公司按照这一版的设计进行完善,才达到他想要的效果。这是施凯文“自力更生”的开始。
其后的创业中,由于团队的技术能力有限,施凯文的很多想法并不能很顺利的实现,一怒之下施凯文开始自力更生,自己学习HTML、javascript、asp甚至php。“当时觉得如果能学会最好,学不会就太笨了,于是开始学习HTML+CSS,每天花5个小时左右学习,五天之后已经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页面。”施凯文说,第二版的酷Q页面从设计到代码全部由他一个人完成。当时除了日常管理事务,施凯文还负责设计、前端、产品以及服务器维护等工作,其中所有的技术都是他自学完成。
这种极端的偏执也让施凯文的思维比较自主,同时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你要做一次陈述,一次展示,你的准备是否无懈可击,一方面你要把自己说服,对某个功能某个体验都要想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另一方面要考虑别人会问你什么,如果你考虑的够全面,把别人会问到的都提前考虑到并解决,你就可以把人说服。
4、四次创业
已经取得不菲成绩的施凯文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进行第四次创业。
着手做JING之前,施凯文成功开发了音乐试听网站SAYLIKES,甚至登上亚洲《时代周刊》。但好景不长,到了2010年底,国家发文要求107家音乐网站如果不交版权费就必须关闭,SAYLIKES就在名单之列。“虽然被关了,我还是挺开心的。2008年我进音乐互联网的时候没有任何一家付音乐版权,包括百度。但是,2010年关了107家,2011年关了50家,今年还要再关。这对JING以后的发展比较好。”
毕业于*音乐学院,所有的创业项目都围绕音乐。大一时就“下海”的施凯文对音乐市场有很深的理解。
第一次创业,施凯文联合了两个朋友打算开一个传统的唱片公司,“做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发现自己开始讨厌编曲了。”加上三个人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唱片公司就这样被默默地关了。
施凯文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第二次是2007年底,他把之前赚的十几万都砸在KOOCU的开发制作上,想通过这种音乐试听的方式把用户吸引过来。但是技术外包昂贵费用和低效质量让他非常不满意,施凯文试探性地研究了一周的代码,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已经很好。
正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施凯文硬生生变成了一个IT“极客”。为了能做得更正式,紧接着他开发了SAYLIKES。“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个技术狂。”施凯文坦言。
5、兴趣爱好
“喜欢读哲学,哲学就像西医,会从源头引导你做决定。”除了工作之外,施凯文喜欢在家里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阅读。他喜欢收集古董绝版书。对于感情,他说:“一个人读的东西越多,思想越有自己的体系。这个时候你就是越难被人进来的一个人。
6、坚持音乐,勿忘初心
张岩说,在他眼里,施凯文是一个文艺青年转型技术屌丝男的天才。而施凯文心里,有一个词分量很重,叫“勿忘初心”,“我还是希望能继续做音乐人,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正如JING所代表的一系列美好含义一样“精致、意境、经典”,施凯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更知道,纯粹的空想家和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实践家是有区别的。“我做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事情,但是我必须通过种种可量化的手段把它实现。只要能让JING变得更好,我不排斥资本,但前提是我必须控制它,我不想因为商业的东西让它变质。”
推荐阅读